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西徐村三教庙

从襄陵镇沿大路南下,在南辛店乡路口向东行不久即到达西徐村,这是个夹在高速公路和汾河之间的村庄,看起来平淡无奇泯然众人,但在村庄深处隐藏着的一座破败孤寂的古庙才是我此来的目标,这就是西徐村三教庙。

此庙坐北朝南,裹挟在民房之间,看起来院子倒也不小,但建筑已经所剩无几,南端是一座已经垮塌的倒坐戏台,院子最北边高约米许的砖石台基上一字排开建有三座殿堂,中央为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前檐下出廊,明间以两根圆木柱支撑起粗壮的整根额枋,左右仅以绰幕枋串联在砌入墙中的角柱顶端。额枋上均匀排布着七朵斗栱,最当中一朵出斜栱,除了两端的斗栱,中间的并无一朵与下面的柱子相对应。大殿正中央开木板门,两次间置直棱窗,整体造型高大硬朗,简洁大气,元代气息扑面而来。但年久失修,外观已经相当破败,前檐瓦当掉个精光,五条殿脊也无一幸存。正殿东西两侧台基略矮一些,各建有耳殿一座,可惜东边的耳殿已经完全垮塌,仅余四壁和一部分倾颓的木构架。西边的耳殿尚存,正面仅以两根木柱支撑起跨度巨大的一道大额枋,上设四朵斗栱。看起来就是一座微缩版的正殿。因为民国以后此庙曾经被当作学校使用,两耳殿的外观至今还是教室的模样,额枋下面砌筑墙壁,开了一排门窗。三座殿前都设有宽阔的月台,以供信徒焚香跪拜之用。

三教庙顾名思义是将儒、释、道三教供奉在一堂之内,这在山西、河北一带比较普遍。相传这种三教合一的方式最早出现于唐宋时期,并一直延续到近代,既解决了分别建庙奉祀的成本问题,也省去了乡民们奔波祷告的麻烦。这也是信仰本土化和世俗化的一种体现,无论哪一路神明,在老乡的眼里也都是救苦救难解危济困的化身,所以一旦有所祈祷,便来到庙中焚香叩拜,诉说心愿,然后端坐于上的神明谁分管这事就凭觉悟自行领取。这种将神明打包集中安置的做法让人感觉多少有些玩世不恭的意味,像是在敷衍,也像是一种无奈的变通,什么情况到了中国人手里总会有解决的办法。

根据西徐村三教庙现存的碑刻和题记得知,此庙“大元元统三年(1335)重修”,这时已是元朝后期,也就是说至少可以推断此庙应在元代早期或者金代就已经存在了。东耳殿原来是东岳殿,供奉着东岳天齐大帝,西耳殿为关帝殿,自然是供奉着关公。这里自民国时代就已经被改造为学校,后来又一直作为村委会使用,只是在近年的文物普查中才被重新发现,之后显然进行了部分维护,修缮了月台,添置了匾额,清理了墙面等。

当我走进这空空荡荡的院中,并不见一个人影,只有清风徐徐,树影摇曳,我坐在东墙根下,举伞遮挡着刺眼的烈日完成了三教庙的写生。

山西省襄汾县南辛店乡西徐村三教庙 SLU66P59gkVSpdBI28o+6pCY6Eu8XXtb1lrv5UH9bznTgdP3vi6lWnu/mJW3eH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