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神祇篇

阴阳变幻靡不有,异物非异亦非神

龙身人面神

天虞山 等

凡南次三经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

其神皆龙身而人面。

其祠皆一白狗祈,糈用稌。

——《山海经·山经·南次三经》

糈(xǔ)|稌(tú)

|译 释|

南方的第三列山系,从天虞山到南禺山,共十四座山,行经六千五百三十里。这十四座山山神的样子都是龙的身子人的脸。祭祀这些山神的时候,要杀一条白狗作为供品,祭祀用的米都是从稻米中精选出来的粳米。

用白狗血涂抹祭祀用的祭器是一种古礼,而黑狗血则有辟邪功效,亦古已有之。

|龙身而人面,司天虞山至南

钟山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 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 崖。

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则有大兵。

鼓亦化为 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则其邑大旱。

——《山海经·山经·西次三经》

(pī)| (yáo)|峚(mì)| (jùn)

|译 释|

《西次三经》记载,从峚山向西北四百二十里,是钟山。钟山山神烛阴(烛龙)的儿子名叫鼓,有着人的面孔和龙的身体。有一次鼓和天神钦合谋,在昆仑山之南杀死了名为葆江的天神。天帝知道后大为震怒,下令将他们处死于钟山东边的 崖。钦 死后化为大鹗,有着白色的脑袋,身上有黑色纹路,红色的嘴巴,老虎般的爪子,叫声像晨鹄,它一出现天下就会有战乱。鼓死后则化为 鸟,形状像鹞鹰,长着红色的脚和直直的嘴,白色的头,身上有黄色斑纹,声音也像鹄,相传它出现在哪里那里就会有旱灾。

《山海经》记载西北有钟山,天帝曾杀钦 与鼓,二神死后化为鹗与鸟,鸣声如鹄,预兆有兵祸旱灾。后遂用为世间战乱、灾荒之典。唐吴融《绵竹山四十韵》:“但乐濠梁鱼,岂怨钟山鹄。”

|人面龙身,居钟山。|

英招

槐江山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丘时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蠃母,其上多青、雄黄,多藏琅玕、黄金、玉,其阳多丹粟,其阴多采黄金、银。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其中多玉,其阴多榣木之有若。北望诸 ,槐鬼离仑居之,鹰鹯之所宅也。东望桓山四成,有穷鬼居之,各在一搏。爰有瑶水,其清落落。有天神焉,其状如牛,而八足二首马尾,其音如勃皇,见则其邑有兵。

——《山海经·山经·西次三经》

琅(lánɡ)|玕(ɡān)| (pí)|鹯(zhān)

|译 释|

从泰器山再向西三百二十里,是槐江山。丘时水就发源于这座槐江山,而后向北流注入泑水。丘时水中有很多蠃母。槐江山上盛产石青和雄黄,还有琅玕美石、黄金和玉石。此山向阳的南边多出丹砂,背阴的山北则多产带花纹的黄金和白银。

槐江山是天帝在人间园圃,由神英招管理它。英招马身人头,身上有虎斑纹,长有鸟翅,在四海之内奉命巡行,传达旨意,他的声音像井水边转动的辘轳。

登上这槐江山,向南可以望见昆仑山,那里火光熊熊气象万千。向西可以望见大泽,那是后稷潜藏的地方。大泽之中,盛产玉石。大泽的南边生长着很多巨大的榣木,榣木之上又生若木。向北可以望见诸 山,那是槐鬼离仑居住的地方,也是老鹰和鹯风的栖息地。向东可以望见桓山,山高四重,有穷鬼居住在那里,他们各自住在一边臂膀下。槐江山上有瑶池,瑶池之水,清澈透明,潺潺流动。槐江山上还有一个天神居住,外形像牛,有八条腿,两个头,尾巴似马尾,声音如勃皇。这个神出现的地方就会有战争发生。

|马身人面,虎文鸟翼,司槐

陆吾

昆仑山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

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

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

——《山海经·山经·西次三经》

囿(yòu)

|译 释|

往西南四百里,有座昆仑山,此山是天帝在下界的都城,也是游乐的行宫,是黄帝祭天的圣山,而陆吾即是掌管昆仑山的天神。《西次三经》记载,人面虎身而有九条尾巴的陆吾,手像虎爪。除了管理天帝的都城,陆吾还兼管天上九域的领地及天帝在昆仑山苑囿的时节。

中国上古流传的神话很多都与昆仑山有关,所以昆仑山素有第一神山之称。传说昆仑山一共有三位山神,分别是《西次三经》中的陆吾,《海内西经》中的开明兽和《大荒西经》中的人面虎。《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墟,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墟,方圆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著名神话学家袁珂校注:开明兽即《西次三经》神陆吾也。

晋郭璞 《山海经图赞·海内西经·开明》:开明天兽,禀兹金精;虎身人面,表此桀形;瞪眎昆山,威慑百灵。

|虎身九首人面虎爪,司昆仑

帝江

天山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

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

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

——《山海经·山经·西次三经》

|译 释|

山再往西三百五十里,有座天山。天山上盛产金属和玉石,山里也出产石青和雄黄。英水就从此处发源,而后向西南注入汤谷。天山有一位神,他的模样像个黄色袋子,而且周身发出火红的光,长着六只脚,四个翅膀,没有耳目口鼻,却精通唱歌跳舞,这位神的名字叫帝江。

帝江是天山的山神,也是原始先民的歌舞之神。在其他古籍中又称浑沌,也作混沌,或浑敦。明代胡文焕《山海经图》记载:天山有神,形状如皮囊,背上赤黄如火,六足四翼,混沌无面目。自识歌舞,名曰帝江。《庄子》中也记载了庄子叙述“七窍出而浑沌死”的故事,说浑沌没有眼耳口鼻等七窍,形象颇接近《山海经》中的帝江。

|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

刚山

又西百二十里,曰刚山,多柒木,多 琈之玉。

刚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是多神 ,其状人面兽身,一足一手,其音如钦。

——《山海经·山经·西次四经》

(kuí)

|译 释|

《西次四经》记裁,从泾古山往西一百二十里就是刚山,山上有许多漆树,盛产 琈玉。刚水就发源于刚山,之后往北流去,注入渭水。山里有许多名为神 的神兽,它们有着人的面孔、野兽的身体,却只有一只手和一只脚,发出的叫声就像人在呻吟与叹息。

据郭璞说神 是魑魅之类,大概类似山林精灵之类的东西。东汉经学家服虔说魑魅好眩惑人,可能就是因为他们的叫声能让人眩惑。此外,《山海经》中关于神的造型及其祭仪,与中原文化及其图腾关系密切,其中有许多图腾神物,形象多属于半人半兽或是异兽合体,不完全出于虚构。

|人面兽身,一足一手,居刚山。|

骄虫

平逢山

中次六经缟羝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东望榖城之山,无草、木,无水,多沙石。

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骄虫,是为螫虫,实惟蜂蜜之庐。其祠之,用一雄鸡,禳而勿杀。

——《山海经·山经·中次六经》

|译 释|

中央第六列山系叫做缟羝山山系,平逢山是此山系的第一座山。在平蓬山的山顶,向南可以望见伊河与洛河,向东则可以望见谷城山。平蓬山很是贫瘠,没有任何草木生长,也没有水流,到处都是沙子和石头。山上住着一位神仙,这位神的外型就像普通人,不过长了两颗头颅,名为骄虫,是所有能蝥人的昆虫的首领,这座山就是各种蜂类聚集的地方。祭祀骄虫必须用雄鸡当祭品,不必宰杀,祭祀祈祷完即可放掉它。

《山海经》里有许多与禽鸟走兽有关的神,但与昆虫有关的大概只有骄虫。骄虫曾带领部众参加过颛顼与共工的战争。

|状如人而二首,平逢山之神。|

骄山

又东北百五十里,曰骄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 ,其木多松、柏,多桃枝、钩端。

围处之,其状如人面,羊角虎爪,恒游于雎漳之渊,出入有光。

——《山海经·山经·中次八经》

(tuó)

|译 释|

从荆山再向东北一百五十里,就是骄山。骄山上有大量玉石,山下则有很多青 。山里的树木以松树和柏树居多,另有桃枝和钩端这类灌木交错生长。此山的山神 围就居住在骄山,他有着类似人的脸孔,羊的犄角和老虎的爪子。他常常到雎水和漳水的深潭里游玩,出入水面时身上还会发光。

|人面羊角虎爪,处骄山,恒

计蒙

光山

又东百三十里,曰光山,其上多碧,其下多水。

神计蒙处之,其状人身而龙首,恒游于漳渊,出入必有飘风、暴雨。

——《山海经·山经·中次八经》

(ɡuì)

|译 释|

从陆 山向东一百三十里,有一座光山。山上盛产碧玉,山下水流众多。天神计蒙居住于此,他有着人的身体,龙的头,常常游弋于漳水的深渊中,出入时会有狂风暴雨。

计蒙是古代汉族神话中的司雨之神。造型为龙头、人身、鸟爪,臂上有羽毛,挥臂张口时会喷雾致雨。民间传说中的龙王形象,或许就是从计蒙衍生而来。相传颛顼与共工大战时,计蒙就挟着疾风骤雨,由光山赶来帮助颛顼。

|人身龙首,恒游于漳渊,出

刑天

常羊山

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

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山海经·海经·海外西经》

|译 释|

刑天与天帝争夺神位,天帝砍了他的头颅,把他的头颅埋在常羊山。没了头颅的刑天并没有死去,反而以双乳作为眼睛,以肚脐作为嘴巴,一手握着盾牌,一手舞动战斧继续作战。

五柳先生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诗曰: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即是赞颂刑天这种虽然失败却仍奋战不已的精神。

|无首操干戚以舞,以乳为目

烛阴

钟山

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

在无 之东。

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山海经·海经·海外北经》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身长千里,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山海经·海经·大荒北经》

|译 释|

掌管昼夜四季的天神烛阴,为钟山的山神。烛阴有着人的脸,蛇的身子,身体通红,长达一千里,就居住在钟山之下。他的眼睛很特别,只要睁开眼睛,世界就成了白昼,闭上眼睛,就是黑夜。吹一口气,则风云变幻,就成了冬天,呼口气,又变成了夏天。平时蜷伏着,可以不吃不喝,不睡觉也不呼吸,但只要一呼吸就生成一阵风。其住处在无 国的东方。

《大荒北经》提到的烛龙,形象与烛阴类似,也掌管昼夜四季等。

在西北方的海外,赤水以北,有座章尾山。山上有位神,人面蛇身,通身红色,身长千里,眼珠子眼缝都是竖着的。他闭上眼睛就是黑夜,睁开眼睛就是白天。他不吃东西,不睡觉,不呼吸,以风雨为食。他发出的光能够照亮九方极远的幽暗之地,所以被叫做烛龙。

|人面蛇身,赤色,身长千里

相柳

共工台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

——《山海经·海经·海外北经》

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 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

——《山海经·海经·大荒北经》

(wū)

|译 释|

水神共工的臣子名叫相柳氏,有九颗脑袋,吃九座山上的食物。相柳氏所行经的地方,都被掘为湖泽和溪流。于是大禹就杀了相柳,结果血流满地,腥臭无比,以致这个地方都不能种五谷。大禹挖了别处的土想填平这个地方,结果填满了多次又都塌陷下去,后来大禹只好在此地挖了一个深池,用挖出来的土为众帝造了帝台,想用众帝的威灵来压住相柳的邪气。这些帝台在昆仑山的北边,柔利国的东边。相柳氏,长着九颗脑袋,人的脸,蛇的身子,通身青色。射箭的人都不敢向北射,因为畏惧共工威灵所在的共工台。共工台在相柳被杀处的东边,台是四方形,每个角各有一条虎斑花纹蛇,蛇头都冲着南方。

帝舜之时,原本被颛顼打败的水神共工再度复出,带来了一场大灾难。负责治水的部落首领禹,率领黄帝的部落,与共工展开了一场激战。相柳即是共工的臣属,也就是相繇。晋郭璞注:相柳也,语声转耳。繇和柳,一声之转,在《山海经》中出现的事迹又基本相同,因此可以认同郭璞的说法,相柳就是相繇。

|九首人面蛇身|

奢比尸

大人国

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船。

一曰在 丘北。

奢比之尸在其北,兽身、人面、大耳,珥两青蛇。一曰肝榆之尸在大人北。

——《山海经·海经·海外东经》

有神,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比尸。

——《山海经·海经·大荒东经》

削(shào)| (jiē)

|译 释|

大人国在 丘的北面,这里的人身材高大,适合坐在船上撑船。另一种版本说,大人国就在 丘的北部。奢比尸在大人国的北边,它有野兽的身体人的面孔,两只大耳朵,两耳孔里各穿挂着一条青蛇。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肝榆尸在大人国的北边。

奢比尸也是神,而且是《山海经》里比较独特的一种神。它们本身是神,但因为种种原因被杀,但其精魄不灭,以尸的形态继续活动,类似这种神格的神尸在《山海经》中有好几个,比如被天帝所杀的刑天、被贰负所杀的窫窳、被绵臣所杀的王子夜、被商汤杀掉的夏耕等。

|兽身人面大耳,珥两青蛇。|

天吴

朝阳谷

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

北两水间。

其为兽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黄。

——《山海经·海经·海外东经》

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吴。

——《山海经·海经·大荒东经》

(hónɡ)

|译 释|

《海外东经》记载,朝阳谷有位天神名叫天吴,他就是传说中的水伯。他住在 的北边两条河流之间。天吴长着神兽的样子,老虎的身子,八个脑袋都是人脸,八条腿,八条尾,背部也像老虎一样,毛色青里带黄。

在《大荒东经》里也记载了天吴,也是八个人面脑袋,老虎身体,不过长着十条尾巴,与此略有不同。天吴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水神。

|八首人面,八足八尾,朝阳

雷神

雷泽

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

在吴西。

——《山海经·海经·海内东经》

|译 释|

《海内东经》记载,雷泽中居住着一位雷神,长着龙的身体,人的头颅,是个半人半兽的天神,他一鼓起肚子就会发出轰鸣的巨响。雷泽在吴地的西边。

|龙身人头,鼓其腹,在吴西。|

九凤

天柜山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天柜,海水北注焉。

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

——《山海经·海经·大荒北经》

|译 释|

在北海之南,大荒之中,有一座山,名叫北极天柜山,海水从北面注入这座山。此山中有一位神仙,长着九颗脑袋,人面鸟身,名叫九凤。

九凤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神鸟,是中国古代最为崇拜的两大图腾之一,与龙并称。它是吉祥幸福的象征。

|九首人面鸟身,居北极天柜

彊良

天柜山

又有神,衔蛇操蛇,其状虎首人身,四蹄长肘,名曰彊良。

——《山海经·海经·大荒北经》

彊(qiánɡ)

|译 释|

还有另外一位神仙,嘴里叼着蛇,手中抓着蛇,他长着老虎的头人的身体,有四只蹄子,长长的臂肘,名叫彊良。

彊良又称强良,是我国上古宗教艺术中一种寓意为"食鬼”的神虎,流行于先秦汉代,常被雕刻在墓葬壁画或画像砖中,是"十二神"之一。

《山海经》里操神控蛇的神怪除了彊良,还有《大荒北经》的夸父、《大荒西经》的弇兹、《大荒南经》的不廷胡余、《大荒东经》的禺虢、《海外北经》的禺彊以及《中山经》里的水神。

|虎首人身,四蹄长肘,衔蛇

应龙

凶犁土丘山

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

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

故下数旱。

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山海经·海经·大荒东经》

|译 释|

在大荒的东北角上,有座山名叫凶犁土丘山,应龙就住在此山的最南端,他本是司雨的雨神。在黄帝与蚩尤的战争中,他帮助黄帝杀了蚩尤和夸父,从此无法再回到天界,只能长住地面,所以人间常常发生旱灾。遇旱灾的时候,人们就装扮成应龙的样子向上天祈雨,这样就可以得到大雨。

胡文焕的图说描述应龙是有翅膀的龙。大禹治水的神话中,应龙用尾巴在地上画出线条,大禹就依照这些线条开凿水路,才得以疏导洪水。

|处南极,杀蚩尤夸父。| QWqrGCAxfGHP2HDf0YsVuBbFxwYKaaoFdISmgJghn1j3Jqd3UwhjkJSqZHx5Yqq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