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顾客的行动总是比理智的思考抢先一步

过去,企业家们在分析市场信息的时候,总是习惯于使用逻辑法,他们将顾客想象成具有理智的人群。他们相信,每一位顾客在做出决定之前,必定在心中经过了长时间的考虑,用缜密的逻辑反复考量,然后得出一个最符合自身条件的选项。

只有销售员才明白,很多顾客在购物时是非常感性的,他们并没有考虑之后会出现的种种情况,仅仅是为了满足当时出现的冲动欲望。有的时候,甚至连顾客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企业事前所做的分析报告,等同于一张废纸。因此,在销售的世界里,只有“最诱人”的商品,没有“最实惠”的商品。

“双11”购物节:一场全民冲动的狂欢节

如果在网上发起一项调查,评选“人类有史以来最火热的购物节”,“双11”一定不会被落下。得益于中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双11”的火爆程度已经达到令人吃惊的地步了。

2017年11月11日,“双11”实时交易数据显示,仅仅开场3分01秒,一项新的世界纪录就诞生了:成交额突破100亿元。

开场6分05秒,成交额突破200亿元。

开场7分23秒,支付笔数突破1亿笔,相当于2012年“双11”全天的支付总笔数。交易峰值为25.6万笔/秒,比2016年增长了超过1倍。

13点09分49秒,交易额达到1207亿元,打破2016年全天交易额纪录。

据统计,2017年天猫“双11”当天总交易额达到1682亿元,移动端成交占比90%,共产生8.12亿个物流订单,覆盖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

“双11”给商家带来巨大成交量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退货量。天猫官方微博发文称,2017年“双11”的退货率仅为6.1%,不到发达国家的1/3。这个数字看上去并不大,但是别忘了,“双11”的成交额是用千亿来计算的。

造成如此巨大退货量的主要“元凶”,就是冲动消费。大规模的降价折扣将消费者的情绪调动了起来,消费者固然可以得到实惠,但是回头想一想,有多少物品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呢?买了很多“可有可无”的东西,这就是典型的冲动消费。狂欢过后,消费者不得不品尝到苦果:物流瘫痪、尺寸不对、买的东西根本用不上等。

在无数买家冲动消费的同时,不少卖家似乎也陷入了冲动售货的陷阱中。例如,有的用户利用“7天无理由退货”的协议,一次性购入大批量的衣服,到货后却只留下少数几件,剩下的直接退货。这种大量退货的行为,让不少商家头疼不已,因为他们蒙受的损失只能自己承担,只能寄希望于用户降低冲动消费的频率。

情绪冲动的一瞬间,顾客的理性值为0

冲动消费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即消费者事先并没有清晰的计划,也没有必须购买的意识,只是在外界因素的刺激下,偶然形成了购物行为。在做出付款决定时,他们可能并没有经过仔细的思索。或许等他们回到家里,将包装打开以后,就再也不会碰它了。接着,在某一天与他人谈到这件事的时候,他们就会为当初的冲动而后悔:“也不知道我当时是怎么想的,脑门一热就买了。”

作为冲动消费的驱动力之一,情绪对消费者的影响是非常强烈的,即便是平日里很理性的人,也可能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有的人在遭受压力和挫折时,习惯通过购物来排解内心的消极情绪,这一点在女性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有学者认为,这或许与女性的生理特点有关。伴随着雌性激素分泌的周期性波动,女性更容易产生情绪障碍,出现抑郁、恐慌、焦虑、愤怒等情绪。在逛街和购物的过程中,商品、音乐和灯光带来的新鲜感刺激着女性的神经。当她们花光了购物卡里的钱,带着“血拼”而来的商品满载而归时,她们的心情也变得好起来。等消极情绪如同潮水般退去以后,她们会发现,在商场付款的一瞬间,她们的理性值迅速归零,而她们买回来的,可能只是一堆可有可无的东西。 wGXusKo4KT5G17BNDWliDF7gowI7+0nSbvCXV0csWs6/ZlPtrJn6uSaKRCdnA23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