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起行囊,我从贺家庄沿着村路向北又拐向东走不多远就到了铁炉庄。明清两代此地冶铁业特别繁荣,到处是炼铁的炉子,因此而得名。未及进庄,我远远就望见东南角路口上的一座极其破败的楼阁,于是赶紧小跑着奔过去。这楼已经残破到了随时就要崩塌的地步,我生怕它转瞬之间就在我的眼前土崩瓦解。
这就是铁炉庄千佛阁,一座旧日的村堡门楼,下部是宽大敦实的城台,开有东西向门洞,为进出村庄的通道。现在新修的水泥路从楼旁绕过,楼下早已沦为村民的垃圾场。城台上的木楼阁平面呈正方形,两层十字歇山顶,下部三间,上部一间,每个立面的每层屋檐都有不同程度的坍塌,随着砖瓦的脱落,那些不肯屈服的角梁和檐椽无所遮蔽倔强地伸向空中或颓然地垂下头来。楼阁就像衣不遮体的乞丐一样可怜兮兮地站在杂乱的野草丛中和垃圾堆旁。
我来到楼下仰视,东侧门洞上方嵌有一块石匾“千佛阁”,落款为“嘉靖二十四年(1545)春三月吉旦立”,与早觉村的营田堡竟然是同龄。楼西侧的匾额风化过于严重,双钩的字迹依稀可辨为“望舜楼”。为什么会向西望舜呢?我想起了万安镇古名国家堡是因为舜帝在此居住过,那西面到底有什么跟舜帝相关的东西呢?查看地图我发现在万安镇的西南方向有一座历山,《史记》有云“舜耕于历山”,关于历山到底在哪里历来众说纷纭,一直有山东济南说、山西翼城说等。翼城历山舜王坪近些年的名气扶摇直上,但是洪洞县的历山很显然在明代时候就被当时的人们认可,否则也不会有此“望舜”之名。无论哪个历山才是舜帝躬耕之处,其实都是人民对他的一种崇敬与怀念之情。
山西省洪洞县万安镇铁炉
我从城台北边的坍塌处爬上去,看到楼里面是瓦砾遍地,现在上下层实际上已经打通,亦或根本就不曾有过楼板,但因顶上门窗全无,坍塌严重,导致雨水直接淋到一层,这里的墙皮大面积的脱落,神台正中原有塑像显然是被搬走了,一左一右的两尊像则仅余下半截,作为躯干的木架裸露在外,下肢造型为端坐状,被雨水冲刷得几乎化为一堆黄泥了。不过从西侧残存的山文甲和东边复杂的袍服褶皱可以判断是一文一武两位尊神,至于阁内所谓的千佛已经是杳然无存。
我坐在楼旁的垃圾堆上,在臭味扑鼻的气息里,边啃干粮边为千佛阁画像,看起来这应该是它的最后一幅画像了,也许某一次大风雨袭来,这座明代的楼阁就会轰然倒下。作品完成后我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无奈,唯有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