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患者:久病也会郁郁寡欢

我们时常会看到,久病的患者总是满脸愁云、精神不振的样子,而且很多人住院后会出现性情大变、脾气暴躁等现象。其实,他们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而且有可能深受抑郁的困扰。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患病,比如常见的感冒发烧,或者意外受伤,虽然这些会令我们倍感痛苦,但是一般不会旷日持久。这些急性病一旦消失,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就好转了。但是慢性病不同,它会一直纠缠患者,比如糖尿病、心脏病、癌症、肾病、哮喘、红斑狼疮、关节炎等。这些疾病除了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楚之外,还会从精神上折磨甚至拖垮患者。

事实上,慢性病给患者带来的挑战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他们要设法去深入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并且适应患病后有诸多不便的生活,还要积极配合医生的各项治疗。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患者的活动可能会因疾病而受到限制,他们的独立性因此降低,可能外貌也会变得不尽如人意。在长期的疼痛、疲惫成为常态之后,患者很难应对这些挑战。长此以往,他们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工作能力乃至自我评价都会因此大打折扣。甚至有很多人会变得性情孤僻,远离人群。这些疾病在他们身上为抑郁埋下了隐患。

慢性病患者通常会充满负面情绪甚至导致抑郁,这需要人们给予理解。但是,应该避免这种状况成为常态,否则,抑郁会令他们身体上的疾病更加难以治愈。

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如果出现以下这些情绪超过1个月,那么就应该引起注意了。

(1)由于生病而自怜自艾,甚至感到愤恨。

(2)由于身体上的不适甚至是疼痛而变得情绪暴躁和易怒。

(3)由于生怕会加剧疼痛,对于有些活动过分焦虑和恐惧,并且担心病情会继续加重,对日后生活造成影响。

(4)由于疾病给生活带来改变甚至使行动能力丧失而感到悲伤和抑郁。

(5)由于生病后无法承担自己原本的责任与义务而产生负罪感并时常自责。

那么,面对这种抑郁情绪应该如何去扭转呢?

当然,前提是需要慢慢学会接纳自己的疾病并且带着它一同生活,通过练习和适应让自己的生活回归正常的轨道。

1.了解疾病信息

对疾病的恐惧源于对疾病知之甚少。当详细了解了疾病的相关知识之后,患者的情绪可能会很容易平复下来。当今社会科技发达,我们获得疾病相关信息的渠道有很多,包括通过互联网、图书馆、医护人员、病友等,都可以获得多方面的信息,比如疾病起因、发病率、疾病进程、治愈率、病中感受、护理方式、调理方法等。

2.积极配合治疗

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不要持被动的态度,可以主动了解自己有哪些可选择的医疗方案,与医生积极地沟通。比如,很多患者会纠结于是保守治疗还是进行手术治疗,以至于难以入睡,但是对于这两种方案各自的优点却并不了解。如果对于治疗有任何疑问或者想法,患者要及时反馈给自己的医生,一味地发愁显然对于促进康复没有任何作用。

3.注意健康饮食

饮食虽然不能直接治愈疾病,但是有利于增强身体与疾病抗争的活力。如果医生为了治疗疾病对饮食做出特定要求,那么就需要严格遵照医嘱。可能医生给出的建议比较模糊笼统,但是自己在日常饮食中要有自觉做出健康选择的意识。

4.寻找同伴

慢性病患者很多会感到孤独,这就需要主动寻找一同对抗病魔的伙伴。比如很多城市会有一些疾病互助小组,在医院认识的病友也是很好的伙伴,还可以在网上寻找病友论坛。与病友交流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得到理解与认同,这样会减轻孤独无助的感觉。

5.坚持信念

有自己坚定信念的患者往往在治疗中有更多的动力。信念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病痛带来的不适,而对美好事物的专注与积极探索也能够使人保持良好的情绪,这无形中也是对抗抑郁的一件法宝。

6.懂得感恩

在生病的时候,尽量去寻找周围生活中那些值得感恩的人或事,比如家人的悉心关怀、医生的恪尽职守,都值得我们对之心怀感激。感恩能让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疾病的挑战。 vfDnZSv1NaNM57HaR1sSVW9B1g03E/4Qup2jME20NkDZN2Izi56UvnZCbV/ACuz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