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3 国家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政策

教育部为了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趋势,规范和指导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与发展,先后出台了许多政策性的文件。

1.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描绘了未来十年的教育信息化蓝图。本规划在“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的思想指引下,强调推进教育信息化能力体系建设,采用双重视角,既从教育看技术,同时也从技术看教育,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创新;指出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支撑作用的同时,更加强调其引领性作用,即教育信息化要革新教育的主流业务,强调利用教育信息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

2.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本“标准”定位为国家对小学和中学合格教师的专业基本要求,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在本标准中就明确要求“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应用到教学中”。

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教育部于2013年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本“工程”高度重视“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环节”,着力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项目较为分散、未形成合力,需要进行整体设计、统一整合;二是培训内容及方式与信息技术进展不相适应,需更新培训标准,创新培训模式;三是相当数量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意识淡薄、能力不足,距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还有很大差距。

4.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教育部于2014年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本“标准”指导全国各地组织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规范引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建设与实施工作。并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

5.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

教育部于2014年颁布了“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本“标准”明确规定“校长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带头人、组织者和践行者”,要求校长们“积极进行自主学习,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实现符合教育信息化时代要求的专业自主发展,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教育部2016年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本《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建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将成为评判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指标之一。《规划》提出,要建立健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将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纳入师范生培养课程体系,列入高校和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学时(学分),将能力提升与学科教学培训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特点的课例和教学法的培训,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情分析与个性化教学的能力,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 jdwKzIY3SSOJQkAuZcK/EA72u33CxU7zw8p0IfjI46XGtWoLjIC84yDMu7XG63q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