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听过逆反期这个词,那么你是否知道人的一生当中有许多个逆反期?婴儿在一岁多的时候已经迎来了第一个小小的逆反期,心理学叫作第一自主期。本书第一章曾提到婴儿在一岁多时已经进入了肛门期,这个时候婴幼儿渴望自主,因此家长会开始觉得小宝宝不像很小的时候那样听话了,这便是小小逆反期的开始。
小学三四年级正是小学阶段的逆反期,所谓七八岁讨人嫌说的正是这个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批判区渐渐开始形成。
批判区是催眠专业名词,看过《我是催眠师》一书的朋友应该已经了解到,从催眠这个心理学流派划分,人有意识与潜意识。意识简单说就是我们思维能意识得到的部分。
比如你在看书、在思考都是你能意识到的,平时说话要想想怎么说,办事想一下怎么做,这些都属于意识部分。意识部分通过思维的分析试图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当然有时候也会帮一些倒忙。潜意识更多地表达的是言行背后的内心需求,是内心真实情绪情感的反映。就好比有时候你说话没过脑子或者生气时大骂别人一顿,过后有可能意识经过思考感觉自己不应该这样做,但当时这些情绪就是你潜意识的本能反应。简单说意识告诉你应该怎样做,潜意识告诉你心里想要怎样做。意识遵循社会规则,潜意识遵循内心快乐原则,二者经常发生冲突。
批判区则是存在于意识中的分析判断能力,是人最强大的自我保护系统,我们也可以称为判断力。我们知道一个完全没有判断力或判断力太低的人生活在社会上是十分危险的,这不单因为这种人会不断地被骗,同时他们会因为接收到太多矛盾的信息而造成思维的完全混乱,成为梦游型人格。而批判区过高的人会让人觉得什么都听不进去,思维很轴很僵化,也容易不能很好地生活。因此,在三四年级批判区开始形成的年龄段,家长要允许孩子的批判区自由生成与成长,尽量避免太过干涉。
头脑理论图
这个年龄段,你会发现孩子开始评价老师与家长,对老师不再言听计从。他们面临着家长教我看世界到我要自己看世界的转变与压力,如果这种身心躁动受到更多压制,容易出现抽动症或厌学等现象。
我有一个十五岁孩子的催眠个案,他的抽动症就是从三年级开始的,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一开始是眼睑抽动,之后转移为嘴部抽动,找到我的时候他的胸口和呼吸都在抽动,母亲很着急,说一开始忽视了抽动的问题,以为大了就会自然好转,结果听说有很多人到了成年之后依然会抽动,于是赶紧找到了我。这就是我之前提到的卡在某一年龄段不能成长的现象。小学中年级的孩子由于自我意识进一步形成,判断力随之增长,发现之前老师和家长给出的很多信息与自己认识到的并不一致,于是他们内心产生很多矛盾冲突。才七八岁的他,并不会把这种内心矛盾表达出来,于是产生了躯体化的抽动反应。有相关经验的家长可能会听到医生的建议,就是少批评孩子,这是为了减轻孩子的压力和内心冲突。大多数孩子经过了这个阶段身心就会调整到一致的状态,抽动症自然也随之消失,但也有一些孩子不能自行度过,仍然卡在三四年级的某些心理状态,甚至一直到身体长大成人。
我的这个催眠个案虽然已经十五岁,但由于特殊原因四年级时就办理了退学,几年时间基本都是和母亲待在家中。他十五岁了仍然和母亲睡在一起,看的课外书仍然是儿童绘本,也会在电视上看动画片。他的心理年龄和社交功能显然还停滞在四年级的状态。在进行了几次催眠后,他开始主动要求和母亲分床睡,并且开始看电视剧,进行户外运动,抽动症状才慢慢缓解。
那么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们该怎么办呢?
有人说过,青春就是躁动的,当你不再躁动的时候你已经不年轻了。我曾经为中年级的家长们进行过专题讲座,听完家长们倾诉的无数苦恼之后,我问:“如果在大街上,你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你希望他是怎样的?”家长们想了想说:“活泼的,具有孩子的天真可爱。”我反问:“那为什么说到自己孩子就希望他回家就写作业,然后复习,乖乖听家长的话管理好自己,就像一个成人甚至小老头一样呢?”家长们听了我说的话理解地点了点头。
家长总是赋予孩子太多自己的希望。我有一个朋友对我说:“我想让女儿学芭蕾,因为我喜欢芭蕾。”我问这个朋友有没有问女儿是否喜欢?她回答:“那不管了,我小时候就没学成芭蕾,所以我一定要她学芭蕾。”家长们自己不去做,反而对孩子提出种种要求与希望。我注意到现在社会上为儿童开设的艺术班特别多,远远超出成人艺术兴趣班的比例,更不要谈各种学习班。家长花了大价钱让孩子去上艺术班,希望可以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却忽视了自己对孩子的影响,以及环境对孩子的熏陶。
我的朋友音乐树亲子中心的首席钢琴老师李楠说:“对于孩子来讲,要想学好钢琴不是你逼着他一遍一遍地练习,而是在家庭中,创造音乐的氛围,这种氛围甚至从孩子出生就可以开始。”如果想让孩子弹好钢琴,家长可以想想自己平时听什么音乐?想让孩子学好语文,想想自己平时看什么样的书?著名精神分析师曾奇峰曾经说过:“再成功的教育也比不过家长的人格与心理状态对孩子的影响。”所谓言传身教正是如此,现在太多家长只重视“言传”而忽略了“身教”,很多家长当着孩子面一直玩儿手机却不让孩子去接触电脑游戏,真是荒谬可笑。如果孩子已经到了中年级阶段,你仍然仅仅用言传而不以身作则,那么必然换来孩子的质疑与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