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型升级发展动态方面,VR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科技元素的使用使现场娱乐企业创造出更好的顾客体验并大大提升了产品的吸引力;文化艺术服务企业品牌演出机构市场集中度上升,科技与演出全面结合给舞台演出带来更好的体验,驻场演出成为重要趋势;企业注重优质内容产品并提供尝试融合发展模式;电影市场规模扩容,但票房增长有限,丰富多元的电影作品生产格局初露端倪,实力强的电影企业致力于上下游的整合;电视行业企业市场竞争与供给侧改革压力仍然很大,各企业努力提供优质内容并不断加大台网联动力度。
    据零点调查统计,在近30年内经历过几次倒闭潮之后,全国目前仍有近3 000家主题公园,其中70%处于亏损状态、20%持平,仅有10%左右盈利。
     但规模以上相关企业整体盈利能力持续走高,如2016年宋城演艺盈利8.5亿元至9.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2015年同期增长35%~55%,2016年净利润已经是太阳马戏团的2~3倍。
    但规模以上相关企业整体盈利能力持续走高,如2016年宋城演艺盈利8.5亿元至9.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2015年同期增长35%~55%,2016年净利润已经是太阳马戏团的2~3倍。
     
   
VR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科技元素的使用使现场娱乐企业创造出更好的顾客体验并大大提升了产品的吸引力。宋城演艺继续运用大量的科技元素,维持“千古情”系列演出形成的独特体验。例如,《三亚千古情》中应用400平方米的巨型透明膜;《九寨千古情》利用5D实景和高科技手段再现了汶川大地震的山崩地裂、3 000立方米洪水的倾泻而下。目前,被成功复制或落地到三亚、丽江、九寨、泰山、上海、桂林、张家界等地的“千古情”系列产品,其社会和经济效应继续扩大。
    多角化经营使文化休闲服务类企业保持营收的持续增长。宋城演艺有现场演艺、互联网演艺、旅游服务业三大主营业务板块。2016年,公司在现场演艺板块共获得1.37亿元的收入,比2015年同期增加8.40%;互联网演艺板块2015年共实现营收10.90亿元,同比增长195.37%,在总营收中占比为41.23%,而在2015年,互联网演艺的占比仅为21.78%。根据年报,互联网演艺板块的10.90亿元营收均来自其在2015年收购的直播平台六间房。有投资者担心,在直播产业监管趋严,面临大洗牌的环境下,宋城演艺过于依赖六间房,收入渠道单一,且与现场演艺业务联动不足,未来营收存在一定风险性。
     
   
    2017年4月发布的《2016年中国商业演出发展趋势报告》指出,2016年中国商业演出市场呈现以下趋势:一是品牌演出机构市场集中度上升,知名院团的演出场次、票房收入全面增长,市场集中度达到四成,呈现马太效应。二是科技与演出全面结合,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3D、全息影像、无人机、传感器等新锐科技全面登场,推动舞台设备升级,给舞台演出带来更好的体验。三是驻场演出成为重要趋势,演出院团与场馆的合作越来越深入,促进市场实现良性循环。四是剧场院线竞争加剧,内容商加快建设专业院线,逐步形成了以保利院线、中演院线为代表的综合性演出院线,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辐射周边省市区域性剧院联盟。丑小鸭、开心麻花等国内知名品牌机构正建设专属的、稳固的全国演出院线。
     
   
    文化艺术产品的年轻消费者定位对营业收入拉动作用较大。如2016年北京的演出市场持续升温,市场规模再次扩大,票房收入达17.13亿元,比2015年增长逾一成;演唱会、音乐会、马戏、相声等演出收入增长迅速,增幅都在10%以上。其中,年轻人逐渐成为消费主力,比如在话剧、演唱会、音乐会等演出类型中,年轻观众的规模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戏剧类和音乐类的年轻观众最多,2016年共超过700万人次,占总演出人次的66.9%。
     
   
1.供给侧改革继续,企业注重优质内容产品的提供
    《2016年度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指出,出版企业发行的图书类型呈现百花齐放的趋势,主旋律主题出版物、经典作家新作、少数民族原创文学、原创绘本及知名作家与绘本师直接合作的少儿文学作品上乘佳作频出。CIP数据显示,文艺图书近年总体保持增长,2016年统计期内共申报出版约7.2万种,较2015年同期增加3 478种,增幅5.1%,约为全品类年均增幅的2倍。同时原创文艺作品供应力度加大,如2015年申报出版的外国文学作品与本土原创文学作品比率约为1∶2.6, 2016年比率为1∶2.7。强势发展的本土少儿文艺与正处上升期的网络文学是原创作品供应加大的主因。
     
   
2.融合发展模式被积极采用
《2016年度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认为出版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以IP为核心的多媒体生态链,出版企业继续探索与多媒体、移动媒体、新技术、服务的融合。
1.电影企业
(1)电影企业市场规模扩容,但票房增长有限
    2012—2016的5年间,中国电影票房增长168%,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银幕数增长214%;观影人次增长197%,2016年达13.72亿,占座全球头牌。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电影银幕每天增加26块,超过了2015年日增加22块的速度,2016年年底,中国电影银幕已超过4万块,跃居世界第一。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电影银幕每天增加26块,超过了2015年日增加22块的速度,2016年年底,中国电影银幕已超过4万块,跃居世界第一。
     2017年第一季度全国影院票房产出135.70亿元,全国新增577家影院,新增银幕数3 232块。
    2017年第一季度全国影院票房产出135.70亿元,全国新增577家影院,新增银幕数3 232块。
     银幕数量的持续快速增长为电影市场规模的再扩容预留了更大空间。但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为450亿人民币左右,同比增幅只有2.1%,远低于2015年的48.45%的增幅,电影市场增幅出现断崖式下滑。
    银幕数量的持续快速增长为电影市场规模的再扩容预留了更大空间。但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为450亿人民币左右,同比增幅只有2.1%,远低于2015年的48.45%的增幅,电影市场增幅出现断崖式下滑。
     电影整体质量提高幅度有限,虚假票房处罚力度加大,电影公司数十亿元“票补”资金的退出,网络电影、电视剧、直播的迅速发展,影片院线上映与网络播出的窗口期日益缩短,都对院线电影产生了冲击。而且,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分析,短期资本、非专业资本涌入市场后,未获得预定收益而退潮,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泡沫挤出,“中国电影整体进入一个更加理性的发展阶段”
    电影整体质量提高幅度有限,虚假票房处罚力度加大,电影公司数十亿元“票补”资金的退出,网络电影、电视剧、直播的迅速发展,影片院线上映与网络播出的窗口期日益缩短,都对院线电影产生了冲击。而且,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分析,短期资本、非专业资本涌入市场后,未获得预定收益而退潮,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泡沫挤出,“中国电影整体进入一个更加理性的发展阶段”
     。
    。
   
(2)丰富多元的电影作品生产格局初露端倪
国产电影类型日益丰富,如故事片《美人鱼》《百鸟朝凤》《寒战2》《盗墓笔记》《湄公河行动》《七月与安生》《我不是潘金莲》《罗曼蒂克消亡史》等风格迥异,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走上银幕并产生广泛影响;合拍电影蔚然成风(如图4-2、4-3、4-4所示),中美合作拍摄电影《长城》《巨齿鲨》等探索了新的合作方式,2016年中国内地票房前20的电影中,9部都是合拍片;电影技术发展日趋与世界同步,如李安执导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实现了每秒120帧的高规格放映;国有电影企业如中影股份和上影股份改革加速并上市;电影“走出去”步伐加快,如我国除了与多国签订政府间电影合拍协议外,2016年起还开始通过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探索建设“中国电影,普天同映”海外发行平台,进一步推动国产影片进入海外主流电影市场。
 
    
     图4-2 中外合拍电影宏观发展历程
      
    
 
    
     图4-3 与中国签署政府间电影合拍协议的国家
      
    
(3)大型电影企业致力于上下游的整合
    2016年下半年,华谊兄弟开始有意加强院线端布局。根据2016年度公告,截至报告期末华谊兄弟已建成投入运营的影院为19家,其中报告期内新增开业的影院为4家,包括高端定制影院品牌——华谊兄弟电影汇。2017年初,华谊兄弟又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华谊兄弟互娱(天津)投资有限公司以7 885万元参与大地院线定增,认购其95万股,进一步彰显了加码院线布局的决心。王中磊在同期接受采访时表示:2017年华谊兄弟将加速影院布局,计划在5年之内跻身院线行业前列;不会盲目追求数量和规模,而是更依靠品质,有品质的影院才更有竞争力。与影院布局同步,华谊兄弟也开始一步步强化其发行能力。根据公告,华谊兄弟(北京)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已于2016年正式成立,这是华谊兄弟进入电影行业近20年来首次组建专业发行公司,紧随其后华谊兄弟又通过华谊兄弟(北京)电影发行有限公司投资设立了华影天下(天津)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并引入上影集团、微影时代、大地时创等各具优势的股东,其进一步提升对终端市场影响力、提振电影业务票房表现的决心可见一斑。
     
   
 
    
     图4-4 合拍片发展现状:产量与票房占比逐年递增,中美合拍积极布局
      
    
√合拍片立项数、过审数、票房占比数逐年上升,2015-2016年同比增长率放缓及2016年上映数减少可能与中国影视大环境、合拍片投资回报比有关。
√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同语系仍然是合拍片生产与消费主力,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票仓国正积极探索和第一大票仓国美国/好莱坞的合作模式,同时勇于拓展与其他国家的合拍关系。
2.电视企业
(1)市场竞争与供给侧改革压力仍然很大
    2016年共10 232家公司获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其中132家获得电视剧甲种证),相较2010年机构数量迅猛增长152%。而从电视剧制作数量看,2015年总计395部,相较2010减少了9%,但平均每部电视剧集数增加了24%,总集数达到了16 500集,市场可消化压力依然很大。
     具体可参考图4-5。考艺恩研究数据显示,电视剧投资制作规模超百亿元,但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电视剧供给侧改革仍在路上,作品类型结构及质量也是电视剧制作公司亟待努力的方向。
    具体可参考图4-5。考艺恩研究数据显示,电视剧投资制作规模超百亿元,但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电视剧供给侧改革仍在路上,作品类型结构及质量也是电视剧制作公司亟待努力的方向。
   
 
    
     图4-5 近年来电视剧公司及电视剧产出数量增幅
      
    
(2)电视企业努力提供优质内容并加大台网联动
    首先,老牌综艺节目依然活跃于各大卫视荧屏,其中音乐类、婚恋交友类节目收视率将继续走高,魔术类节目将有较大发展空间。各类成熟的节目仍在追求创新,如在音乐类节目中,山东卫视《超级音浪》改编经典、江苏卫视《不凡的改编》进行老歌新创、安徽卫视《耳畔中国》则改编民歌。其次,电视剧内容和卫视剧场的年轻化定位使IP改编电视剧资源深受各大卫视青睐,IP主要源于网络小说、游戏、漫画等,例如华策克顿制作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再次,明星资源挖掘力度加大。一方面,以大牌明星提高电视剧的艺术水准,例如周迅、陈坤、章子怡出演《如懿传》《凰权·弈天下》《帝王业》等电视剧作品;另一方面选择鹿晗、张艺兴等偶像明星以利用其人气和粉丝提高收视率。第四,注重台网联动播出。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影视中心主任尹鸿指出,“传统媒体已经进入一个大投入、高竞争、低增长、观众分流、客户分流的时代,面对新的互联网,特别是崛起的互联网视频网站的竞争,与其说是两个媒介的竞争不如说是两个体系的竞争”。
     2016年的电视剧在台网联动方面有着积极尝试,如2016年的《老九门》《青云志》《如果蜗牛有爱情》等都实行了先网后台,而台网同步播出、视频网站付费先播等合作模式不断丰富。台网联动带来观众的进一步分流。《2016年腾讯娱乐白皮书》数据显示,2016年11部热播剧加入网络播放量百亿俱乐部,是2015年的5.5倍,但与2016年电视剧收视率TOP10的剧目相比较,仅有3部剧重合;而在2016年热播剧网络口碑排行中有6部网络剧跻进口碑榜,台播剧仅占4个席位。庞大年轻受众的网络收视习惯是台网观众分流的主要原因。
    2016年的电视剧在台网联动方面有着积极尝试,如2016年的《老九门》《青云志》《如果蜗牛有爱情》等都实行了先网后台,而台网同步播出、视频网站付费先播等合作模式不断丰富。台网联动带来观众的进一步分流。《2016年腾讯娱乐白皮书》数据显示,2016年11部热播剧加入网络播放量百亿俱乐部,是2015年的5.5倍,但与2016年电视剧收视率TOP10的剧目相比较,仅有3部剧重合;而在2016年热播剧网络口碑排行中有6部网络剧跻进口碑榜,台播剧仅占4个席位。庞大年轻受众的网络收视习惯是台网观众分流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