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2000年4月,一个美丽的春天。
在妈妈的肚子里住了十个月,我早就想出来看一看。小草发芽了,树叶变绿了,花儿也开了。世界真奇妙,我心里可高兴了。妈妈的肚子太小,我伸不开腿儿,直不起腰,喝不着水,挤得我难受,我不回去了。
爸爸抱着我,左看右看,乐得合不拢嘴。
爸爸妈妈养育了我,我一定好好学习,报答他们。
作家爸爸妙计:
桐桐的这篇日记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尤其是她当面给我讲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模样—— 妈妈的肚子太小,我伸不开腿儿,直不起腰,喝不着水,挤得我难受。 这肯定是她的想象,而她在给我讲述时,一脸的幽默与滑稽,像在念顺口溜。她是在模仿演员赵丽蓉老师的小品《报菜名》,桐桐自己也觉得非常有趣。
我提醒她:为什么不把它们写进日记里呢?
我在给中小学生讲写作课,谈到自己如何走上文学之路时,最常提及的是发生在我读小学五年级时的一件旧事。班里有一位叫赵杨俊的同学,老师经常在作文课上讲读他的日记。有一次,老师又讲读他写的日记——
早晨,我背着书包去上学。走出院门,看到邻居大伯在水井旁打水。
我说:“大伯,早上好,你打水哩!”大伯说:“早上好,我打水哩。你还没上学?”我说:“我这就去。”大伯嘱咐我:“路上要小心!要好好学习!”我回答:“知道了,谢谢大伯。”
于是,我高高兴兴上学去了。
这并不是一篇很好的日记。但是,这就是一篇日记!当教室里大多数同学都不清楚日记为何物,到底该怎么写、写什么时,我的语文启蒙老师唐家宾先生给我们念了这篇日记,像一根手指捅开了窗户纸,令11岁的我茅塞顿开。
“原来写日记这样简单啊!我也能写!而且一定写得比他好。”从此,我开始努力写自己的日记。为了写得有意思、好玩、好看,我有意无意地对自己的日记进行“选材加工”“增加佐料”。
这个小故事说明两个问题:第一,写日记绝对不是深奥晦涩、难以完成的任务;第二,写日记就是将你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写出来。写日记就像我们说话、吃饭、睡觉、看电视一样简单,不要把它当作一项艰难的作业,让它成为自己重重的心理负担。
当你吃过晚饭,或者睡觉前,摊开日记本,回想一天的生活,随意提笔写上几句,或者由着性子写上一段浪漫的幻想、感慨。就像面对一个最要好的朋友,把自己想说的话说给他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