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年前,在本书修订版的前言中,我曾写到,由通信和信息技术带来的重大变革已近在眼前,我们亟须理解科技变革发生的过程,以更好地应对势必越来越出人意表的涟漪效应。

自那以后,这场变革的汹涌之势已初现端倪。冷战结束后,全球政治格局走向碎片化,同时,宽带通信和手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计算机的储存能力和计算能力以同样惊人的速度不断升级,变化比预料中来得更快、影响更广,而它带来的初步影响正在让社会的几乎每一个层面变得更加动荡。

现在,特殊利益集团 可以更有效率地组织起来,让自己的声音在瞬间传递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制作炸弹的说明书在网络上流传。网络为恐怖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提供了极大便利。“九一一”事件过后,大部分工业化国家都制定了仅仅在此前10年看来必然过度严苛的安全法规。中国、印度、巴西和其他新兴经济体以出乎意料的迅猛之势发展,由此引发的劳务外包使发达国家感到自身的就业机会和工业发展遭受威胁。

在计算机的协助下,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也盛况空前。我们还来不及学会使用手头的玩意儿,新的设备又已上市。全新的研究领域层出不穷,全然陌生的挑战也随之而至:干细胞研究给医学界带来蓬勃的希望,同时也引发了沉重的伦理问题;网络为个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自穴居时代以来一直与人类相伴的、基于信息的稀缺性而诞生的文化似乎即将消亡。随着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大家也似乎越来越没有耐心,无法忍受过时的社会系统用过时的技术来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比如说,现在有人觉得,未来的政府或许可以完全基于网络,让每一个人直接参与决策。

在种种新兴科技中,最具颠覆性的也许是纳米技术。如果我们能用原子构建分子,再用分子搭建材料,就无异于发现了点金石,从此可以随心所欲地制造出任何东西。从古至今,原材料一直是人类社会运作的核心,为了得到原料,我们甚至不惜兵戎相见;因此不难预见,原材料一旦能取之不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不亚于天启。如果每个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任何东西,那么全球的社会基础与政治基础都需要重新构建。

面对物资可能极大丰富的未来,强调专业与筒仓思维 的传统教育形式提供不了太多帮助。推动知识前沿发展的专家们往往孤军奋战,且常常对其他人的工作毫无所知,目标倒是十分一致:“研究力求更深,范围但求更窄。”当这样的研究成果进入现实世界,常常引发令(埋首于案头的)创造者始料未及的变化。典型的例子有:石棉、氟利昂、DDT、二氧化碳、不可降解塑料,也许还包括转基因食品。

创新正在以各种方式迅速改变生活,原有的社会机制已难以应对,我们开始意识到,需要以更宽广的思路来理解这些改变。在环境、健康、安全、食品和药品等领域,我们已经提前制定了法规来缓和可能产生的有害影响。不过,随着全球联系越来越紧密,变革的速度越来越快,现在我们似乎应该进一步拓宽视野,从更广泛的领域审视创新及其影响,以此决定到底应该鼓励、适当节制还是彻底反对某个项目,这或许可以被称为“社会生态学”。

在过去,想要推行这种举措,要么需要集权(但即便是当年的苏联也无能为力),要么需要超越当时技术水平的数据分析能力(20世纪70年代,美国技术评估局正是因此而遭遇挫败)。不过如今,信息技术提供了新的机会,整个社群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协作,共同参与数据的分析和整理。未来几年内,我们可以利用知识地图(我创立的网站k-web.org就是一例)、数据挖掘和电子代理 来搜集海量信息,再以此创建网络场景,以较准确的判断力和前所未有的精度,评估某个创新可能造成的结果。

知识地图之所以能够帮助我们从不断变化、切合大局的角度分析创新及其可能影响,是因为这种技术可以将创新置于更广阔、交互性更强的协作网络之中,由电子代理执行的数据挖掘还能不断升级这样的网络。

伟大的美国数学家诺伯特·维纳(1894-1964)肯定了这种方法的价值:“大部分变革出现在既有学科之间尚未探索的空白地带。”过去,这样的变革往往诞生自偶然。19世纪,煤气灯与化学的碰撞(对煤焦油的研究)催生了制药业;分子生物学诞生于植物学与物理学之间;激励式营销来自心理学与大规模生产的交融。维纳本人也糅合电子学与生理学,提出了控制论。但是,由于没有合适的手段,直到如今,我们的专家型教育仍不鼓励人们去探索这些学科之间的处女地。现在,知识地图让这样的探索变得相对简单,事实上,它在鼓励我们跨出这一步。

此外,知识地图可以帮助我们通观全局,实现全社会范围的交流,让所有人共同评估创新可能造成的影响。

要成功运用这种新手段,最关键的是,我们必须学会跨界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希望本书(它本身也是一种知识地图)能让读者看到历史上不同学科的交融和碰撞如何催生伟大的创新,并且因此成为通往网络交互式思考的未来之路上的一小步。未来,依靠手中的技术,我们或许可以反转传统的方式,不再“研究力求更深,范围但求更窄”,而是努力成为新一代的博学家。到那时候,我们也许能够实时监控知识地图,让它成为社会与政治决策的主要工具。那一天,或许并不遥远。

詹姆斯·伯克
伦敦,2007年 HMbGk7dQK5g4G0eynj1+rso/Zjqo4UvofwtVYCbd1LY7ag1/VkLYVuyePBG4RQX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