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我们必须能够说明审美经验方面的一个最基本事实,即审美快感来自于对某种介于乏味和杂乱之间的图案的观赏。单调的图案难于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过于复杂的图案则会使我们的知觉负荷过重而停止对它们进行观赏。”—贡布里希《秩序感》。人类最初开始绘制图案的时候,也许只是单纯的记录,农业文明的兴起,迫使人们在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做出不同于游牧生活的改变。进入新石器时代,陶器逐渐进入人类的生活,在陶器上绘制图案是抽象视觉元素的起源,这并不是说早期人类的远古岩画不是归纳抽象出的视觉元素,而是该诉求性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其目的也是不同的。
白衣彩陶碗形钵
郑州大河村遗址,高11.7cm,钵口直径26.2cm
我们从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3000年,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在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为“仰韶文化”)发掘出的大量彩陶上可以看到,动物和人类的形象依然是表现的主体,但是不同于远古岩画,随着文化的发展,形象从真实描绘逐渐向抽象的几何图形过渡。这些陶器如果没有绘制彩纹也并不影响其使用的功能,也就是说其绘制的目的已经不仅是功能所需,而是作为装饰使用。
这些远古图形的逐步抽象化,表达出了古人对于审美的原始诉求,抽象图形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地被转化和传承,也有可能被完全废弃或更迭,在表意与表象之间,图形演变为固定的符号,原有的指向性与装饰性逐渐被替代,形成固化的人文内涵与外延。学习设计的过程也是逐渐地将对于客观事物的认知与发现转化为对于功能与形式上的归纳与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