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

我们都知道,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卑者首先要树立自信。同时,我们都承认的一点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完全满意,对此,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称,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

阿德勒被认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者之一。马斯洛曾这样评价他:“在我看来,阿德勒一年比一年显得正确。随着事实的积累,这些事实对他关于人的形象的看法给以越来越强有力的支持。”

阿德勒(1870—1937年)出身于维也纳近郊的一个米商家庭,早年曾在维也纳大学学医,获博士学位。他一生从事心理学研究,开始追随弗洛伊德,后分道扬镳,创立了一个新的心理分析学派,即以“自卑情结”为中心的个体心理学派。其主要著作有:《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个人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活》等。

阿德勒虽然出身于一个富裕家庭,但他的童年却并不快乐,实际上,他记忆中童年是多灾多难的。他曾说自己的童年生活笼罩在对死的恐惧和对自己的虚弱的愤怒中。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长得既矮又丑。幼年的阿德勒患了软骨病,身体活动不便。他4岁才会走路,又患佝偻病,无法进行体育活动。在健康活泼的哥哥面前,他总是感到很自卑,认为自己不如人,他还被汽车轧伤过两次。5岁时,他患了严重的肺炎,甚至连他的家庭医生也对他绝望了。然而,令人惊奇的是他的身体慢慢恢复了健康。后来,他立志要当一名医生,他曾说自己童年时一直生活在对死亡的恐惧中,他的生活目标就是克服这一恐惧。读书后的他成绩很差,在老师看来,他明显不具备日后从事其他工作的能力,因而告诉他的父母,及早训练他做个鞋匠才是明智之举。

不过在一些小事上,我们还是能看到他不甘人后的一面。他曾自述:“我记得走往学校的小路上要经过一座公墓。每次走过公墓我都很惊恐,每走一步都觉得心惊胆战,然而看到别的孩子走过公墓却毫不在意,自己感到十分困惑不解。我常因自己比别人胆小而苦恼。一天,我决心要克服这种恐惧,便采用了一种使自己坚强起来的办法。我在放学时故意落在别的同学后面,和他们间隔了一段距离,我把书包放在公墓墙壁附近的草地上,然后多次地来回穿过公墓,直到我感到克服了恐惧为止。”另外,幼年的阿德勒一直是一个合群的孩子,与同伴玩时被人所接受的感觉使他感到高兴和满足。

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阿德勒的观点对后来心理学的发展影响颇大。许多著名心理学家如阿尔伯特、勒温、马斯洛都对他与他的观点表示了好感。阿德勒被誉为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他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阿德勒认为:促使人类做出种种行为的,是人类对未来的期望,而不是其过去的经验。这种期望虽然是虚假的,却能使人类按其做出各种行为。个人不仅常常无法了解其期望的用意为何,有时他甚至不知其期望何在,因此,这种期望经常是属于潜意识的。阿德勒把这种虚假的期望之一称为“自我的理想”,即个人能借之获得优越感,并能维护自我尊严。

我们可以总结出阿德勒的观点,阿德勒认为,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也有对优越感的向往,借助这种向往,我们在获得优越感的同时,也在超越自卑。 1lwdOOoGPSpFFDF+6UKU8BQYZ+2TBueHriStHdggujs33rSATePv4Me78f2abB2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