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经验和面临的问题

2014年在东北实行大豆的目标价格改革,但效果不及棉花。与棉花目标价格低于临时收储价格的情况相反,东北大豆实行目标价格改革时,价格定得比临时收储价格高,目的是稳定东北大豆的面积和产量,但是实际执行情况并不理想。原因主要有两个:①东北地区不同作物的比价不合理,种植大豆的收益远远低于种植玉米和水稻,虽然实行了目标价格,2015年大豆种植面积基本稳定,但是产量仍然下降。②进口冲击。2007年中国进口大豆3000万吨,2015年进口8100万吨,增长的速度非常快,主要是价格的原因。2015年国产大豆市场收购价下降了10%,而国际市场价格下降了20%~30%,进口大豆的价格优势仍在扩大,必然会导致进口增加。进口的大豆是转基因大豆,通常认为,进口大豆主要是用来榨油的,榨的油进入食用油市场,豆粕进入饲料市场。但实际上这两年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2015年8月到东北调研,据反映现在进口大豆已经有相当部分转做食品,用来做酱油和豆腐了,这对国内天然大豆的冲击更为直接,因为国内天然大豆的蛋白质含量高,主要是用做食品的。

下一步完善大豆的目标价格改革,首先要控制进口大豆的用途,不允许进口大豆转做食品,这样才能稳住国产大豆的市场。在稳住这个市场的同时,才能理顺大豆、玉米、水稻的比价关系,东北大豆才有可能稳定下来,进一步发展。 VrLevxLmmrbx/n7gejktDQZEXgCJW48QLw/LE9GLEptezAe7DSkQiLihzsZaJ1y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