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放暑假,我很想念爷爷奶奶,就问爸爸:“咱们什么时候回老家?”爸爸不经意地说:“过两天吧!”
别看爸爸这随便一说,那时的我竟信以为真。我还跟朋友道别,说自己一直到开学前才能回来。
我数着指头算,一天,两天。终于到了第三天,由于我睡懒觉,九点多才起床,看看表,又吃惊又奇怪:难道爸爸不怕赶不上火车?或者回老家的计划取消了……我忍不住问:“爸爸!都九点了,咱们怎么还不出发?”
爸爸好奇地问:“去干吗?”“当然是回老家了!”我说:“您忘了您说‘过两天’就回老家的事吗?”爸爸哈哈大笑,说:“‘过两天’不是真的就两天!我只是随便说说!”我伤心极了,不理爸爸了。
我去找朋友玩。朋友问:“你不是回老家了吗?”“爸爸骗我,他明明说‘过两天’回老家,可是反悔了。”我委屈地说。
一位大姐姐问:“你看见爸爸买火车票了吗?”
我问:“什么是火车票?我只知道家里有好多叫名片的东西。”
大姐姐说:“大人们说的‘过两天’,实际上可能是四五天,甚至是十多天或者更多。”我明白了“过两天”的真正含义。
作家爸爸妙计:
桐桐的老师对这篇文章的点评是:有趣,可信,合理,顺畅,语言准确,引号的多种用法使文章更丰富,书写有进步。这里,我想谈谈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有一个人去别人家做客,正逢下大雨。主人不想留他在家过夜,于是写了一句话: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这明显是要轰客人走。
客人一看,当即就明白了主人的意思。可是,他想作弄一下主人。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于是,他提起笔在那句话上简单几笔,就变成了: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于是,他佯装谢过主人,并名正言顺地留下来过夜。
其实,这句话除了客人标点的这一种标法外,还有一种标法: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这成了一个没有答案的疑问句。
关于标点符号的重要作用,还有很多例子。俄国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在他一部著名的谈创作的书——《金蔷薇》中,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在一家杂志社工作时,遇到一位怪脾气的老作家,他写的文章如果被编辑改动一个字,他就会非常生气。一天,这位老作家拿来一篇中短篇小说,他和同事们看后,觉得实在没办法用。虽然可以看出这篇作品很有文采,但给人的感觉很混乱。这时候,一位老编辑不愿放弃一篇优秀的作品,说:让我来给他编辑吧,不会增删一个字。
过了一夜,老编辑把小说改好了。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和同事们发现,虽然老编辑没有增删一个字,但小说的思路却变得非常清晰,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原来,老编辑只是修改了老作家文章中的标点符号。
老作家在写作时,激情满怀,一气呵成,写完之后就不愿回头再看了。所以造成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导致读起来费神。文章发表后,老作家又来到杂志社,对老编辑非常感激,并说:“我要为我以前的所有作品道歉!从今后,我会重视标点符号!”
其实,标点符号常用的并不多。逗号,一篇文章中千万不要“一逗到底”。但在小学生中,我看到很多“一逗到底”的文章。看标点符号,基本就可以判定一个人是否会写文章了。
一层意思没说完,就用逗号,说完了,用句号。为了表示强烈的情感,当然要用感叹号。你要举出一系列水果的名字,比如苹果、梨、香蕉、猕猴桃……瞧,你不想写太多了,就用上了省略号。一个人说话,要用引号把他说的话引起来,提醒读者:这是这个人说的原话,他就是这么说的。还有破折号,你想对某个词、某句话做解释,它就派上用场了。
瞧,常用的标点符号就这么多,你一定要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意识,并在写作文时加以运用。这样至少从表面看上去,你是一个会写文章的“老手”了。
经过小学前几年的学习,相信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这时候加强对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提高要求,会使得他们的作文更进一步。试想,一篇原本内容精彩的作文,存在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这样的瑕疵,就太遗憾了。虽然我们并不刻意追求完美无瑕,做任何事情都无法尽善尽美,但适当对自己提高一点要求,岂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