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把学习放一边,我要好好玩。
放学回到家,我就开始看动画片。吃过晚饭去滑旱冰,出了一身汗,超爽。
晚上爸爸催我早睡觉,他却在电脑前面坐到很晚。我说:“您为什么不早些睡觉呢?”他回答:“大人和小孩子不一样,爸爸还要工作!”哎,什么时候我也能变成大人呢?
跟爸爸去市场,在玩具店买了一个会自己跳跃翻身的小玩具。我问爸爸:“它是不是需要电池啊?如果电池用完了还得买新的吗?”爸爸说:“它是机械的,用手上劲儿就可以。”
爸爸批评我买的玩具太多,玩两天就丢了。我不会喜新厌旧的,所有玩具都是我的好朋友!等我长大了,再给我的孩子玩。
作家爸爸妙计:
这篇短短的日记,写了不少内容。第一段写了自己的心情和想法;第二段写了自己的周末活动:看动画片、滑旱冰;第三段写了与爸爸的争论;第四、五段,则写了买玩具的故事。
如此多的内容,读来并不觉得混乱,因为桐桐的段落分得很清楚。试想,如果这些文字连在一起,没有分段,读起来是不是有些乱,甚至有些累呢?反正我这样想一想,就觉得累了。
刚开始学习写日记和作文的小学生,大多都不知道分段。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没有分段的意识;二是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分段以及依据什么分段。
桐桐在草稿纸上写作文,从头到尾就是一大段,不分先后,不分轻重缓急。我大声朗读,一口气读下去,到最后都喘不过气来,佯做晕倒。桐桐瞧着我翻白眼歪倒的样子,咯咯直乐。
嬉闹之后,我告诉桐桐:写作文一定要分段,就像人要喘气一样重要。文章是必须要分段的,一个人不可能从头读到尾不换一口气。分段不仅可以让读者喘一口气,稍做休息;也可以向读者表明,作者完整地表达了一层意思,接下来要表达另一层意思了。
分段使文章层次清晰,使读者更容易明白。我鼓励桐桐多分段,让她在认为该另起一段的地方就另起一段,就好像划分山坡梯田一样。一定不能出现一篇文章只有一大段的情况。让小学生有意识地在写文章时划分段落,也是对写作思路的锻炼。
一篇文章说一个故事,有开始,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尾。在分段的过程中,会慢慢体验到这种讲故事的层次感、递进感,更有利于梳理思绪,在不知不觉中分清文章的结构、立意和轻重。
小学生写作文,一开始没有结构意识,不知道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常常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思路比较混乱。通过分段,先把一个个层次梳理出来,然后调整段落。这一段讲的什么,可以放在前面;那一段讲的什么,要往后面放一放……一篇条理清晰的文章就出来了。在这种梳理的过程中,你会逐渐对文章内容与结构的关系有所认识。
仔细想想,你会发现生活中那些说话没有逻辑、思维混乱的人,常常写作水平不高。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写作文的训练!学习写作文,是锻炼一个人逻辑思维、讲话有条不紊的重要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