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The seventh day
第7天

知识体系搭建

象棋学习者必须先要专心学习基础知识,然后有望获取高级技能,他会学习残局、中局、开局的种种原则,刚开始他会同时考虑一两个关键性主题,但慢慢地,直觉会学着把更多的原理结合起来,融入自己的潜意识。实力强劲的象棋手很少会谈起基本原理,但这些却是他们精湛技艺的基石。

——电影《王者之旅》

introduction
本节导读

要说我无所不能,那是废话!当然有很多不能,但我一点都不汗颜。很多行业我没有涉足过,法条并不会背,本地社保、公积金最新流程,有几年没亲自办过了,其实不知道。我不会很多,但我知道如何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上手,这就足以对付工作了。

我会的也算多:大多数行业HR工作具体流程和实操、迅速判断问题、解决问题、和老板愉快地聊天、最前沿的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新知、新理念、新方法、新工具、如何带领团队作业、如何和不好相处的将就着相处、如何协调其他部门工作等等。

我还会:清晰地知道自己的未来,包括职业的未来、预测公司发展需要的人力配置、建立企业文化绿洲、用最低成本达到最佳培训效果、玩转调薪、组建有竞争力的团队、成为优秀的人力资源部门等等。

知识体系是热词,被小朋友们问得次数多了,我想用一句话说清:知识体系是把你已经有的知识进行分解,搭建出脉络来,就知道还缺什么,新东西进来也能迅速安放到合适的位置去,甚至你不知道的很多,也没关系,你对已有知识的吸收、运用、遗忘会变成属于你的处事手法、原理。

知识体系,就这么简单!

1.人力资源9大模块,你最爱啥

人力资源管理现在跟程序员一样,也是个操作工种了,下面是9大人力资源模块,总有一款适合你,某一个模块做精做专,就是专家或经理。

人力资源9大模块: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组织设计与工作分析、招聘管理、薪酬与福利、绩效管理、员工发展与培训、企业文化、员工关系、人力资源信息系统。

大家又说了,咱们都是小公司,没那么多模块之分,啥都要做。通才,也有通才的成长之道,十项全能是不可能的,选公司最需要的,自己也喜欢的2~3个重点发展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比如说招聘管理、薪酬与福利、员工关系这三个基本上什么规模的公司都需要。

招聘管理可以深入做到:招聘需求分析、工作分析和胜任能力分析,招聘程序和策略、招聘渠道分析与选择、招聘实施、特殊政策与应变方案、离职面谈、降低员工流失的措施。一周你研究透一个方面,两个月也成了专才。

薪酬与福利可以研究:岗位评价与薪酬等级、薪酬调查、薪酬计划、薪酬结构、薪酬制度的制定、薪酬制度的调整、人工成本核算、福利保险管理、企业福利项目的设计、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的设计。再花两个月,你又研读透了薪酬福利。

员工关系,你一周看懂一个法:《就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职业安全、工会管理条例,再学学劳资谈判技巧,也就两个月。

不过半年,你俨然成了出口成章的半个“专家”,再把所学的在工作中运用半年,1年时间拥有经理“内涵”不是梦想。

也有人问,事务性工作怎么做好?上面列出的都涉及最基础的工作,你做得比别人快、错得比别人少,不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了吗?

与其去茫然未来、去猜领导的喜好,不如埋下头来做自己,出类拔萃并没有什么诀窍,勤学苦练,无他。

《你远比想象中强大》这是一本讲心智训练的书,但我觉得也是职业规划的书,书中写道:你能做到的,远比你认为的多得多,只要你真的想要,你就一定能做到,你只要先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是啊,你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2.100 小时学会人力资源管理

此处“学会”指书本学习,考证专用,非实操。

通读、精读、做题我不多言,重点说说如何做笔记,比如第三章培训与开发,首先,讲到培训与开发的定义是:组织通过学习、训导的手段,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知识水平和潜能发挥,最大限度地使员工的个人素质与工作需求相匹配,进而提高员工现在和将来的工作绩效。

我们可以用几个字做关键词,帮助记忆:学、提、匹配、绩效。

接着,教材讲到培训与开发的目的:1.提高工作绩效水平;2.增强组织、个人的应变和适应能力(组织学习);3.提高和增强组织企业员工对组织的认同和归属。

同理,我们可以用几个字做关键词,帮助记忆:绩效、应变、归属。

比如培训需求分析,通读一遍,不用背,找一份完整的培训需求分析报告,看看有哪些内容,如何撰写,还可以模拟写一份,基本上,考试如考到(几率为100%考到),你回忆你做过的报告,就能答出题。

我不再一一举例了,静下心,结合工作中的内容看教材,真题上你觉得答案匪夷所思的,不要纠结(特别是法律和职业道德),背下来。

有些道理一定要懂,有些,则真的不需要懂,祝顺利过关。

公众号dbt77,有详细视频解析。

3.知识体系建立

7姐,我最近有个想法,想把几年的工作,做个梳理和总结。但是又有点无从下手,不知从哪里开始……怎么做……希望能给下思路和方法,谢谢。

好想法!我最爱做总结,没人要求,我也习惯自我总结。你猜对啦!我就是蓝色性格。蓝色性格的可借鉴我的方法:

Ps:蓝色性格,强调制度,程序,规范,细节和流程,做事之前首先计划,且严格地按照计划去执行,喜欢探究及根据事实行事,喜欢用表格,数字的管理来验证效果,最容易得抑郁症……

一、平时有工作日志,从日志中提炼出重大事件、重要项目、日常工作取得的成绩。

我的工作日志,给自己看的部分,都是流水账,但流水账中还是有数据和思考的,这些就成为日后总结的数据支持。如果需要提交,在流水账上修改下措辞,专业点,简练点。

通常,我的日志形式是甘特图,月初列出大致事项,临时、意外,添加在后面。每周回顾进度,时间紧迫的,比如招聘,会每天回顾进度,总结经验是什么,教训是什么。做表大约半小时,每天回顾大约10分钟,一个月花在计划、总结上的时间真心不多,没大家想象的:怎么可能事无巨细记下来,那要花去多少时间。磨刀是不误砍柴工的。

二、整理工作事项、完成标准

没有记工作日志的习惯,不如现在开始回顾,把之前工作按月度回忆,按照人资工作的特点,每月可能都有不同的重点任务,放进“工作事项”列,再根据事项,把当时做过的表单、附件整理出来,放进“完成情况”栏。通常,一年的工作整理完,能代表全部的人资工作了,有意外事件(清退人、开分公司等)补录进去。

三、核查当年的“完成情况”,思考几个问题

重点来了,核查当年的“完成情况”,思考几个问题:现在有更好的方法了吗?当时的经验是什么?教训是什么?一项项核对。

四、重点任务进行更细致的复盘

对于特别重要的,不知道怎么判断重要?你印象特别深的,或者被表扬过的,或者被批评过的,都重要!进行单独项目的复盘。不会复盘?请乾元来上一课——人资工作如何复盘。

你不是蓝色?你是紫色?你是彩色?我也采访了一下我的朋友们,他们的经验是:

网站编辑先生:让你的朋友来录课,录课能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查漏补缺。

他说得对,不是骗人去上课的,有一句名言,谁说的我又忘了:想学,所以教。这句话同样可以用于:想整理知识体系,所以教会别人。

出版社编辑先生:让他搜一本专业书,不用买,如果是我们出版社的就买吧,复制目录,对着目录去整理,自己针对这个内容,有哪些想说的经验?比如下面关于员工选择细分内容,你都做过什么?完成情况如何?有例子供别人参考吗?

他说得也对,书籍已经帮我们搭好架子,你先按自己的内容填充,再查漏补缺,形成自己的体系。

超帅的小哥哥:亲爱的美女77,我不知道应该过怎么样的生活,所以我到处看书、学习以及挑战自己的极限。

工作上我对自己非常苛刻,完美主义的我每一次任务都力求更完美,而直到自己不能再改。为了追求完美,我会把所有我自己做的事情,在脑子里制定流程图,已经定下来的东西整理归档(此处略去五千字)。

把所做的每一件事画成流程图,他说的也是一种方法!

tips:知识体系的用途

本节我举的是人资例子,但任何领域我觉得都适用。

最近结识了一个医生朋友,我们夸她:医生兼具心灵手巧,能做医生的人,就能做任何事。她谦虚地说:77姐,我们只是会读书,你说,读书学习是不是最简单的事。顺便把77也归到很会学习类,看来优秀医生也兼具社交才华。

其实,我觉得医生厉害,不仅仅是因为会学习、考试,更在于非常多的临床经验累积出来的应变能力,知识体系的作用才能极致发挥。

电影《萨利机长》,飞鸟撞击后,机长在6分钟内做出了迫降哈德逊河的决定,避免飞机降落在人口稠密的邻近区域。他迅速做出判断:由于飞机飞得太慢、太低,情况迅速恶化,按指挥塔提供的标准作业流程,返航或前往邻近机场都不可行。

事故后,萨利机长甚至接受调查:模拟飞行得出返航是更好的选择,为什么不按照标准危机流程做?知识告诉他们,返航是最优方案,而经验告诉机长,只有跳河才能救命。

机长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有这样的结论,一度他也怀疑自己,最后的结论是,受到惊吓时发呆的两秒已经让飞机失去返航最佳时机,是人,就会有情绪反应,这两秒,标准作业流程忽视了。

我们的现实工作中,有非常多的“两秒”,所以,才有尽信书不如无书一说吧,书是用来活用的,它预测不了全部的情景。

在我的理解中,知识和经验是截然不同的,一个人可以很有知识,但不一定很有经验,一个人很有经验,一定很有知识,换句话说,我觉得经验是经过实践的知识,是知识的更高级别。当然,我也预测到此处有反驳声,知识是什么,这是一个哲学话题,我保留我的观点。

年轻朋友们热议“知识体系”,在我年轻的那个时代并没有如此热议,我想是现如今的人们,被碎片了。五花八门的新知识太多了,而时间太少了,所以更迫切地需要一个有结构的、整体的、有一定秩序的知识体系网住自己,从而自己能网住人生。

这个出发点是极好的,而后,希望再想深一点,我的知识体系用途是什么?要建立哪种门类的知识体系?如何把知识变成经验?如何把经验固化、升级变成招数?

想清楚这4个问题,我觉得如何建立知识体系就变得容易了,无非是:梳理已有的知识,先搭出架子;补充新知识完善体系,其中切忌变成收集知识的花栗鼠;时不时更新、与时俱进。而你的知识体系在逐渐完善的过程中,不再是单一学科、单一门类,网与网之间产生了互联,人类是复杂的,人类的思维是复杂的,思维的衍生物,知识体系也应该是多维的。不满足于在单一领域知道很多,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当然,建一张大网,先从织一张小网开始。先把自己正在做的工作的相关知识,包括现在正在使用的,预测未来将会用到的,给理出来,再加之工作以外的兴趣类知识,你的这张知识网就算初具规模了。

再次强调,这个过程不要变成花栗鼠,知识不是用来整理的,是用来用的。类似学生时代的错题本,不是用来集齐错题的,而是避免再犯错的,如果我有其他方法让自己不再犯同样的错,没有错题本也没关系。

浩如烟海的知识,也并非要全盘掌握,我们不要把脑子当硬盘,知道哪里能找到就行,类似你有好多个云盘,随时调用。

知识也只有用起来才能变成经验,在职场低阶时,应用场景并没有那么多,

方法一:把你学到的知识,口语化地转述给他人,转述的过程就是思维再加工。

方法二:学习别人,工作和学生最大的区别是,在学习中是有实验室的,是允许你犯错的,而犯这些错误的成本会很低,你有尝试的机会,你有积累经验的机会,但是在工作中却不可能给你大量的学习的机会,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有限,阅历有限,不可能去体验每一种生活,了解更多的未知的世界,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开阔。在工作中也是一样,我们不可能把每一件事情都经历到,这个时候别人的经验就是我们最好的资源库,平时多观察身边的人是怎样工作的,遇到问题的时候多请教。

方法三:沙盘演练。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做成方案,不一定有领导要求你做成方案,但你要学会做事情之前把整个的场景进行预演,可能遇到的问题,每个环节的细节等等,在预演中都可以发现,然后进行改进修正,当然这种情况最好的做法是求助身边的人,把你的方案讲一遍,看看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思考进行修正

《清单的革命》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大量案例讲述国外医疗改革采用清单标准化,书中表述到: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已经超过人力所能控制的范围,任何一个需要从业人员掌握大量知识的领域都难逃厄运,要挽救一个患者的生命,需要数十位医护人员正确实施数千个治疗步骤,或许我们犯错,是因为没有掌握有关的知识,或许,我们犯错,不是因为没有掌握相关知识,而是没有正确使用这些知识。

一句话结束本周内容

最后,以伊藤穰一的话结束本周内容:本质上,我们在寻找那些重塑我们思维的方式,通过影响自身进而影响世界。 q1qRW6GV5aegzZl4DTQrKmHbk0YBi32RCofD4ecNDokm6GoAqXd2y3CDjEl7CKi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