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何谓微表情

在生活中,控制和伪装的表情数量,要远远多于真实表达情绪的表情数量。很多时候,人们的那些不受控制的细微表情会“泄露”出一些真实的信息。心理学上将这种不受思维控制的,由情绪引发或者习惯使然的表情称为微表情。微表情最短可持续1/25秒,虽然一个下意识的表情可能只持续一瞬间,但这种特性很容易暴露情绪。当面部在做某个表情时,这些持续时间极短的表情会突然一闪而过,而且有时会表达相反的情绪。

人的脸部可以传输信息,它是媒介,是信息传输器。“阅读”一张脸时,有非常多的信息可以帮助人们去发现假装的表情。其中包括脸部的基本结构和肌肉特性:这张脸是很长且棱角分明,还是又圆又胖?通常,看到一张陌生的面孔后,人们会翻阅名片夹,在认识的人里找出脸型相似的人。人们也会通过人们的眼镜、化妆、文身或穿孔等人为装饰来做出自己的判断。

通过“表情”,就能断定自己是不是喜欢某个人。通常人们把这归因于下意识、直觉或是“本能感觉”。

微表情是无意识的,总是一闪而过,通常让人难以察觉。实验证明,只有10%的人能察觉到。比起人们有意识做出的表情,微表情更能体现人们真实的感受和动机。虽然人们会忽略微表情,但是人的大脑依然受其影响,改变对别人表情的理解。所以如果某人很自然地表现“高兴”的表情,且其中不含有其他微表情,就能断定这人是高兴的。但是如果其间有“嗤笑”的微表情闪现,就算你没有刻意去察觉,你会更倾向于认为这张“高兴”的面孔是狡猾的或不可信的。

另外,微表情除了指短暂的表情外,在应用上更倾向于指那些被抑制的表情。譬如说在明显悲伤的情况下,某人表现出大部分悲痛的表情,嘴角却抑制不住地上翘。这说明这个人明显希望表现出悲伤的情绪,但是却不由自主地出现了微笑的微表情。由于自身理性的抑制,表现得不明显抑或较为短暂。类似这样的差异在微表情分析中更为常用。

心理小课堂:微表情在现实中的应用

在现实中,微表情主要应用于以下三种领域:

1.心理分析

微表情总会不知不觉地暴露自己的内在想法,从而让谎言有迹可循,这也是人类共有的一种特征。比如伤心时面部特征表现为眯眼,眉毛收紧,嘴角下拉,下巴抬起或收紧;害怕时表现出嘴巴和眼睛张开,眉毛上扬,鼻孔张大;愤怒时表现为眉毛下垂,前额紧皱,眼睑和嘴唇紧张;厌恶的表情包括嗤鼻,上嘴唇上抬,眉毛下垂,眯眼;惊讶时,下颚下垂,嘴唇和嘴巴放松,眼睛张大,眼睑和眉毛微抬;轻蔑的表现则是嘴角一侧抬起,作讥笑或得意笑状。

2.公共服务

在美国,针对微表情的研究已经应用到国家安全、司法系统、医学临床和政治选举等领域。在国家安全领域,有些训练有素的恐怖分子等危险人物可能轻易就通过测谎仪的检测。但是通过微表情,一般就可以发现他们虚假表面下的真实表情。并且因为微表情的这种特点,它在司法系统和医学临床上也有着较好的应用。

3.医学领域

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从METT训练中受益,使得他们的微表情识别恢复到正常。 JLT3mYmIX7sv8YNqJXZOhNdtBFZSXqtuzuQ9vQS81WoE/YPDpiulzTqzlgE5bAe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