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1 审计环境更为复杂

审计环境变化敲响了审计理论变革的钟声。随着互联网的深度发展,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财务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各集团财务数据中心、云财务逐步推广应用,审计环境已截然不同。

3.1.1 外部环境

近年来,随着共享经济、智能制造、移动支付和财务云的出现及广泛应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微观组织商业模式、资金结算及财务核算方式呈现新的态势,外部环境变化倒逼审计变革。

1.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的出现改变了部分行业的发展模式。共享经济一词最早由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Joe L. Spaeth)于1978年发表的论文《群落结构和协同消费》(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 )中提出。近几年随着物联网、“互联网+”的推广形成了多种新的经济模式。陌生人之间借助互联网平台及物联网实现物品使用权的暂时转移,并获取一定数额的报酬。共享经济模式借助互联网为普通用户、商家提供了闲置物品、劳动力等资源的线下整合并共同获益。

共享经济包括需求方、供给方以及共享经济平台三类主体。共享经济平台作为供需双方的连接平台,借助互联网建立定价及评价机制,使供需双方通过其进行交易。共享经济平台起源于2000年后虚拟社区、论坛、贴吧等信息分享模式。2010年前后,优步(Uber)、爱彼迎(Airbnb)等一系列基于实物的共享平台出现,从纯粹自由分享信息,向陌生人之间物品使用权的暂时转移而取得一定数额的报酬的方向转变,产生了“共享经济”。近年来,我国迅速推广应用的滴滴打车、摩拜单车、OFO小黄车等应用标志着我国共享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共享经济的出现挑战了我国现有的监管体系。共享经济五要素是闲置资源、使用权、连接性、信息和流动性。如何实现最佳匹配并实现零边际成本是共享经济的关键因素,而如何实现现有所有制及特许权制度下的政策变革及监管创新是公共管理面临的新领域。

2.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将改变我国21世纪整个工业体系生产模式,并带来被审计单位生产成本核算模式的巨大变革,智力将作为一种成本资源耗费被计量与反映。智能制造起源于日本在1990年4月所倡导的“智能制造系统IMS”国际合作研究计划。智能制造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将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人工智能活动融入制造过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将人的活动与智能机器系统融合,将制造自动化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我国工信部在2015年启动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在21个省开展了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等6个类别46个试点示范项目,覆盖了38个行业,体现了行业、区域覆盖面和较强的示范性。

智能制造已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模式。智能制造通过收集和理解环境信息和自身信息的能力,在生产中实现人机一体化,使生产过程在“智能机器”的配合下,突出人的核心地位,人机在不同的层次上实现优势互补。智能制造系统具有自学习功能,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知识库,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进行自我故障诊断、自我排错、自我维护和自我优化。

3.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改变了被审计单位的支付结算模式,开辟了现代财务结算的新纪元。移动支付是一种新兴的服务模式,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者服务,使用手机、PDA、移动PC等移动终端,通过通信网络或互联网,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完成资金支付过程,实现商业交易。

支付宝、微信、百度钱包等移动支付平台占据了中国移动支付平台的制高点,淘宝、滴滴打车、微信O2O等越来越多的应用借助支付平台改变了商业模式,银行、保险、基金系统等通过移动支付提升了行业竞争力,医疗、水电煤气等生活及公共信息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移动支付的广泛应用。移动支付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射频技术、互联网技术相融合,改变了财务结算、对账、资金转移交付模式,被审计单位的结算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4.财务云

财务云改变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核算模式,将集团企业财务共享管理模式与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计算机技术有效融合,建立基于集团的集中、统一的财务云中心。国内的云财务以“浪潮财务云”为代表,提供财务共享、财务管理、资金管理三位一体的云财务服务,支持多终端接入模式,实现“核算、报账、资金、决策”在全集团内的协同应用。

财务云推动集团财务管控向业务管控转变,打破了集团地域、时间和传统意义上的核算主体的约束和界限,审计环境由实时现场审计变为远程财务云审计,审计面临的载体、记录、存储模式发生重大变化。

3.1.2 内部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环境的变革,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1.控制环境

共享经济促进了被审计单位商业模式与互联网的融合;智能制造推动了被审计单位的生产变革;移动支付的普遍应用改变了企业支付模式;财务共享中心、财务云在集团公司的推广使企业财务集中化成为可能,总部数据信息中心承担集团财务、业务数据存储及安全职责。

云时代加速了被审计单位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流转速度;经济社会、信息技术的变化进一步提升了组织的控制环境;企业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以及企业文化不断自我调整以适应新经济时代、新制造方式、新结算与财务模式的要求。企业的控制环境更为规范、严谨;内部控制由人工控制转变为人工控制与技术控制并重;工作流依赖技术及网络实现实时敏捷响应;移动设备终端转变为实时处理工具,互联网的普遍应用、信息公开制度的推广使非现场审计信息交互成为可能。

2.大数据环境

云时代,被审计单位数据呈几何式增长,审计面临大数据环境。被审计单位各财务系统、业务系统、生产系统、管理系统记录了大量的过程数据和结果数据,这些数据间互相关联又互相制衡。多数信息化发展较快的企业或建立了数据中心,形成了集团财务信息共享及管控一体化模式,建立数据仓库进行分析并提升业务模式;或通过财务云部署实现信息共享、资金及管控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审计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云时代的大数据为审计带来了新的挑战。噪声数据多、数据真实性、数据可靠性、系统控制风险成为审计人员面临的关键问题。①噪声数据影响了审计效率。云时代的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业务数据来源于财务云或各应用系统,数据来源及类型的多样化影响了审计人员对有效数据的分析效率。②数据真实性、可靠性需要验证。相比纸质数据,电子数据易被篡改、损坏,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依赖于信息系统及人工控制,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无法保障。③云时代,审计数据依赖于各种财务、业务系统及云环境,系统控制风险是影响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审计人员避免假账真查,必须对应用系统及云环境进行控制测试以评估系统风险。④云时代对审计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经典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依赖电子表格完成审计流程。云时代,审计人员需具备信息系统审计能力、云环境部署及评估能力、大数据分析能力。

云时代的大数据为审计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机遇。①大数据使全面审计成为可能,避免经典抽样审计带来的抽样风险,简单的整体审计比复杂的样本审计更有效。②数据的多样性、混杂性并不一定是审计的障碍,恰当地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多样性及混杂性可成为审计发现疑点的有效途径。大数据技术使隐藏在数据中的信息在恰当的分析方法下易被识别,审计取证及精准定位更为便捷,大数据的审计既能满足总体把握的要求,又能满足把握大案要案的要求。③大数据注重数据间的相关性,改变了传统因果分析的思路。大数据条件下,相关关系的确定比因果关系的确定更便捷,审计通过数据间的相关性可进行综合利用,利用相关关系比利用因果关系更为节约审计资源。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可迅速、便捷地实现审计目标。 KfF4E2siwJ8Xai8qj/eiX+zrhLydK9wUMKPrX9TpgmuibVPzWP3d/fYfi9Kwzm3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