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破窗效应:糟糕的环境下,顾客更容易生气

一栋新房子,里里外外装修得非常豪华,墙壁粉刷得雪白平整,窗户干净明亮,客人往来如梭。有一天,二楼的一扇窗户破了,给这栋房子留下了一个不太相衬的污点。不过主人没有去管它,他最近太忙了,准备以后再修葺。谁知道没过几天,二楼的窗户又破了一扇,同时屋子的外墙上出现了一些斑斑点点的污迹。主人仍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因为他要出差一个月。等到他回来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以前那个崭新的房子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楼上的玻璃窗户全被打破,门口的小树东倒西歪,墙壁上画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花园里则丢了一地的垃圾……

一个糟糕的环境,会诱使人们做出破坏性的行为。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就叫作“破窗效应”。

混乱无序之下,人们容易做出不理智的事情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认为:犯罪是秩序混乱的必然结果。

20世纪80年代,纽约的治安环境非常不好,暴力犯罪时常发生,就算白天行走于闹市之中,也要担心突然而来的袭击。地铁里的环境也很差,车厢内脏乱不堪,写满了污言秽语。在很多人看来,纽约简直是一派末世情景,犹如《蝙蝠侠》中经济发达却治安混乱的哥谭市,在浮华的表面下,处处隐藏着污垢。

1994年,布拉顿临危受命,担任纽约市警察局局长,负责处理纽约市的治安问题。布拉顿上任之后,一改先前重点打击的策略,而是从一些细节入手。他告诉警员们:治理城市要从惩罚轻度犯罪者入手,例如在地铁站逃票的小市民,在大街上乱涂乱画的行为艺术家,以及那些拦住车辆,强行要求为司机擦窗的人。人们很不理解,认为这种做法就像“在船沉没时洗甲板”一样愚蠢,但是布拉顿坚持己见,从维护地铁车厢的整洁和秩序着手,将逃票的人用手铐铐住,使其在月台上排成一列,以此向民众宣示政府整顿的决心。此后,纽约市的犯罪率神奇地急速下降。治理那些影响生活质量的细微违法行为,看起来不起眼,却带动了整体暴力犯罪率的下降。

就这样,纽约市从基本的细节做起,先解决最容易的事情,逐步处理一个个犯罪事件,使这个恶性循环无法继续下去。

防微杜渐,不要主动给顾客心里添堵

面对一个糟糕的环境,人们的心情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从而变得狂躁。在商场内,顾客的情绪变化同样遵循这样的道理。在灯光昏暗、垃圾遍地的菜市场里,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抬高说话的声音,而在装修豪华、干净整洁的大商场内,人们又会主动避免大声喊叫。

破窗效应对顾客情绪的影响,通常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1.初始阶段

店内出现一些微小的错误,例如产品摆放歪了、地板脏了、垃圾没清理等,由于影响很小,顾客一般不会在意。

2.酝酿阶段

商场销售及管理人员没有及时改正,认为此问题不在管理范围内。顾客于是产生“这家店细节做得不好”的印象。

3.发酵阶段

商店的管理持续混乱,一直得不到纠正。顾客开始放松下来,偶尔丢垃圾、随意乱扔产品。

4.爆发阶段

面对混乱的环境,顾客的心情变得复杂,一旦出现服务不周、价格谈不拢等情况,顾客的情绪便会爆发,满意度开始下降。店长和销售员此时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5.弥补阶段

店长和销售员开始行动,弥补之前犯下的错误,企图让顾客平息怒火,回心转意。

将一颗石子丢入池塘,水面泛起层层的涟漪,它所波及的范围,比石头本身大无数倍。一个小小的失误出现以后,也正如将石子丢入池塘一般,产生巨大的影响。

不要轻视细节,一个小小的火苗,如果没有扑灭,就有可能使一栋大楼被烧毁;一个小小的缺口,如果没有及时修补,就有可能使一座大坝被冲垮;一个小小的细节,如果没有及时改正,你就有可能失去顾客的支持。如果商店的经营人员都不在意环境,那么顾客也会用同样的心态去对待它。 w/n/hrgPBMm72kJiWug9kCPitfp7YAOujMPJOzJaVHJUYtqO7M/Cv4P8ktJxZ3k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