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让人脑洞大开的幽门螺杆菌

一连几天,十万君都在缠着我给他讲有关幽门螺杆菌的知识,自从马歇尔和沃伦发现它后,说实话,有关这种细菌的种种神奇传说,就一刻也没停止过。

不要小看幽门螺杆菌的致病能力

这种细菌之所以如此受重视,与它的致病力、潜伏能力、强大的生命力都密切相关,特别是幽门螺杆菌成为明确的致癌原之后,更掀起了大家对它的警惕和重视。我对十万君说,人体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依靠自身免疫力往往难以清除,所以它造成的感染是持久的,如果不治疗,也可能是终身的。侵入人体的幽门螺杆菌依靠独特的螺旋形带鞭毛穿过胃黏液层,最终定居在黏液层与胃窦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定居后的幽门螺杆菌可产生多种毒素和有毒性作用的酶破坏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菌体细胞壁的LewisX和LewisY抗原还会引起自身免疫反应,进一步损伤黏膜屏障,最终导致了一系列胃部疾病的形成。

幽门螺杆菌感染最常导致的胃部疾病是慢性胃炎,然后是消化性溃疡,极少部分发展成为胃癌或胃黏膜相关淋巴瘤。

①慢性胃炎。大多数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可检测出幽门螺杆菌,细菌在胃内的定植与胃炎分布一致,也就是哪里有幽门螺杆菌,哪里就最有可能有胃炎。虽然大多数幽门螺杆菌所致的慢性胃炎患者并无特殊不适,但也有一部分存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如果给予积极的杀菌治疗,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缓解,甚至连慢性萎缩性胃炎也能明显好转。

②消化性溃疡。主要分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80%~90%,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甚至可以达到90%~100%,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促进溃疡愈合,并能显著降低溃疡的复发率。

③胃癌。幽门螺杆菌会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根除幽门螺杆菌能够降低胃癌术后的复发率。

④胃黏膜相关淋巴瘤。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黏膜相关淋巴瘤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根除幽门螺杆菌甚至可以治愈早期的低度恶性的胃黏膜相关淋巴瘤。

口臭也与幽门螺杆菌有关?

老师,网上有很多讨论幽门螺杆菌的话题,说它还会导致口臭呢!

的确如此,早期医学界认为幽门螺杆菌寄居在人的胃腔内,所以它导致的疾病应该都是胃内疾病,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事实上所有人都低估了幽门螺杆菌的致病实力。

所以有人提出了这样的设想,口臭会不会与幽门螺杆菌也有关?

其实,绝大多数的口臭都源于口腔,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比如常见的龋病(俗称蛀牙)和牙周病(牙龈炎和牙周炎)等口腔病都与口臭密切相关。

虽然20%~70%的人可能备受口臭干扰,但很多人并未觉得口臭是什么大病,或者以为它是非常普通的小病。我的观点是,别小看口臭这小小的毛病,它会使人(尤其是年轻人)不敢与人近距离交往,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影响正常的人际、情感交流。

近些年,随着对幽门螺杆菌的研究深入,人们发现幽门螺杆菌似乎也会导致口臭,困惑也随之涌现,两者之间真的存在着必然联系吗?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自己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的一些咨询者,好友小姜就是其中一位。小姜是名健身教练,他体格健壮,但是最近,却备受疾病困扰。原来小姜患上了口臭,这让他非常烦恼。健身教练为了更好地指导学员训练,随时的讲解总是必需的,但如果近距离解说,让别人闻到了阵阵口臭味,尴尬可想而知。真还别说,在小姜聊天的时候,虽然他下意识用手捂住嘴巴,但我还是闻到了异味。到底怎么回事呢?小姜有口腔疾病吗?根据我对他多年的了解,他不抽烟,不喝酒,不嚼槟榔,生活里特别注意卫生。我知道他一天要刷三次牙,私下里有好友还笑他有洁癖,在此之前,小姜也从未遭受口臭的干扰,那么,口臭真是口腔疾病导致的吗?

我首先带他去看口腔科,口腔科的医生用专业检查仪器详细地检查了他的口腔,没有蛀牙,没有牙周病,再加上小姜很注意牙齿保养,定期还会到专业的口腔医院洗牙,所以口腔科医生说,牙齿护理还是做得挺不错的。当然牙齿健康,不代表整个鼻腔和咽喉都健康。咽喉及鼻腔疾病,如化脓性上颌窦炎、萎缩性鼻炎、扁桃体炎、咽炎等,也可导致口臭。于是小姜又去检查了这些部位,结果同样排除了。

见一时找不出原因,小姜有些着急了。作为专业的消化科医生,我告诉他,在排除了口腔、咽喉、鼻部疾病之后,那么就要考虑口臭是否由消化道疾病导致。研究显示,有三分之一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主诉中有反酸、嗳气及口臭。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的确发现,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出现口臭的可能性很大,而且他们的口臭往往伴随典型消化道不适症状。像我们所说的胃食管反流病,因为有各种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损伤食管黏膜,引起食管炎症、糜烂、溃疡,甚至可波及至口腔,引起咽喉炎,病变区厌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产生,很容易引起口臭,再比如功能性消化不良,食物不易消化和排空,在胃内停留的时间延长,在细菌的作用下食物腐败并释放出挥发性异味,经口腔呼出后也会形成口臭。

那么,小姜的口臭真的与消化道疾病相关吗?通过胃镜检查,我们发现他的胃窦黏膜有糜烂水肿,病理学明确为慢性胃炎,像我们所熟知的胃食管反流病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往往有烧心、反流、腹痛、腹胀、嗳气等典型临床表现,但慢性胃炎大多数患者往往并无明显症状。那么,新的问题来了,导致小姜慢性胃炎的病因究竟是什么?接下来,我们通过对小姜进行呼吸试验测试,显示他胃内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其实关于口臭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早在1984年马歇尔博士为验证其致病性,实验前检测Hp(幽门螺杆菌)阴性后吞服30毫升培养的螺杆菌悬液,7天后其妻子发现他呼吸时有异味呼出,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有口臭发生,分析原因主要是幽门螺杆菌产生大量的尿素酶分解尿素而产生氨,氨是一种剧臭的物质,大部分氨吸收入血由肝脏再合成尿素,小部分进入肺内而呼出,还有小部分经胃反流入口腔,故而造成口臭。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消化不良口臭患者中,80%在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口臭可消失。也有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可以产生硫化氢和甲硫醇,而这两种气体都是导致口臭的元凶。由此看来,幽门螺杆菌和口臭的确存在某些直接或间接的相关性,而不是空穴来风。

在我的建议下,小姜接受了标准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治疗结束后一个月,复查幽门螺杆菌显示为阴性,胃镜显示胃窦部炎症明显好转,此时他的口臭也已彻底缓解。通过小姜这个病例,我语重心长地对十万君说,医学上的某些研究成果,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正因为科学家的孜孜不倦,才使得越来越多的谜团被揭开,越来越多的真相被公之于众,就像口臭和幽门螺杆菌之间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的越界破坏力

自从幽门螺杆菌被发现之后,它就一直是热门研究课题,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人们不但发现幽门螺杆菌可以导致胃内疾病,而且很多胃外疾病的发病似乎也与其密切相关,我总结了近些年的文献,虽然这些研究并未彻底明确,但多多少少能让我们脑洞大开。

①幽门螺杆菌与缺铁性贫血。可能机制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胃黏膜损伤和失血,进而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壁细胞泌酸功能减弱,可降低胃液酸度和维生素C浓度,进一步影响高铁还原成亚铁,肠道对亚铁的吸收从而减少,另外高铁可通过芬顿(Fenton)反应产生自由基,损伤胃肠黏膜上皮细胞,减少肠道铁的吸收,最终导致缺铁性贫血。

②幽门螺杆菌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机制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慢性免疫刺激,与血小板某些抗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从而诱导机体产生血小板自身抗体,破坏血小板。

③幽门螺杆菌与巨幼细胞性贫血。可能机制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诱导机体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从而损伤胃黏膜细胞,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导致壁细胞受损,胃酸、胃蛋白酶和内因子分泌降低,因此食物中维生素B 12 释放障碍及其与内因子结合减少,影响维生素B 12 吸收。

④幽门螺杆菌与过敏性紫癜。可能机制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诱发速发型超敏反应,释放抗原,刺激浆细胞产生特异性Hp-IgE,进而导致肥大细胞被激活,释放出组胺、激肽原酶、硫酸软骨素等,从而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出现血浆渗出和水肿。

⑤幽门螺杆菌与冠心病。可能机制为炎症反应,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炎症细胞增多、聚集和激活,这些炎症细胞可分泌TNF-α、IL-1、IL-6等细胞因子,增加冠状动脉平滑肌损伤过程的应答;影响脂质代谢,TNF-α可抑制脂蛋白酶的活性,引起脂代谢紊乱,血浆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氧自由基浓度升高,促进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维生素B 12 和叶酸吸收不良,导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高半胱氨酸可以抑制内皮细胞分泌NO,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进而导致血栓的形成。

⑥幽门螺杆菌与皮肤病。据相关文献,1998年加斯巴里尼医生就发现,55%慢性顽固性荨麻疹患者的胃内可查出幽门螺杆菌,经抗菌治疗消除幽门螺杆菌后,有81%患者荨麻疹不再发生。可能机制为这类患者体内往往存在特异性IgE型抗幽门螺杆菌抗体,可持续释放抗原,导致人体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引起组胺释放。体内外研究也发现,幽门螺杆菌可引起人体局部的微血管损伤和功能失调,这可诱发或加重皮肤水肿或风团的形成。也有人报道,区域性斑秃患者与健康成人相比,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升高,还有报道说银屑病、酒糟鼻也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一定相关性,久治不愈的皮肤病,予以幽门螺杆菌根治后,症状有可能得到改善。

⑦幽门螺杆菌与2型糖尿病。可能机制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慢性炎症反应可促进血小板活化及血小板、白细胞聚集,在胰岛素抵抗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组织及全身的氧化应激,增加循环中过氧化脂浓度,进而导致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糖耐量降低、糖尿病的形成。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胃肠内激素水平紊乱。使生长抑素水平下降,胃泌素的释放增加。生长抑素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对胰岛素的释放有抑制作用,胃泌素能减少小肠对糖的吸收,并刺激糖依赖性胰岛素的分泌,两种激素平衡被打乱后通过负反馈导致胰岛素释放的增加,产生胰岛素抵抗,进而促进糖尿病的发生。

⑧幽门螺杆菌与口腔疾病。有研究者通过多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不同部位幽门螺杆菌检测发现,口腔牙菌斑、唾液、舌背黏膜、颊黏膜等部位存在着幽门螺杆菌,且以牙菌斑中居多。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牙周炎、口腔黏膜扁平苔藓、复发性口腔溃疡、龋病、口腔癌等相关,根治幽门螺杆菌后,病程缩短、复发周期延长、自觉症状减轻。

同病不同命

说到这,爱动脑筋的十万君开始有了新的疑问,他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结局大相径庭,比如有的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可能一点反应都没有,似乎能与之和平相处,有的人感染了以后可能会反应剧烈,甚至最后发展成为形形色色的疾病。

他的观察是非常仔细的。的确,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其实是非常高的,我国成人的感染率可以达到40%~60%,但是感染后,每个人的反应和结局也并不相同。引起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感染者自身的身体状况、外界因素是否有协同作用和幽门螺杆菌本身的因素。

①感染者的身体状况。年龄越大的患者因为身体抵抗力差,且多合并多种慢性基础疾病,所以更易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后造成的后果可能也更严重;有上消化道疾病的家族史,如胃癌、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等,那么可能会对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更敏感,反应更剧烈。

②外界因素。长期抽烟、酗酒,常吃富含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的食物,高盐高脂饮食,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或非甾体类抗炎药,不注意手卫生和饮食卫生等都有可能导致幽门螺杆菌感染,反过来,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这些因素还会加重它的反应与危害,从而更容易诱发各种胃内疾病甚至胃外疾病。

③幽门螺杆菌本身的因素。不同的菌株毒力可能也存在差异,有的致病力强,有的致病力弱,产生的反应也可能会有不同,不同阶段的感染,感染者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反应。 bgNx9wWhAnkaWzZHfSfSODLUj1GZ7VC+i+pRYU1wmXSm3IDId6ke3CM+qO1hSyl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