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构图都包含哪些元素?

一张照片的核心——主体

“主体”即指拍摄中所关注的主要对象,既是画面构图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是集中观者视线的视觉中心和画面内容的主要体现者,还是使人们领悟画面内容的切入点。它既可以是单一对象,又可以是一组对象。

从内容上来说,主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甚至还可以是一个抽象的对象;而在构成上,点、线与面都可以成为画面的主体。主体是构图的行为中心,画面构图中的各种元素都围绕着主体展开,因此主体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表达内容,二是构建画面。

简单地说,构图就是为了表现主体而存在的。构图是否合理,就在于画面能否突出主体并且有一定美感。

例如下面4张照片中,图1中的主体是水龙头的影子,图2中的主体是画面中的花卉,图3中的主体则是美丽的火烧云,图4中的主体则是这只猫。

图1

摄影:马红媛

图2

摄影:梁斯明

图3

摄影:邱维维

图4

摄影:张张

如何处理主体?

构图是为表现主体而服务的,所以处理画面中主体的位置就是构图的重中之重。

为了突出主体,需要让主体处在画面的视觉中心,视觉中心不等同于画面的中心。一些常用的构图方法,例如典型的黄金分割法构图,就是将主体放在黄金分割点上,而不是画面的中心。但有些情况将主体放在画面的中心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构图方法,至于各种构图的具体内容,会在后面的章节中详细讲解。

回到视觉中心的问题上。为了让主体处在画面的视觉中心,除了调整主体的位置,更重要的方法在于利用明暗对比、虚实对比、大小对比以及利用牵引线引导视线等处理方法。这些方法都会让观者第一时间注意到主体。对于初学者而言,笔者认为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调整拍摄时手机的角度和高低,使主体的周围成为空白区域,从而以空白区域来突出表现主体。

在下面的照片中,作者有意识地让主体——灯笼处于黄金分割点附近,并且通过消色处理降低背景对主体的干扰,从而通过色彩突出主体表达。

摄影:沈元英

为突出主体而存在的陪体

所谓陪体,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有主体的存在,才会有陪体。一般来说陪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和主体相一致或加深主体表现,来支持和烘托主体;另一种是和主体相互矛盾或背离的,拓宽画面的表现内涵,其目的依然是为了强化主体。简单地说,是否加入陪体以及如何加入陪体的唯一标准就是能否增强主体的表现力。

摄影作品对于陪体的表现也有一定的要求,陪体必须是画面中的陪衬,用以渲染主体,并同主体一起构成特定情节的被摄对象。它是画面中同主体联系最紧密和最直接的次要拍摄对象。但值得注意的是,陪体在画面中的表现力不能强于主体,不能本末倒置。当然,陪体不是必要的元素,某些特定的画面并不需要出现陪体。

例如下面这张照片,就是通过陪体来支持和烘托主体。如果画面中没有肉植作为陪衬,就不会突显出人偶在画面中的趣味性。正是因为有肉植与人偶进行体积上的对比,形成了一个人造微观世界,才让观者感到一种视觉冲击力。

摄影:米珺

如何处理陪体?

处理陪体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不能影响到主体表达。在不影响主体表达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陪体,例如加入前景,或者加入一些周边的元素来对主体所处的环境进行表达。

正因为陪体不能干扰到主体,所以当拿起手机进行拍摄时,要尽量选择一个相对简洁的背景进行拍摄。很多摄友拍出的照片不好看的原因主要在于背景选择得太过杂乱,其次由于其他原因不适合突出主体,例如人脑袋上长树这种常见的构图错误。

下面这张照片是想表现主人的小资情调,因此在拍摄狗狗的同时,将苹果笔记本也纳入画面中成为陪体,并放在画面的右下角,从而在构图上打破画面主体小狗过于居中形成的呆板感觉。

摄影:zz photo

在拍摄时完全不加入陪体也是个出好照片的方法,尤其适合接触摄影不久,还不知道如何处理陪体的摄友。当拍摄经验得到一定积累之后,再尝试加入陪体也不晚。 Qq2vuFOCa9Jh+6dT3qpK87tbszv5az3N2S/KZt+1lsT1Gz7PvU76UFcI6nhLYql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