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以为儿童是无忧无虑的小天使,认为抑郁应该与他们无缘。其实并非如此。即便是在婴儿时期,也会有产生抑郁的可能性,甚至曾经有3岁儿童便出现了抑郁的案例。儿童的抑郁除了情绪上的表现之外,往往还有多动、迟滞、逃学、攻击行为及思维语言迟钝等,故而往往会被父母视为教育的问题,而忽略了儿童内心的真实感受。
儿童在很多时候无法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更多的是通过行为来进行诉说,这需要成人用心去解读他们的行为。比如,男孩会表现出异乎平常的暴躁和愤怒,女孩则会表现出少有的烦躁或者心神不安。如果他们的这种状况持续1周以上,那我们就需要警惕了。此外,还包括食欲、精力、睡眠等不同平常的改变,以及成绩突然大幅下滑,对那些十分快乐的事突然失去了兴趣,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当然,更糟糕的情况是孩子可能会谈论诸如死亡或者惩罚之类的话题。
抑郁的孩子总是不讨喜,他们的亲密朋友很少,比一般的孩子显得更为害羞,容易被他人嘲笑。而且因为注意力难以集中,更容易走神并且感到疲惫,他们的成绩往往低于其他同龄的孩子。因此,他们在学习上会遇到更多的阻碍,并且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是什么原因使得天真的儿童变得抑郁了呢?究其原因,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他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故而往往容易产生情绪的波动。如果生活在有情感障碍的家庭中,他们抑郁的概率会比平常人更高。此外,成长中遇到的重大变故,如童年不幸的遭遇等,会让他们在原有的遗传基础上增加产生抑郁的风险。而那些性格比较执拗倔强、被动依赖或者攻击性强、有强迫行为的孩子,则更容易成为抑郁纠缠的对象。
在这些原因当中,我们需要格外重视的是儿童的经历给他们带来的创伤。他们在母亲子宫内的时候,就能感受到母亲的压力,脱离母体后,压力会通过亲子关系进行传递,而亲子关系是最主要的童年经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大脑功能。这些都可能导致儿童形成压力性障碍或者创伤性障碍。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婴儿生来就有对安全、舒适、食物的需求,以及对母亲强烈的依恋,当这些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比如他们缺少父母的陪伴或者父母无法给他们以安全感的时候,他们日后抑郁的概率就会增加。因此,父母要做的就是和孩子在一起,努力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与他息息相通,倾听他的诉求,理解他的感受。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抑郁的情况,父母需要调整家庭互动的方式,而不能完全依赖于心理治疗或者药物辅助治疗。父母需要给孩子更多的关注,比如当他进餐、做作业、准备睡觉的时候,至少应该出现在他面前,还可以多关心他在学校里发生的事和学习的情况,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做运动,这些都有利于减轻孩子的抑郁。父母只要从当下做起,给孩子更多的关怀,就永远不会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