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人类进步的推动力。很多时候,顾客购物并非是为了满足物质需求,而仅仅是好奇心使然。在实际销售过程中,如果能够吸引顾客的注意力,巧妙地利用顾客的好奇心,用独特的服务满足顾客,就会获取源源不断的财富。
拥有强烈好奇心的顾客,不会对产品产生抗拒的心理,一旦产生好奇心,他们就会迫切地希望了解产品的特性及相关情况。事实上,他们对销售人员亲切、热情的产品介绍毫无抵抗力,如果时间允许,他们可以一直听你讲下去。
现在一些故意保持神秘的品牌和产品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在各大购物网站上,输入“神秘福袋”,就会出现数千条结果。其中价格最低的几元钱,价格高的几百元。它们像普通商品一样,可以正常买卖,不过这些“神秘福袋”中究竟装了什么东西,只有收到货以后才会知道。店家不会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里面的东西,最多草草写上几个字,提醒顾客里面装的是一些样品、换季产品、滞销产品,或者是未上架的纪念品。
从常理来看,这种营销模式是有问题的,顾客无法看到福袋里的东西,又怎么会轻易下单呢?然而市场行为就是这么难以捉摸,有的顾客很享受这种充满神秘感的购物过程。一些在网上购买过“神秘福袋”的网友说:“平时经常挑选礼物,早就已经挑花眼了,也没有拆封快递时的那种惊奇感了,购买福袋的时候,自己也不知道里面究竟是什么东西,等收到快递之后,发现里面装着一件卫衣,款式挺新颖的,穿着也很合身,觉得非常惊奇。”
除了“神秘福袋”以外,市场还有很多相似的营销模式。以往营销学家们总是强调要对顾客坦诚相待,现在商家却反其道而行之,主动卖起了关子。
如果你留心一下就会发现,不少商家好像越来越多地运用起了“卖关子”这一套,就连实体店也乐此不疲。例如,有些服装店会在最显眼的位置摆放一双珍藏版的运动鞋,有些识货的顾客感到好奇,被这款鞋子吸引进店,但是老板会告诉他们,“展示用品,恕不出售”。还有一些小店会在门口挂上一块诸如“会员特价”的牌子,利用这些标语引起消费者的好奇心。非会员人士看到“会员特价”,会在“特价”二字的引诱下,耐不住好奇,非得进去看一眼不可。
在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剧情:男主爱上了女主,女主却不为所动,男主一次次表白,得到的却是女主一次次的拒绝。失败后的男主不仅没有气馁,反而爱得更加热烈。就在男主快要放弃的时候,女主终于答应了,还说之前是对他的“考验”。对此,女孩子们有一套自己的解释——越容易得到的,越不会珍惜。
人们在购物上同样如此,顾客前来购物,说明他们对这件商品有需求,他们在潜意识中害怕失去,害怕得不到,于是情绪反应比较激烈。等到他们将商品买回,高高兴兴地拿回家,然后将包装打开,经过仔细地观察,对产品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优点和缺点全部映入眼中,这时,潜意识告诉他们:“这件东西已经是你的了。”于是内心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没有了紧张刺激的感觉,最初的好奇感也失去了。在顾客的心里,它从一件崭新的商品,彻底变成了二手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