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农业转型升级

中国经济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结构性问题。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是解决中国经济中长期健康发展的根本之道。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整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自身发展问题倒逼下的客观要求。

(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意义

“十三五”时期,农业发展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需要应对的挑战也日益增多。农业转型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1)农产品供需结构性失衡。当前,粮食呈现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现象。国内粮食供求关系发生阶段性重要变化,部分品种出现结构性过剩。从大宗农产品看,突出的是大豆缺、玉米多。2014年和2015年我国大豆进口分别高达7140万吨和8169万吨,占当年粮食进口的65%以上。与此同时,玉米库存积压较为严重。从品质结构看,普通品质的农产品市场供给充裕,优质高端品牌的农产品较为紧缺。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

(2)农业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化肥农药过量施用、畜禽粪污排放、农膜等废弃物残留,造成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资源开发强度过大、弦绷得越来越紧,生态环境严重受损、承载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

“十三五”时期,面对种种制约、困难和挑战,必须坚持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不仅要在保障农产品数量上做文章,更要在改善结构、提高质量效益上下功夫。要加快转变农业资源利用方式,从过度开发粗放经营转到节约集约利用与保护修复并重,推动农业资源永续利用。要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①调结构,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经营结构;②提品质,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③促融合,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④降成本,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营销成本;⑤去库存,当前的重点是要消化玉米库存;⑥补短板,大力弥补制约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始终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底线。必须把保障粮食安全始终作为头等大事,把产能建设作为根本,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防止农业生产出现大起大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发生大的起伏,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②推动农业发展绿色化。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推动农药、化肥、农膜减量化使用,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开展退耕还湿、退养还滩,把超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生产退出来,把过量使用的化学投入品减下来,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起来,让透支的资源环境得到休养生息。③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基本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④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加快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让更少的农民种更多的地。 sHWFjrIMryeArF89xO4ZaaV0d1ZtGHAu3ei43cnH7pd/5lWwj4cvdc5J+76LNcz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