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论语》选诵

(一)

1.子曰:“ 不孤, 有邻。”(《论语·里仁》)

【译注】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人来和他为邻。

〔德〕道德,品行。

〔必〕一定。

2.子曰:“默而 之,学而不 人不 ,何有于我 !”(《论语·述而》)

【译注】 孔子说:“把所见所闻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厌弃,教导别人而不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识〕同“志”。记,记住。

〔厌〕满足。

〔诲〕教导。

〔倦〕厌倦。

〔哉〕相当于“呢”。

3.子曰:“ 死可 。”(《论语·里仁》)

【译注】 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当晚死去,都可以呀。”

〔朝〕早晨。

〔道〕规律,道理。

〔夕〕夜,晚上。

〔矣〕相当于“呀”“啊”。

(二)

4.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 。子曰:“女 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尔。”(《论语·述而》)

【译注】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为人怎么样,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讲:他的为人,发愤用功便忘记吃饭,快乐时便忘记忧愁,不晓得老年将要到来,如此罢了。”

〔对〕答,回答。

〔奚〕为什么。

〔云尔〕相当于“如此而已”。

5.子曰:“ 寒,然后知松柏之后 也。”(《论语·子罕》)

【译注】 孔子说:“天气寒冷了,然后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岁〕年。

〔凋〕凋落。

6.子曰:“志士仁人, 求生以害 ,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译注】 孔子说:“志士仁人,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义,只有勇于牺牲来成全仁义。”

〔无〕不。

〔仁〕古代一种道德观念,其核心是人与人相亲相爱。

(三)

7.子曰:“其身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令不从。”(《论语·子路》)

【译注】 孔子说:“统治者本身行为正当,就是不发命令,事情也行得通;他们本身行为不正当,纵然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信从。”

〔正〕正派,端正。

〔虽〕即使,纵然。

8.子曰:“知之者不如 之者,好之者不如 之者。”(《论语·雍也》)

【译注】 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好〕喜爱。

〔乐〕以……为快乐。

9.子曰:“见 贤思齐 焉,见不贤而内 自省 也。”(《论语·里仁》)

【译注】 孔子说:“看见贤人,便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好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

〔贤〕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思齐〕指想着向贤者看齐,做得和人家一样好。

〔自省〕自我检查,反省。

10.子曰:“君子 坦荡荡 ,小人长 戚戚 。”(《论语·述而》)

【译注】 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坦荡,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坦荡荡〕坦率,心胸开阔。

〔戚戚〕忧惧的样子。

(四)

11.子曰:“弟子入则 ,出则 泛爱 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译注】 孔子说:“弟子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离开父母,便敬爱兄长;谨慎小心,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剩余精力,就再去学习文献。”

〔孝〕孝顺。

〔悌〕指敬爱兄长。

〔谨〕谨慎。

〔信〕诚实,守信用。

〔泛爱〕博爱,指普遍地爱世间所有的人。

12.子曰:“不 人之不 己知 ,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译注】 孔子说:“别人不理解我,我不担心;我担心的是自己不理解别人。”

〔患〕忧虑,担忧。

〔己知〕相当于“知己”,理解我。己,我自己。

13.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 信其行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 其行。”(《论语·公冶长》)

【译注】 孔子说:“最初,我对人家,听到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今天,我对人家,听到他的话,还要考察他的行为。”

〔言〕言语,言论。

〔信其行〕相信他会按照他所说的去做。其,他的。

〔观〕细看,观察。

(五)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 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译注】 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工作勤劳敏捷,说话谨慎小心,接近道德高尚的人,改正自己的毛病,这样,可以说就是好学了。”

〔敏〕勤快,效率高。

〔就有道〕指接近道德高尚的人。就,靠近。

〔正〕纠正,改正,修正。

15.子曰:“君子 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译注】 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私利。”

〔喻〕明白,知道。

1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 弘毅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 ,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译注】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具有宽广的胸怀,刚强勇敢,因为责任重大,奋斗之路遥远。以实现仁义作为自己的任务,责任不也算得上重大吗?奋斗到死才能罢休,道路不也算得上遥远吗?”

〔弘〕大,广大,这里指心胸宽广。

〔毅〕强,勇敢。

〔已〕停止。

(六)

17.子曰:“ 相近也, 相远也。”(《论语·阳货》)

【译注】 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因为受到不同习气的影响,便相差得远了。”

〔性〕人的本性、天性。

〔习〕这里指人在各自的生活环境中受到影响,养成不同的习性。

18.子曰:“人无远 ,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译注】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必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虑〕思考,谋划。

19.子曰:“君子 求诸己 ,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译注】 孔子说:“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别人。”

〔求诸己〕即“求之于己”,意思是首先对自己提出要求。

2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 反是 。”(《论语·颜渊》)

【译注】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和这相反。”

〔反是〕与此相反。是,这,这个。

(七)

21.子曰:“巧言 德,小不忍则乱大 。”(《论语·卫灵公》)

【译注】 孔子说:“花言巧语足以败坏道德,小事上不忍耐,便会坏大事。”

〔乱〕扰乱,败坏。

〔谋〕谋略。

2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 乎!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译注】 子贡问:“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所不想要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恕〕指用自己的心推测别人的心,充分为对方考虑。

〔施于人〕指强迫别人接受。施,施加,强加。

23.子曰:“后生可畏。 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译注】 孔子说:“年轻人是令人生畏的。怎么能断定后来人不如今人呢?”

〔焉〕表示疑问,相当于“哪里”“怎么能”。

24.子在齐闻《 》,三月不知肉味,曰:“不 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

【译注】 孔子在齐国听到演奏《韶》,很长时间尝不出肉味,于是说:“想不到欣赏音乐竟到了这种境界!”

〔韶〕古代乐曲名。

〔图〕预料,料想。

(八)

25.子贡 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 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 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译注】 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让百姓对政府有信心。”子贡说:“迫不得已,在粮食、军备和人民的信心三者之中一定要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迫不得已,在粮食和人民的信心两者之中一定要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谁都免不了一死,如果人民对政府不相信了,国家就要垮台。”

〔问政〕询问怎样管理国家政务。

〔信〕相信,信任。

〔于斯三者〕在这三者中。于,在。斯,这。

26.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 也, 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

【译注】 子贡问怎样去培养仁爱之心。孔子说:“工匠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先要准备好他的工具。我们居住在这个国家,就要敬奉那些官员中的贤人,结交那些士人中的仁人。”

〔邦〕古代诸侯的封国。

〔事〕服侍,侍奉。

(九)

27.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 君君 ,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吾得而食 ?”(《论语·颜渊》)

【译注】 齐景公向孔子询问如何处理国家政务。孔子回答:“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景公说:“对呀!若是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即使有粮食,我能吃得着吗?”

〔君君〕第一个“君”意思是“使……真正成为国君”,第二个“君”意思是“国君”。后面的“臣臣”“父父”“子子”,都照此理解。

〔虽〕表示让步或假设,相当于“即使”。

〔粟〕谷子。这里泛指粮食。

〔诸〕相当于“吗”,语气词。

28.子曰:“ 知者 乐水, 仁者 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译注】 孔子说:“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知者〕聪明人。知,同“智”,智慧。

〔仁者〕有仁爱之心的人。

(十)

29.子夏为 ,问政。子曰:“ 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译注】 子夏当上莒父这个地方的政府主管官员,向孔子询问政务方面的问题。孔子说:“不要图快,不要顾小利。图快,就反而不能达到目的;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莒父〕古代鲁国的地名。

〔宰〕某一邑的长官,官员。

〔无〕相当于“不要”。

30.子曰:“不 ,不 。举一 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译注】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而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

〔愤〕郁结于心。

〔启〕开导,启发。

〔悱〕想说而说不出。

〔发〕启发,阐明。

〔隅〕角。

(十一)

31.子曰:“ 三百,一言以 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译注】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诗〕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诗篇,称“诗三百”;经过孔子修订,被后人尊称“诗经”。

〔蔽〕概括。

32.子曰:“小子何莫学 诗?诗,可以 ,可以 ,可以 ,可以 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译注】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那些诗?诗,具有启发鼓舞的感染作用、考察社会的认识作用、沟通感化的教育作用、批评不良政治的讽刺作用。近呢,可以运用其中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呢,可以用来服侍国君。还能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夫〕那,那个。

〔兴〕引起联想,引发兴致。

〔观〕细看,观察。

〔群〕聚合成群。

〔怨〕讥讽。

〔迩〕近。 tYLJhlv/tRnXKIt8UPFzbahg+7tGJzgv09LnEl1sZ+I+S8j89JfSQ49mU1I3EHn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