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孙子前面提出了军需供应问题,接着又提出了鼓舞士气的方法。即用“怒”和“货”来激发士兵在战斗中英勇作战,缴获敌人物资的手段。这其实是“因粮于敌”这种军事思想的延伸。因为取敌之货,得敌战车,也是用敌人的军需物资来壮大自己、削弱敌人的一种极为有效的军事手段。
高明的将领不仅善于激发部队对敌人的仇恨,使大家同仇敌忾,在战场上勇往直前,而且善于利用敌军物资,奖赏立功者,以激发斗志,提高战斗力。不仅如此,孙子还主张善待俘虏,对他们要“善而养之”,不仅以精神感召来消除他们的敌对心理,有效地瓦解敌方的斗志,还可借此壮大自身的力量,这同样是“因敌而制胜”的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田单复国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公元前284年(周赧王三十一年),燕王以乐毅为将,命乐毅率领韩、赵、魏、秦、燕五国联军进攻齐国,在击破齐军主力之后,深入齐国腹地,连连攻克七十多座城池,最后集中兵力将齐国仅剩下的莒(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两座城池包围起来。在随后展开的城邑攻防战中,即墨的守城将领战死,城中官兵百姓宁死不降,纷纷推举颇有军事才能的田单为将军,坚守城池。田单用反间计使燕王召回大将乐毅,转而派出一名无能的将军前来指挥五国联军。接下来田单又故意扬言,齐国士兵最怕割鼻子、挖祖坟。燕国军士中计,便割去被俘齐兵的鼻子,齐国军民见到被俘的同胞受此大辱,个个义愤填膺,纷纷要求与五国联军决一死战,报仇雪耻。田单见时机成熟,用“火牛阵”,借助旺盛的士气挥师出击,大败燕军,收复全部失地。
燕国派大将率五国联军,攻打齐国。以军事实力而言,齐国只有灭亡的命运,更不要说什么收复失地了。可是齐国守将田单在敌国大军兵临城下的危险处境中,能够充分运用《孙子兵法》中“杀敌者,怒也”这一军事思想,积极创造条件,变不利为有利,想办法激励了守城将士的士气,最终扭转了战争的局势,堪称战争中的奇迹。
孙子关于“怒”和“货”的思想,用在经济管理中就是人力资源的管理问题。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当然也是经济活动的主要要素。因此,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对于企业来讲,通过何种激励手段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最大潜力便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台塑企业是台湾民营企业中经营效益最好的企业。它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是与公司总裁王永庆制定的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分不开的。在所有的管理制度中,台塑的激励奖金制度是最让人称道的。台塑的奖金,有年终奖金和改善奖金,即使遇到经济不景气时,台塑企业照样给员工发奖金。除了这些普通的奖金外,对于有特殊贡献的员工,公司还会额外发给“红包”。此外,为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管理,台塑还建立了“改善提案制度”,改善提案若获得通过,还可以根据考核,将预期效益的一部分用于奖励。台塑的这些激励制度,充分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也为台塑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对于企业来讲,要想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实行公平合理的奖励制度,再重要不过了。台塑的王永庆正是紧紧抓住了这一点,才使得企业赢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政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它少不了群体力量的参与。对于这项活动的组织者来说,如何使群体力量协调一致,发挥最大的潜能,是一门学问。这里所说的“杀敌者,怒也”,便是通过“激怒”的方式来激发群体的潜能。
春秋时,卫灵公与赵国结盟,按照规矩,结盟双方均要歃血为盟,可是因为赵国提出一些苛刻条件,卫灵公有些犹豫,赵国使臣涉佗见卫灵公迟疑不决,竟拽过卫灵公的手强行用刀划出血来,滴在酒内,卫灵公当众受到了侮辱,不久便病倒了。众大臣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气愤,纷纷主张攻打赵国,杀掉涉佗。可是有一位大臣却认为,两国刚结盟就彼此发生战争,会失信于全国百姓。
卫灵公听后有些无奈,也很失望。这时有一位大臣王孙商向卫灵公献上一计:“既然赵国提出了很多无理的要求,那么在这些条件中可以再加上一条,对全国百姓说赵国同我国结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每家必须出一个人去赵国做人质,这样百姓们必定会怨恨赵国,大王便可以有借口攻打赵国了。”卫灵公听后十分高兴,连声说妙,遂令全国动员出兵攻赵。百姓们当然都希望合家团聚,所以极力支持卫灵公攻赵。赵国听说卫军大举进攻,难以仓促应战,只好斩首涉佗,向卫灵公谢罪。
卫国的大臣王孙商在这场政治斗争中运用的就是“杀敌者,怒也”的兵法策略,他深知作为一名国君要想发动一场战争是很容易的,但是要想让老百姓信服,并积极去杀敌就没那么简单了,因此他向卫灵公提出了激怒老百姓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