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所讲的三创基地既不是传统的孵化基地,也不是简单的双创空间。现在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创业或创业成功率低,主要是因为没有人给他们作指导。创业需要很多资源和条件,比如需要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需要具有商业知识,需要有社会资源和合作团队,要具备这些条件才能成功。所以,笔者建议创业服务基地要具有创业、创业投资和创业辅导这三方面的服务,即三创基地。模式的核心是“投资+服务”,具体包含着多个环节的创业投资与企业成长的服务,即“9+1”模式。其中,“9”个方面的常规服务是:(1)提供创业孵化的物理空间;(2)提供股权投资的投资资金(含再投资);(3)协助融资,包括不同层次的贷款、融资和风险投资等;(4)提供商业模式的引导和辅导;(5)提供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质获取和资源整合;(6)指导经营团队建设;(7)帮助实现企业开展并购;(8)提供平台(如大型设备)支持服务;(9)协助争取各级政府的补助、奖励和各类荣誉。“1”指的是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其他个案咨询服务。
创业基地不仅仅对创业企业有帮助,同时基地自身也能够实现自我赢利,最终建成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的投资基地。创业基地的收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园区日常管理费用,包括地租房租、物业费等;其二是创业基地对创业企业的投资收益,包括股权投资、业绩分红等,这方面的收益是最主要的。具体谈一下投资收益,我们可以以政府资金为基础资金成立以创业企业为主要对象的辅导型投资公司,采取常规性的创业投资管理+基金委托股权投资的混合模式,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在该模式中,创业团队在前期只要专注于业务发展和商业模式的完善,就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经营的成功率。在必要的情况下,为了筹集资金,可以成立一家私募基金来满足投资规模扩大的要求,或者采取其他合作方式组建新的投资管理公司。这种辅导型投资公司一方面可以通过投资担保形式撬动更大资金链,另一方面又可以将咨询服务与担保服务相融合,为企业提供商业模式辅导等咨询服务,保证投资的成功率。辅导型投资公司不同于传统的投资担保公司,其不仅充当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中介,为小微企业提供发展资金,而且要将融资服务与文化企业培育相融合,通过商业模式辅导和企业咨询等业务模块全面提高刚刚创业的小微文化企业的经营发展能力,从而使其步入良性发展道路。
中国文化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传统文化企业在“文化+”的潮流中正努力摸索新的发展机会与成长空间,另一方面,许多互联网企业、房地产企业、制造企业等非文化企业也开始涉足文化产业领域,文化产业正成为一片经济热土。虽然市场形势瞬息万变,但商业模式始终是企业的立足之本,文化产业从业者需要在理解把握产业新变动的基础上思考企业的发展战略,最终将企业战略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形成适合自己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商业模式。
(撰稿人:陈少峰、侯杰耀、张立波,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