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从全面深化改革看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

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农村各项改革正在扎实稳健推进,一些重要改革事项的试点工作正在有序展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深化农村改革的目标任务、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这充分彰显了党中央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意志和决心。

农村改革内容综合性强,靠单兵突进难以奏效,必须树立系统性思维,做好各方面改革的衔接配套,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的综合效应。

(一)深化对农民和土地关系这个主线的认识

土地制度作为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事关农民权益保护、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构建和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是历史形成的基本制度,起源于合作化和人民公社运动。从性质上说,集体所有权由集体成员共同享有,但财产不可实际分割为每一个成员所有,也不得将财产由成员个人予以转让。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实现了集体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这一改革的成效最突出地表现在,通过赋予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不断强化对农民土地权利的保护,农用地产权制度安排发生很大变化,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已得到很大扩充。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有利于更好坚持集体土地的所有权、更好保障农户的土地承包权、更好用活土地经营权,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落实集体所有权,就是要明确界定农民的集体成员权,明晰集体土地的产权归属,实现集体产权主体清晰。稳定农户承包权,就是要公平合理地将承包权分配给每个有资格的集体成员。放活土地经营权,就是要将土地经营权配置给有经营意愿和经营能力的主体,提高农业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难题。

(二)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

当前,要重点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六项改革任务。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在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统筹城乡发展迈出重大步伐。但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发展差距过大的问题依然很突出。我国正处于入加速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关键时期。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是农村改革的关键环节。必须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机遇,把构建有利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作为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彻底改变各种削弱农业基础地位、抽取农村资源、损害农民利益的不合理的做法和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提供制度保障。

新阶段的改革,各地差异很大,改革需求不一致,推进改革的方式也要改变。要坚持统一政策,分类指导,全局稳妥推进,局部勇于突破。在改革过程中,中央负责把握改革方向、全局统筹。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坚持试点先行,同时赋予地方充分的自主权,鼓励和允许不同地方差别化探索,避免因为全国政策“一刀切”带来的种种矛盾。对批准开展的改革试点,要积极推进、加强指导,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转化为全面推开的政策,并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 hlaJVNBnvEWHbQkTPEr7Wuy+KtwXh8yYfna9RuCmnCZDLZXHhXF6Qs5y+xMB4Eo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