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以某种方式影响历史进程。变革极为偶然、莫测,你今天所做的某件事,可能最终会改变世界。
在本书中你将看到,伟大的变革常常诞生于普通人之手。一名自学成才的苏格兰工程师略微改进了一下蒸汽机,就这样引发了工业革命;19世纪某气象研究员发明了一种制造云雾的装置,他认识的一位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就此发现了原子可以分裂;多亏了某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水景园里研究水压的家伙,我们才发明了内燃机。所以,名垂青史的并不全是爱因斯坦那样的天才,每个人都可能在历史上留下印记。
历史的走向没有预定轨迹。现实事件并不像教科书上那样按部就班、分门别类。比如说,在促进了运输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大部分都与交通工具完全无关。所以,想在变革之网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不拘于一定之规,没有所谓最正确的道路。与此相对,尽管总有人觉得自己的伟大规划必将改变历史,但谁也无法确保如愿。
历史很少遵照人们的预期而演变。电话刚刚发明的时候,大家觉得它只能用于广播;无线电最初只是为了在船上使用;就在几十年前,IBM的总裁还说过,整个美国最多只需要四五台电脑。
变革往往来得出乎意料,因为事件并不是按一条直线演进,而是由偶然的因素形成许多联结。推测某一事件的影响是桩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因为一旦人物、事件和想法以新的方式组合,计算规则也会随之改变,1加1可能突然得出3。这就是创新的本质原理,一旦水到渠成,结果往往大于所有部分的简单相加。一台丝织机加上1890年的美国人口普查,使计算机应运而生;煤气灯和美国独立战争的碰撞带来了雨衣;玻璃制造术和英国黏土让跨越大西洋的航行得以实现。
现代世界的每一项技术成就背后都交织着这样的复杂故事,这些技术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我们周围随处可见各种联系促成的终端产物,每一秒钟又有无数新的联系悄然形成。就在你阅读这些句子的时候,世界正飞速变化。
历史上的各种力量相互作用,最终造就了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工具和系统:计算机、宇宙飞船、生产线、电视机、核武器、塑料、远程通信和飞机。本书探寻的正是它们诞生的奇妙过程。历史的网络将人与人相联结,将人与过去,乃至未来相联结,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触发变化;在这张浩渺无垠的网络里,无数事件相互交织、彼此推动,塑造了我们的当下。
很难猜测明天会诞生哪些新的联系。伟大的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曾说:“预测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尤其是预测未来的走向。”断言未来的主要难点在于它尚未发生。无论你如何细心规划,别人的行为总会不可避免地与你的计划相交,使它改变。不过,如果能够理解过去的变革因何而来,我们或许可以从中找到线索,推测未来可能的走向。说到底,审视历史就是探寻未来。
创新的推动力有很多:贪婪、野心、信仰、巧合、不可抗力、错误、绝望。但是有一种力量似乎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沟通。沟通越是顺畅,变革就来得越快。每当把形形色色的人物与思想汇聚起来的技术有所进步时,都有剧变随之诞生。希腊字母表滋生了哲学、逻辑学和民主程序;印刷术带来了科技革命;电报造就了现代商业手段,联结起庞大的帝国。
在本书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历史的步伐也匆匆向前,带来诸多惊喜。本书首次出版于1978年,那时,笔记本电脑、PDA 、电子代理、万维网、商用在线服务器和移动电话都还不存在。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变革的速度和规模正在不可思议地膨胀。
今天,超级计算机和光纤网络让数以亿计的人能够即时轻松地获得海量数据,由此大大加速了变革的进程。已经有某些学科依靠的方程式只有运用数据处理系统才能计算出结果,若是靠人力,恐怕穷尽一生也进展甚微。日常生活的交互性变得越来越强,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和个人移动通信账号的普及,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将消失,世界将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的技术将大大加速知识更新的频率,评估一次就终生有效的专业资格认证制度将被淘汰。或许我们必须每隔十来年就升级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保住一份工作。此外,居住地也将变得无关紧要。在网络上,人人都可以无所不在。
变革的浪潮已近在眼前,未来的复杂性必将超过我们的认知,与之相比,迄今发生的一切就像喜剧电影一样简单明朗。潮来之前,有一件事至关重要:我们必须理解变革如何发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它,为所有人争取更有益的结果。我衷心希望这本书能对此做出微薄的贡献。
詹姆斯·伯克
伦敦,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