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性最强的寄生物是什么?细菌,病毒,还是蛔虫?”
“是想法。它适应性强,感染度高。一旦一个想法植入脑海,便难以消除。一个完全成型、领悟透彻的想法会扎根于脑海,挥之不去。”
电影《盗梦空间》中的这段对话可谓精妙至极,潜意识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念头,就有可能掀起惊涛骇浪,足以改变人的一生。对于顾客也是同样的道理。
如果能够开动脑筋,想个办法调动顾客的潜意识,让他们在无形之中接受我们,对我们产生百分百的信任,这个世界上还会有做不成的生意吗?
《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只乌龟来到河边,准备游过河去。这时一只蝎子跑了过来,对乌龟说:“我也要过河,你能背我过去吗?”乌龟说:“我可以背你过去,只是你千万不能在我背上蜇我。”
蝎子哈哈大笑,仿佛听见了世间最大的笑话:“如果我蜇了你,你沉到水底,我不也跟着淹死了吗?你以为我是傻瓜吗,连最基本的逻辑都不懂?”
乌龟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同意背着蝎子过河。谁知刚到河中央,蝎子就把乌龟给蜇了。
临死之前,乌龟用哀怨的眼神望着蝎子:“你的逻辑呢?”
蝎子无奈地说:“从逻辑上说我不该蜇你,可这是我的本性啊,我也控制不住自己。”
顾客进入商店以后,往往会受到潜意识的影响,一些早就已经形成的意念,会在片刻间让顾客下定决心。从营销的角度来说,顾客做出的决定90%都直接来自潜意识,完全不受潜意识影响的人只是凤毛麟角。潜意识让他觉得看到的衣服很丑,尽管那是最流行的款式;潜意识也可以让他觉得看到的那款手机太“高大上”了,就算你把一款更好的手机放在他面前,他或许也不会多看一眼。
人的意识需要逻辑的支撑,但潜意识完全不受逻辑的约束。在购物的时候,顾客对着眼前的商品精挑细选,仔细比较其中的优劣。当他们在脑海中将这些一一列举出来以后,潜意识就登场了。
“尽管左边的看上去更好,但我还是喜欢右边的这款。”这句话你一定很耳熟吧?
以往人们总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新时代的传媒告诉我们,闭门造车是不行的。“要想销量好,必须打广告”,这句话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
将产品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这只是广告的基本功能。现代社会的广告,早已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从潜意识层面影响消费者。简单来说,就是给消费者“植入意念”,正如电影《盗梦空间》中莱昂纳多的做法一样。通过广告,商家把一个极其微小的概念输送给大众,然后静静等待,等着这个意念在人们的脑海中生根发芽,最终成长为参天大树。
在营销行业,有一句广告语堪称潜意识营销的经典——“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1950年,戴·比尔斯用这句广告语将爱情和钻石捆绑在一起,从此影响了世界人民的消费观。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一颗璀璨的钻石,就是爱情坚贞不渝的见证。而在此之前,钻石和金银一样,只是贵族们把玩的珍宝而已,与爱情没有任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