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纵观演艺市场,在演出产业链各环节都活跃着不同的经营主体。因此,演艺企业也有不同的划分,从产业链环节来看,基本包括文艺表演团体、演出经纪机构、演出场所、舞美工程企业;从所有制划分来看,基本包括改制的国有演出团体、保留的国有演出团体、民营演出团体。
    在此,笔者按企业规模
     将演艺企业划分为:以宋城演艺、开心麻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等为代表的包括国有和民营两类的大中型演艺企业,以二三线地方剧团为代表的包括国有和民营两类的小微演艺企业。目前,国内演艺企业已经形成大中型民营演艺企业与国有文艺院团地位不相上下、小微演艺企业逐步发展的局面。
    将演艺企业划分为:以宋城演艺、开心麻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等为代表的包括国有和民营两类的大中型演艺企业,以二三线地方剧团为代表的包括国有和民营两类的小微演艺企业。目前,国内演艺企业已经形成大中型民营演艺企业与国有文艺院团地位不相上下、小微演艺企业逐步发展的局面。
   
目前,国内大中型演艺企业可分为两类:一是转企改制后具有企业属性的国有院团,如文化部直属的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是国有独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二是在资本市场中不断角逐的民营演艺企业,如民营演艺第一股的宋城演艺、新三板话剧第一股的开心麻花、新三板演艺企业第一股的云南文化以及未上市的西山传媒、七幕人生、亚洲联创等企业。总体来说,在国内演出市场中,每年营业收入超过2亿的企业少之又少,能达到集团化运营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大中型演艺企业数量不多,但却在161.72亿的全国演出票房收入中占有重要份额。
在本年度,大中型演艺企业有两大特点:一是国有文艺院团在资源、技术、资金、政策等优势下,不断提高演艺企业的市场化程度和竞争程度,总体依旧引领国内演艺市场的发展,在保证平稳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原创作品的重视,尤其是以国家大剧院、北京人艺、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等发展不错的企业为代表,出现演出市场转型、演出营销更加多元、演出市场种类多元、市场化运作更明显等现象;二是民营演艺企业表现抢眼,日渐赢得资本市场青睐。如2015年,宋城演艺营业收入高达16.95亿元,同比增长81.21%,线上线下演艺齐发力;开心麻花营业收入达3.83亿元,同比增长154.8%;云南文化营业收入达0.48亿元,虽然增幅下降,但仍斩获0.04亿元的净利润。总体来看,不论是国有文艺院团,还是民营演艺企业,二者在资本市场中的竞争均在不断加剧,如表3-2所示。
表3-2 2015年大中型演艺企业(部分)财务数据
 
   (数据来源:根据公司财报整理(注:表中数据已四舍五入))
国内演艺企业数量众多,但大中型演艺企业毕竟只占少数,演艺企业仍以小微规模为主,小微演艺企业在促进演艺市场活跃与繁荣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小微演艺企业是国内演出领域中最具创新活力的群体,推动了文化产品内容、文化表现形式、文化传播方式、文化服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如杭州新青年歌舞团,成立于2004年,是浙江省首家自负盈亏新体制的专业文艺团体,主要从事舞蹈类作品及相关文艺作品的创作与表演,通过原创精品等方式征服市场,并成功在希腊演出。据其公开转让书信息显示,新青年目前仅有26位员工,但其却于2015年10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开启了全国文艺院团资本运作的先河。新青年2013年营业收入为529万元,2014年为725万元,而2015年已达1006万元,同比增长38.67%,成为小微演艺企业逐渐征服资本市场的典范。但是,也同样需要看到,这些小微演艺企业在运营核心上,以演艺剧目为中心,未形成完整产业链,在剧院、文艺团体、演出经纪等环节中还没有达到一体化运营的阶段,在客户服务方面,仍然以一次性服务为主,保持着最原始的客户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