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xiaoren

xiaoren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强强3岁多了,可是爸爸妈妈发现,自从他会走之后,就没有一刻是安静的,不是站到桌子上,就是爬到衣柜里。每次带他去商场或公园,他不是在电梯上蹦蹦跳跳,就是爬上栏杆往下看。有一次,他偏要翻越公园里的一个栅栏,不小心从栅栏上摔了下去,头被摔了一个大口子,还缝了几针。从此之后,爸爸妈妈每次带他出门都会提心吊胆的,生怕孩子再因淘气而受伤。爸爸妈妈甚至以为强强可能有多动症,为此苦恼不已。

正常好动和多动症的区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像上例中的强强一样特别好动的孩子,有些父母就担心孩子是不是患了多动症。其实,孩子好动,并不代表就患了多动症。孩子好动,是精力旺盛、身心健康的表现。

如果把正常孩子的好动误认为是多动症,那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则十分不利。据有关专家讲,儿童多动症是“轻度脑损伤”,或称为“轻度脑功能障碍”,多发于5~10岁的儿童中,发病率在3%左右。孩子是否有多动症应由医院医生来确定,而且一旦确诊患有多动症就必须及时加以治疗。那么,儿童正常的好动和“多动症”应该怎么区分呢?

1.专注能力不同

正常好动的孩子,虽然也有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但对有兴趣的事情,却能专心致志;而多动症的孩子兴趣爱好极少,即使是稍感兴趣的游戏机、少儿电视节目等,也不能使其专心致志。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几乎不会专注于任何事情,做事常半途而废或频繁地转换。

2.控制能力不同

正常好动的孩子可能只是在家里,或者某种场合、某些人面前好动,而在其他环境,特别是陌生的环境或严肃的场合中能够安静下来,并且容易接受大人的管教,控制自己的行为。而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则比较冲动,情绪很不稳定,在婴幼儿时期就有所表现,比如爱哭闹、易兴奋等,并且不分场合地爱发脾气,也不会接受大人的控制,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时,很容易发生冲突。他们的言行非常多,整日闹腾不停。他们并非故意要多动,只是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不自觉地不停活动,而且有时还会做出让人难以理解的举止。

3.年龄不同

孩子好动一般都发生在幼儿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减轻;而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在婴幼儿、儿童甚至青少年时期都会多动,不会有明显改善。

现在大家已经知道了好动和多动症之间的区别,当孩子没有突出表现时,千万不要胡乱猜测,也不要随便对孩子说“你是多动症”,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增加其精神负担。

孩子好动背后所隐藏的心理需求

有些父母把孩子好动视为不老实、调皮、不遵守纪律,对好动的孩子加以种种限制,可是效果并不理想,孩子依然我行我素。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对孩子好动背后所隐藏的心理需求并不了解。其实,好动只是表面现象,而深层次的心理需求才是重点。只有先弄清楚孩子好动背后的心理需求,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一般来说,孩子好动,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探索心理

好动是孩子探索自然和社会的一种表现。他们什么都要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对周围的事物感到新鲜、好奇和不理解,还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来,他们在通过自己的动作感触我们成人早已习以为常的东西,在用自己的方式认识和了解各种事物或者环境。而我们成人却把这些探索行为看成是好动。

2.性格差异

人的性格和气质生下来就会有所不同,所以造成孩子对人、对事的态度不同。有的孩子生来就是活泼好动的性格,情绪和专注力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不容易静下心来做事情。年龄越小,这种性格特征就会体现得越明显。

3.取悦心理

每个孩子都有被接受、被尊重,喜欢得到别人赞扬的心理需求。很多孩子之所以好动,就是想用这种方式来取悦父母,希望能得到父母的赞赏。特别是当孩子这样做曾得到过父母的赞赏时,这种行为就会更多。比如,当孩子会爬到椅子上时,父母看到后感慨“孩子长大了”。孩子以为父母在表扬自己,于是为了得到父母的再次赞扬,这种行为就变得更多了。

4.补偿心理

父母平时由于工作忙,无法多陪伴孩子,孩子的被关注心理得不到满足。因此,当父母在家时,孩子就会想方设法地吸引父母的注意力,比如唱歌、跳舞等。而当这些行为得不到父母的关注与表扬时,孩子就会做出不适当的行为,如跳来跳去、吵吵闹闹等。

5.精力过剩

小孩子的精力都比较旺盛,正处于跑跑跳跳的年纪,可是由于现在大多孩子活动机会少,活动量小,从而导致无法消耗过剩的精力。于是,孩子只好在自己家里寻找可以运动的机会。

正确引导好动的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活泼好动,千万不要因为担心他因淘气而受伤就阻止他的好动,更不能冲他生气发火。要知道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并且,从运动医学的角度来看,孩子爱跑爱跳具有强身健脑的作用,对其成长有利。在跑跳的过程中能产生振动,如果“外源性”振动和“内源性”振动相结合,有利于孩子大脑的发育,可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让其思维变得更敏捷。那么,面对好动的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做才好呢?

1.让孩子痛快自由地玩耍

孩子的精力得不到宣泄,不但会影响孩子的身体,更会影响孩子的心理,会让孩子感到无聊、焦躁。所以父母要保证每天让孩子在室外的空地上痛快地玩至少1个小时,这是非常必要的。也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孩子发展的体育项目进行培养,这样孩子不但睡得香,而且情绪也能平静下来。

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玩耍的时候,父母最好陪在身边,告诉孩子一些注意事项,以保证孩子的安全。

2.要多陪伴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学龄前儿童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和指导。因此,父母一定要多陪在孩子身边,比如陪他一起做做简单的手工,或者画画等,在此过程中可以督促他集中注意力,进而提高孩子的控制能力。

3.让孩子每次只做好一件事情

告诉孩子,要想把事情做好,最聪明的做法就是每次只做一件事情。比如,在画画时就专心画画,不要还想着手工小制作。否则,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为了让孩子养成专注的好习惯,父母可以故意给他布置很多任务,让他去完成,然后在他做得一塌糊涂的情况下,再告诉他每次专注做好一件事情才是捷径。这样,孩子就能深刻体会到专注的重要性了。

4.订立规矩

在顺应孩子好动的天性的同时,父母也要给孩子订立一些规矩,以对其进行必要的约束。尤其是3岁以上的孩子,要让他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比如,要告诉孩子,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像在电影院看电影、到商场购物、在教室学习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保持安静,不能乱说乱动、大声喧哗。否则,就会影响他人。 IRH1VOpYXBY9Lnp1aGtJPWPgcCHAhFxxhcfaD2gnL3YyVaWhb9GfWt/8Gp9mvhO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