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究竟要同时服侍两个主子,一方面要服务于较崇高的目的,一方面又要服务于闲散和轻浮的心情,艺术只能作为手段,本身不能就是目的。
——黑格尔《美学》
introduction
本节导读
10年前,我开始想过简单生活,10年后,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多。有9个桌子,美其名曰,让自己随处可以写字。有放沙发边的,有放床边的,有放窗下的,有放床上的,有餐桌三张,其实我不怎么在餐桌上吃饭,家里人凑不齐。真的想写字的时候,没一个高度合适。我有7张书架,但地上,床底下,柜子顶上还是堆满了书,书架上,赫然放着各种化妆水、洗面奶。顺便数了下洗面奶,7、8支是有的,但,我只有一张脸。
于是,在今年,又一次痛下决心,至少一个月不让任何一件东西进家门,除了正常吃饭的材料。我想试试看,对于物,我能不能放下。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东西?我想,我总怕有不时之需,当不时之需到来时,想不费力气,让自己更舒适。比如,为了年会,准备了很多小礼服,然后,自己胖得一塌糊涂,准备衣服的速度总赶不上体重增长的速度。所以,首先,我要学会不备货,只想当下的需要。
还有万恶的零食,胖的根源,为什么我总在吃?是压力有多大?还是情绪有多不好?还是仅仅因为馋?爱人说:仅仅因为馋。听完泪流满面,这个标签毁了我的形象。
攒资料这个事,以前的章已经说过了,早不攒了。甚至写的文章、讲的专业也不攒,都分享出来,不值得分享的就删除,相信自己总会有新的创意。在书的问题上,基本上读过变成自己的,可以考虑捐出去。
上网这个事,我给自己上了番茄钟,刷微信、QQ,每天两个番茄,这是我能互动的极限,毕竟还有更多现实的日子要花时间过。
工作,我反而是极简的,我的规则很简单:
1.待办,还没办完的文件放一个盒子,电子文件则直接放电脑桌面,已办完的归档,不再在桌面或电脑桌面出现,文件名称起好,直接能搜到,纸质的则分月或模块放,登记电子目录,搜出所在文件夹。
2.归位,合同发票手机钥匙等重要文件、物品有自己固定的位置,让他们就在那儿呆着,临时活动下,一定要归位。
3.清单,只要一件事不止做一次,就形成工作清单,大扫除清单、开会行程清单、最后离开办公室检查清单、面试流程清单、薪酬签批流程清单等等。
在思想的简洁上,我倒是一贯做得很好。这样的简洁已然给我带来了收获,为什么不推而广之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呢?
据统计,一个现代商务人士,一年花在找东西上的时间是150小时,效率,先从不找东西开始,以不动脑子结束。
效率也同艺术,服务于两个主子,并且,仅仅是手段,想通这个问题,你会开始享受有效率的人生。
这是一个特别简单的道理,每个人的时间是一样的,你有效率地花,一块钱等于别人两块钱,一小时等于两小时,甚至更多。
一、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来提供适当的帮助
如果孩子喜欢画画,但在数学方面有困难,就可以让他用画画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
二、分解任务
比如要办小报,步骤:
(1)找资料;
(2)阅读并总结资料内容——找素材;
(3)写提纲;
(4)添加细节——扩写;
(5)初稿;
(6)修改。
三、做得慢的孩子考试方法
1.拿到考卷时,快速浏览所有试题,这样能够有效地分配时间;
2.从最简单的题目做起,千万不要在一道题上停留太长,尤其是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或者做题慢的孩子,更要这样。或许,在试卷的后半部分就会找到一些信息,帮助你解决之前的问题;
3.先做那些分值大的题;
4.读题,务必仔细阅读整个题目,切忌想当然地推测问题的内容;
5.找题目的关键词;
6.字迹工整。
是不是好眼熟?考试方法怎么跟我们解决工作问题一样一样的啊,那些小学我们都会的技巧,现在为什么不敢用了?
四、辅导孩子如何挑选重要的功课
优先完成鼓励孩子将作业编号、做计划,然后才开始做作业。有些慢的孩子应该从内容不多也不难的题目开始,有些则先做难的。
五、注意力集中到底是什么意思?
“题目的哪一部分你懂了?”“你能不能给我举个例子,你是在哪儿卡住了?为什么卡住了?”“告诉我你觉得答案是什么?”“你看看怎么才能做出来?”这样的问句,比说“你给我注意力集中”有效。
六、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情
在某权威调查机构针对管理人员的调查中,57%的人整天在5个以上的任务之间来回切换,25%的人同时执行的任务超过7个,还有10%的人同时执行10个或以上的任务。切换任务即意味着,需要停顿、再启动,切换得越频繁,你花在再启动上的时间越多,千万不要相信一心多用效率高!
七、睡个好觉
一项国外实验比较年轻人和退休老者的记忆力,在刚读完一份单词表后,年轻人记住的内容比老年人多25%,这很正常。然而让人倍感惊讶的是,睡了一夜以后,年轻人的表现比老年人好了50%。学者认为,老年人记忆功能衰退,很可能是因为深度睡眠质量降低,而不是记忆容量不足。
睡个好觉,提高智商,这么说不过分。
恋爱的时候,暧昧期仿佛是最美好的:猜忌,担心,忧郁,玛丽苏,于是乎,酸甜苦辣咸俱全,美得一塌糊涂。但工作中,任何苏的指令,都是混乱的根源。
当你的领导说“这个工作你们务必早点做完。”在这句话中,“早点”就非常苏,多早叫早呢?当你连夜通宵做完,他说:“我真的没有让你加班干啊。”或者你三天后交,他又说:“让你早点,你怎么今天才交。”你砸他们家玻璃的心都有,可领导真的只是让你们早点交……
你对同事说:“麻烦你统计这个月的出勤情况。”同事交给你一堆迟到名单,你不满意,你要的是每个人的出勤天数,于是他又交给你每个人的出勤天数,你仍然不满意,你要的是换算成小时数、分部门统计的出勤表。我猜,同事一定在暗骂:你是在刁难他,可你真的只是要一份出勤表啊。
因为自恋,我们以为对方应该懂、必须懂,于是表达暧昧,永远不用清晰词汇,仿佛一旦用上明确、具体的词句,就降低了主角光环。
此处,也检讨自己,在文字表达上,尽管一再提醒自己,也往往稍有不慎就用上些理论、新名词,其实就是一颗装什么的心,蠢蠢欲动,真的是蠢蠢。
职场不苏的表达应该怎样?当你下达指令的时候,记得检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怎么做,这几个关键词都有,一定就是具体清晰的指令了。如果你的领导或同事,传达的信息要素缺失,请你务必咨询:您说的早点,具体是什么时候呢?
同理,你在教训儿子“你用心点。”用心,同样是个抽象的词,不如换成“做作业的时候不要听歌”“做语文的时候不要想数学”“读题的时候划出关键词”等等。
苏,在儿子少不更事的解析中,还有完美的意思,如果你幻想自己是完美的、无所不能的、或者集三千宠爱与一身的,这坑更坑人。
这一点,我们都深有体会吧,那些老板们……好多玛丽苏、汤姆苏,一周让你全面铺开绩效考核,也不管基础薪酬问题都没解决;又或者让你3个月成立一家新公司,证照人员配齐,然后,2个月后让你去关门、裁员;再或者,强势以为应聘者都会爱他……
大领导挖的坑,你不得不跳,此处就不多言了。但自己可别给自己挖这样的坑,审时度势,量力而行,不看低自己,亦不看高自己。如三茅著名的小文子说的:能消化多少,接多少活,打肿脸充胖子的时代已经过时了,让充胖子的人去充吧,总有一天,会被架在秤上……
你和我一样,不是特别自律的人吧,周一和周五或者长假之前,工作没啥劲头吧,这是正常的。异常自律是种很可怕的心理,俗称强迫症,强迫在五点起床,强迫天天向上,强迫点滴时间都是点滴金钱,眼见时间流逝,就像被小偷掏了钱包。
如果你和我一样,并不是自律的人,没有关系,我们可以用其他方法让自己也能活得不错。
一、上班干活不出错
被领导嚼,心情不美丽,怎么才能不被即将到来的假期影响、内心波澜不兴地干活呢?
诀窍1:顺应影响。
你去反抗没有用,记得有个著名的猩猩实验,让参与实验者不要看画面中的猩猩,尽量注意力集中在正式内容上。结果呢,被提醒不要看的,都看了;不被提醒的,反而不怎么会去特意看。
人的心理就是这么奇怪,越怕错,越会错,越提醒自己不要错,结果错更多。你抱着“大不了错了改”轻松上阵,反而很少错。
诀窍2:顺应领导。
没错,最后关头,能顺他就顺他吧。这个时间点,他也惶惶不可终日了,面对一个情绪波动的人,你要比他冷静。顺他不代表全盘接受,还是可以谈条件滴,比如时间上能不能有宽裕?资源上能不能多给点?能不能先尝试,如有问题再确认是否继续?
你们可知,每天的年终核算,大领导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周五变,几千人的核算,天天不重样。我忍,就当技巧训练以及不同维度的思维训练,为了平安过年,我当仁不让担纲忍者神龟这一重要角色。
诀窍3:安抚同事
你盼假期,他们就不盼吗?为了避免分心同事的失误给你带来麻烦,先帮他们专注。部门内部,任何指令都要简单,一听都懂、就能做,给模板最有效。协同部门的问题同样也会影响你,所以,他们的专注你也责无旁贷。
为什么长假之前公司总要号召大扫除?除了环境卫生,我觉得有移情的功能。把对假期的关注,转移到对当下的关注并同时做减法——减少干扰。不需要一个下午同心同德,只需要年前的半个月,每天十分钟“简化”。
二、为了长假过后头一周能偷懒,现在开始储备
通常,过完节后的1~2周,什么都不相干,能混则混,但很多公司并不好混。为了以后舒服,不如现在提前准备,套用江湖术语,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的。
比如春节后,一定是离职高峰,除了年终奖分期发这么个不够光明磊落、但很有效的被动招数,还可以有主动招数:现在多走动办公,找员工聊心事,多少能稳定人心,或了解动态,或做点招聘职位便携广告,电子的实体的都行,拜托亲朋好友聚会时帮传播。
或按照2017年的工作总结,查漏补缺。该清理的合同清理,该整理的文件整理。查漏补缺的过程,次年工作方向和重点会更清晰,如果有余力,现在把第一季度工作需要的数据或草案准备一下,即使不准备,做沉思状,深究去年活没干好的真实原因,也能帮你离答案越来越近。
三、忙活之余,准备如何休息
某国外调查机构数据:2310个样本中,休假更多的人工作速度更快、更关注质量、更有紧迫感。结论:休息能让你更有效率。
我们HR是脑力工作者,脑力工作者的休息绝对不应该是睡觉、越睡越累的体验,我想我们都有过,动一动,应该是更适合我们的休息方式。
可能,有些人还有长假学习计划,跟赚钱一样,“自我成长”永无止境,而互联网时代,随手可得的学习渠道,让很多人陷入“学习恐慌”,这个词是一个小朋友告诉我的,他恐慌着,生怕落后,明知嗑药成长,也不停止学习的脚步。请问,吸收了多少?转化了多少?不如趁休息时间,做一下“磁盘碎片整理”。
除了以上所述,最可以做的事:在众多任务中,选择让你怦然心动的、最兴奋的、迫不及待的任务重点去做!毕竟,我们要在有趣中让自己燃起来。
朋友快快说,苦等我的公众号更新,完全get不到我的点,皆因为没有点啊。尝试过规定自己什么时候更,当变成“一定要做的事”,我会写得矫情。一个唱歌的节目,一个讨厌的导师问:如果你有5分钟,你会做什么?莫名讨厌这个人,对不起他的粉丝了,真心觉得够作,但他这句话问得不错。
现在问你们啊:如果你有5分钟,你会做什么?可能吧,我猜吧,很多人,并没有想过这个问题。5分钟?能做什么?去趟卫生间都不够……
如果是个职场妈妈,她的回答会不一样,她会说:1.消毒奶瓶;2.给宝宝讲一个故事;3.看5页专业书;4.读一首诗;5.听一首歌;6.回复一封邮件;7.和自己聊个天;8.把红豆薏仁泡起来;9.给闺蜜打个电话;10.为花换个水;11.做明天的工作计划……
职场妈妈的时间,是用分钟计算的。
我的5分钟,最常做的是整理自己乱糟糟的情绪和纷繁的问题。
我会花1分钟写下我现在的困惑,如果当时困惑很多,可能5分钟,都在写烦恼的事。但只有5分钟哦,所以,只够写下来,不够去深究。但,妈妈们应该知道,如果是做馒头,这就是发酵时间,让问题自然躺在纸上,自然发酵,你不用刻意再去想它,放下了,就放下了。
我会让在微信、QQ上提问的人给我发邮件?我猜,当他写下邮件的时刻,就已经变轻松?写出你的烦恼,烦恼会自动解决,是不是很奇妙?
再一个空闲下来的5分钟,我会问自己:怎么才能变好呢?比如,我能不能不要总在担忧呢?岗位价值评估怎么才能500字就让大家懂呢?怎么才能随心所欲地更新公众号,而不刻意为之?
下一个5分钟,我继续问自己:要怎么做才能达到上一个5分钟提到的呢?
再下一个5分钟,就其中一个问题,我想到的点子和行动步骤,继续写下来。
当我们连20分钟的时间都没有的时候,我们缝合零碎的5分钟,自己帮自己解决难题。
再问你啊,如果你有5分钟,你会做什么?
我们的工作提高7倍是完全可以的,简单地说,一天可以当一周用,现在我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1倍速:我们学会对付。
工作中必然有些可以对付的工作任务,并不是让你8小时全部殚精竭力,一些事对付了,必然有更多精力深耕另一些更值得做的事。例子我就不好举了,大家自行揣摩。对付的意思是,这件事不出错就可以了,没必要做得惊为天人。
2倍速:深度工作。
给大家一个小贴士,你完整地记录下来你每天、每小时都在做什么,会发现有好多时间都是给浪费掉的。你一天当中,可以全部用到的深度工作时间4小时,不可能再多。
刚刚看到这里,你会觉得怎么可能?我每天工作12小时都不止。然而当你真的去记录,会有让你很丧气的结果呈现。
怎么去增加自己的这种专注工作能力呢?网上有很多的谏言比如说,关掉网络,远离社交媒体,给自己一个独处的空间等等。然后,这些谏言我们是从网上看的,社交媒体上看到的,此处微笑脸。
我的经验是,开始深度工作前,学习异同,给自己一个预热的时间。在一件重要的事情开始之前,花上三五分钟,最多半小时,把琐碎的杂事先处理掉,同时列出后续工作的时间安排、资料准备、心态准备、体力准备,比如吃块巧克力,让自己心无旁骛、能量爆棚地进入到深度工作的状态。
而这个三五分钟的时间,你可以叫启动时间也可以叫仪式时间,给自己一点仪式感,也可以对自己说一句导语,比如,我要好好工作了哦,开始你的正式工作时间。
深度工作结束之后也有一个结束的仪式。花三五分钟回复刚刚的工作,做简单的小结,表扬一下自己。
这个经验不是我独有的,运动员比赛都这样。
3倍速:合理的分配资源。
选择在我们最擅长的领域去发挥,那么工作业绩绝对会更好。有人可能要说,我就是打杂员,没有权利选择工作任务,但你不是还有权分配你的时间流向哪个任务吗?
4倍速:做自己的鼓励师。
在我们羡慕别人家公司有程序员鼓励师的时候,大可以给自己也配一个。我们的悲观情绪,我们的负面情绪都会影响到效率,适当时候自己给自己打点鸡血或灌碗鸡汤。方法可以但不限于:胡歌屏保、杨洋壁纸、大白兔77的公众号等等。
5倍速:重复的输入输出。
输入输出也是热词,其实遗忘曲线早就说了,反复复习,有助于记忆。就好像我们做完一件事情之后马上复盘,也许这一次复盘只需要三五分钟,但如果你在一个月以后再去回忆这个事情,可能就要花上一个小时,还记不全。
6倍速:快速试错。
一旦我们发现这个事情做错了,掉头一定要快,不要再增加任何沉没成本,脱身要早。就好像我们写年终报告,最初准备用数据说话,老师是这么教的,但发现实际情况是,这一年也没做出多少业绩,绝对值数据都不好看,你强行挖掘48小时也不能够有。则迅速转变报告走向,改用重大项目参与程度、员工满意度、去年同期(不是自己任期时)比较等相对值数据说事。
7倍速:和雷达去做朋友。
这里的雷达,在工作当中可以是问题员工。不要嫌弃问题员工,他们能够提前探测出来管理当中的问题。雷达,还可以是头脑灵活的小年轻,经验尚缺,但脑子活络,新工具、新思维往往他们能帮你先探测到。此处记得不要居功,把功劳给他们,我们不缺这一点加持。
又,此处感谢我的雷达朋友小元,意见他最多,新工具也推荐了不少,堪称完美双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