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美元货币替代历程及经验研究

美元货币替代最典型的代表即是美元化,通过美元化,美元大规模流通于世界各地,在世界范围内发挥价值尺度、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储备货币等国际货币职能,逐步成长为世界货币。本节将对美元化的定义及层次、美元化历程、美元化的典型代表及其发展经验进行研究,以期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货币替代提供相应的经验借鉴。

一、美元化定义及层次分析

美元化有狭义美元化与广义美元化之分。狭义美元化是指美元化的目标币种仅仅为美国的通货美元(US Dollar)的美元化,像20世纪初巴拿马和近几年厄瓜多尔、萨尔瓦多等国的美元化现象。广义美元化指的是目标币种是任意一种外国货币(Foreign Currency)的美元化。在美元化的历史和现实中,使用美元、欧元、澳大利亚元、新西兰元和瑞士法郎甚至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法国法郎、德国马克等货币替代本国货币的现象,都属于广义的美元化。美元化有三个层次,包括非官方美元化、半官方美元化、官方美元化。非官方美元化(Nonofficial Dollarization),即虽然政府法律规定的唯一法偿货币是本币,但某一特定的外国货币已经显著地被国内居民广泛接受,在国内流通和使用,替代了本国货币的部分职能;在一个社会经济环境持续恶化、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本币汇率大幅贬值、国内居民对本币失去信心的国家,很容易出现非官方美元化。非官方美元化的持续扩张,通常会倒逼政府放弃本币、实施完全美元化。半官方美元化(Semi-official Dollarization),即政府在保留本国货币作为第一法偿货币的同时,允许某一特定的外国货币作为第二法偿货币,两种货币同时在国内流通和使用,也有人称之为二重货币体系(Bimonetary System);半官方美元化通常是一个国家由非官方美元化向官方美元化过渡的一个特殊阶段,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长期坚持半官方美元化。官方美元化(Official Dollarization),也称完全美元化(Full Dollarization),是一国完全放弃本国货币,法律规定将某一特定的外国货币作为本国唯一的法偿货币,完全替代本国货币的所有职能。完全美元化是美元化的最高级形态,在一个完全美元化的国家,政府放弃了货币主权,没有完全意义上的中央银行,没有本币汇率和汇率政策,也没有本国的其他货币政策,当然,政府也放弃了铸币税收入。

二、美元的货币替代历程

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是美元国际霸权形成的基础,两次世界大战为美元国际化提供了绝好机遇,同时间接地加速了美元国际化进程。美元国际化进程即美元“走出去”对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货币替代的进程,美元国际化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美元逐渐成为强货币,英镑空间受到挤压(1939年以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各参战国经济受到重创,但美国本土经济未受较大影响,反而大发战争财,黄金储备量大幅增加。此时美国的黄金储备及确保货币稳定性方面在世界各国中已具有绝对优势,美元一枝独秀,一批国家逐渐聚集在美元周围,形成美元区。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美元霸权世界的条件还不够成熟,英镑虽现颓势,但影响力依然较大,并且此时英镑规模和使用范围达到了历史最大、最广,几乎所有英联邦国家均使用英镑进行国际贸易结算,并将其作为主要的外汇储备币种。

第二阶段是美元取代英镑,初步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货币(1939—1944年)。战争彻底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明显变化。英法经济遭受战争重创,德意日经济遭到毁灭性打击,而美国经济却迅猛增长,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债权国。1941—1945年,美国根据“租借法案”向盟国提供了价值470多亿美元的货物和劳务。黄金开始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美国黄金储备1945年增加到200亿美元,占当时世界的59%,这为美元进一步国际化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此时,美国开始谋划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以取代英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1943年,美英两国政府从本国利益出发,分别提出了“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怀特计划”是从当时美国拥有大量的黄金储备出发,强调黄金的作用,并竭力主张取消外汇管制和各国对国际资金转移的限制,以便于美国对外进行贸易扩张和资本输出。它主张战后设立一个国际稳定基金组织,基金组织发行一种国际货币,各国货币与之保持固定比价。基金组织的任务主要是稳定汇率,实际上这是为美国输出过剩资本、控制和掠夺其他国家服务的。“凯恩斯计划”是从当时英国黄金储备缺乏的困境出发,尽力贬低黄金作用,主张建立一个世界性中央银行,称“国际清算联盟”,各国的债权、债务通过它的存款账户转账进行清算。两个方案反映了美、英两国经济地位的变化和争夺世界金融霸权的目的。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英国被迫接受极不平等的“怀特计划”,美国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最终胜出。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有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与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决议书”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总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来,从而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事实上,1944年以前美元的国际化程度已经较高,布雷顿森林体系只是对美元已有的国际地位进行法律上的追认。

第三阶段是美元进一步巩固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1945年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二战”后,美国推动建立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主要目的是实现贸易自由化,通过大量输出美国商品,进而抢占国际市场。美元作为国际贸易中唯一可自由兑换的货币,随着国际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美元的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同时,美国利用战后英国恢复重建亟须资金的契机,以提供援助、贷款为理由,胁迫其承认美元的主导地位,虽然英国没有完全同意美国提出的条件,但英镑的国际地位进一步被削弱。此外,美国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实行“马歇尔计划”,在帮助其重振和发展经济的同时,通过贷款和援助,竭力对它们进行经济渗透和控制。1947—1949年,仅接受“马歇尔计划”和参与“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的十几个西欧国家,对美国的贸易赤字就高达11.6亿美元。这些国家需要大量的美元来填补赤字,而又得不到足够的美元,从而造成了普遍的“美元荒”,并且一直持续到1958年西欧国家经济基本复苏。在“美元荒”阶段,国际货币体系名副其实地成为美元本位体系,美元最终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完全确立霸主地位。此后,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元地位有所削弱,但20世纪80年代至今,美元国际地位得到重振,并没有动摇的迹象。

三、美元化的典型代表及其发展经验

在美元国际化进程中最为典型的代表是拉美国家的美元化,用美元替代本国货币在拉丁美洲已经有较长历史(何圣财、刘力臻,2006)。巴拿马官方从1904年起就开始实施美元化,20世纪末,秘鲁、阿根廷、萨尔瓦多、厄瓜多尔、尼加拉瓜等国家已形成了事实美元化;且20世纪末一场金融危机席卷了拉丁美洲,之前经济形势相对较好的国家也纷纷进入萧条期,严重挫伤了本国居民对拉美国家经济增长的信心;1999年阿根廷首次提出要考虑将美元作为本国的法定货币,并由此引发了拉美地区对美元化的热烈讨论。2000年1月,厄瓜多尔正式推行美元化,至2000年9月10日其原有货币已基本退出了流通领域;萨尔瓦多也在2001年1月宣布将美元作为官方货币,这意味着已有4个国家完全实现了美元化;另外,秘鲁、玻利维亚及危地马拉亦先后立法宣布允许美元与本币同时流通;阿根廷、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及哥斯达黎加等政府也都在政策上思考或准备推行美元在国内的流通与使用;此外,墨西哥、巴西、加拿大等国也先后出现了美元资产替代本币资产的现象,美元化现象几乎已遍布整个美洲(贺双荣,2008)。

在美元替代拉美国家货币进程中既有拉美国家自身经济萧条以致本币汇率贬值的原因,也有美国为扩大美元势力而刻意进行的政治推动(刘志梅,2007);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也是人民币“走出去”对其他货币进行货币替代的过程,美元对拉美国家的货币替代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重要的启示。美元对拉美国家的货币替代基于美国在拉美国家的软实力,这种软实力涵盖政治模式、经济发展、教育交流、流行文化等诸多领域,这些软实力的影响并非自然而然产生,而是在美国一系列战略下引导形成的(魏红霞,2009)。美国针对与拉美国家的关系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目标,如肯尼迪时期的“争取进步联盟计划”、布什时期的“美洲事业倡议”等,这些计划不论成功与否,均在拉美地区产生了吸引力效应,使拉美地区对美国的发展方式和方向产生了认可。其次,美国软实力传播的另一个途径是寻求与拉美国家的共识,类似于“华盛顿共识”(江时学,2003;约翰•威廉姆森,2005),且在美元对拉美国家货币替代的过程中,美国学派中的“芝加哥弟子”发挥了重要作用(Gary S. Becker,1997),其将美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和经济发展的思路广泛传播至拉美地区,极大程度上扩大了美国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并且美国在拉美地区的文化交流和传播都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的,而非急功近利一蹴而就,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在拉美地区已有非常大的影响力(王晓德,2007)。 hr7F9nt3ZMF/LizuwVYGTVETs77GuXggt/1NJUl8naAeafToWv90X9w1d8w9jqJ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