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解字讲经,先要“解字”,也就是要了解并掌握汉字的构形意图,然后才能读懂用这些汉字所书写的经典词句。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知其构形,才能准确理解其意义。大部分经典都产生于先秦,离汉字构形表意的时代不远,用当时人构形表意的思维去读当时人写成的经典文句,自然顺理成章。然而,今人不学习构字理据,用今人的现代汉语字词知识,去强解上古经典文句,想不望文生义、牵强附会,恐怕很难。

二千五百年前,“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先系统学习构字理据。清末民初之前,小孩上学先学“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先系统认字,再辅以背诵诗词,巩固所学字词。这个近三千年“认字明理”的中华优良教学传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已经阻断太久了。今天,从小学到大学研究生,都没有专门讲解汉字字源的课程,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姓名中所用的两三个字原本是什么意思。

“说文解字十二讲”,源于我在武汉大学开设的全校性公共选修课,该课每次限选三百人,但总是供不应求。于是,立项建设成“国家视频公开课”(爱课程网),传播的面就宽广了很多。现在把所讲的内容写下来,尤其是把古文字字形固定到书面上,方便看视频者参照,也有利于不看视频者阅读和学习,有些探究性的内容也可供汉字研究者参考。

“说文解字”有双重意思:一是说说文、解解字,就是系统分析讲解基本汉字的构形原理及其规则,也就是汉语文字学。二是介绍《说文解字》(简称《说文》)这本书,重点在于,逐一讲解其540部首中470个字根的构形理据及其应用,再讲解“六书”理论以明汉字构形规则。

东汉许慎撰《说文解字》,博采通人,信而有征,叙录篆文,合采古籀,辨别异体,疏通形义,成为其时汉字规范而系统的字源字典。《说文》规范了当时汉字的用字系统,创立了540部首据形系联的编排体系,阐明“六书”理论并付诸使用,说解汉字的构形本义而得以形义统一。《说文》成就巨大,影响深远,清人王鸣盛说:“《说文》为天下第一种书,读遍天下书,不读《说文》,犹不读也。”近人章太炎亦言:“读古书,非通小学是无从下手的了。”小学指文字、音韵和训诂之学,文字学居其要。

下面原文照引友生萧萧所写,题为《为何学〈说文解字〉》的微信文章,以明学习该课程的意义:

孩子是人类的未来,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教孩子,就是在用什么样的方式塑造孩子的灵魂。对于汉字教学,目前一般先从拼音开始,然后一笔一画地学习,记不住的或者写错的汉字,靠罚抄等手段强硬地塞到孩子的头脑里,极少有人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

是啊,为什么?为什么“天”不出头,“夫”要出头?“戌”和“戍”为什么要这么写呢?“即”和“既”为什么一个表示“还没有发生”,一个表示“已经发生”?为什么“辟”有时候是“避”,有时候是“譬”?为什么“朦胧”和“肝脏”的部首本不一样?……

我们有无数个“为什么”要与孩子一起解答。但又如何解答呢?

文字最早起源于图画,慢慢简化成最早的象形文字,比如甲骨文、苏美尔文、玛雅文、埃及文等。

何为象形?许慎《说文解字·叙》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也就是按照事物的样子来画的。有了这些之后,我们再按照规则去增减组合,就产生了很多汉字。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第一章说:“今之文字,形声转多,而察其缔构,什九以形象为本柢。诵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

中国的文字学始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文”指独体的象形表意字(或构字部件),“字”指合体的会意字和形声字。独体“文”只能“说”其构型意图,合体“字”则可“解”其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说文”和“解字”的由来。简单来说,“独体为文,合体为字”,“字”是由“文”生出来的。最早的“文”基本都是非常形象生动的。

因此,我们可以从象形文字开始学习汉字,然后再用《说文解字》的方法,按照造字用字的规则,来拆分、组合、联想,学习其他汉字。

比如,何为“信”?“信”字左边象一个有礼貌的“人( )”垂臂站立的样子,右边是“言”。说到“言”又要了解到“口”“舌”的造字由来。“口( )”象人的嘴巴,“舌”在嘴里,“先民草居患它”,“它( )”就是“蛇”,蛇的舌头是分叉的,先人在造“舌”字时,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蛇的舌头,因此“舌( )”字也是伸出口分叉的舌头,“言”是需要舌头才能说出来的,所以在“舌”上加了一点符号表示我们说出来的话,就变成了“言( )”。什么是“信( )”呢?“人言为信”,说的话要算数,这就是信!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 ,小车无 ,其何以行之哉!”

这样,我们可以从一个字延伸学习好几个字,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探索远古先民的生活、汉字的演变、文字本身的内涵,还可以结合经典去阐述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孩子们这样学会汉字,才可能更好地理解经典、传承历史文化。

除了教孩子学习汉字,家长自己为什么学习《说文》呢?

有人会说,现在我们不读古书了,是否可以不用追本溯源学习汉字?先不谈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也不说我们平时闹出多少笑话,比如把“穷则独善其身”的“穷”理解成“贫穷”;把“床前明月光”的“床”理解成“寝具”等。仅说“文字”,对于中国人来讲,它只是一个工具吗?

由于强大的汉朝,我们有了“汉人”“汉族”等称呼,中国的文字也被称为“汉字”。汉字有极长的演化历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经这样评价汉字:“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正如许冲《上〈说文解字〉表》中所言:“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所以读懂了汉字,你就了解了整个中国文化的脉络及其传承。

又有人会说,我为什么要知道中国的历史文化啊?学了历史文化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实在难以回答。《道德经》第十一章说:“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就是说,器皿有用的地方是中间的无用之处,房子能住人也是因为中间的空处。对于人而言,文化就决定了这个空间的大小,因为它的高度和底蕴决定了一个人的眼光和心胸、习性和品德、灵性和智慧。

中国文化包罗万象,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含有无数的贤者智慧;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倾诉着中国人对美的追求;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蕴含着诗情画意;太极八卦,衣食住行,体现着自然天道……它们是民族文化的灵魂,也是五千年历史之所以生动传神之所在。

蔡元培先生曾问:“同是动物,为什么只有人类能不断地进步,能创造文化?”他回答说:“因为人类有历史,而别的动物没有。因为它们没有历史,不能够把过去的经验传下去。”然后再问:“为什么只有人类能创造历史,而别的动物没有?”答:“因为人类有变化无穷的语言。”而“文字”正是语言的载体,因为有了文字,我们的文明才得以保存和流传。

一代代优秀的华夏儿女将璀璨的中华文明传承了下来,如何让其永远传承下去,有无数人在思考、在寻找、在践行。现在我们共建此群(《说文解字》学习群),为传播《说文》,更是为了中华文明的薪火相传,在此抛砖引玉,与诸君共勉之!

本书的内容,虽由我讲授,但其中的字形资料由友生刘会龙选辑,视频字幕的唱词也由刘会龙主持录校。本书以视频录音为基础,经刘会龙悉心撰录、整理、加工、补充而得以完成,费时尽力,核实补遗,足见功夫,谨致谢忱!

以《说文》为主的文字学,是传统文字学。我们讲汉字的构形意图和字形结构,首先引许慎《说文》的说解为依据([汉]许慎撰,[宋]徐铉校定《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5年6月版),选列出土文献的甲骨文、金文等字形作参考(文献来源在字形下方标注),综合考量,尽量说清楚各字形的构形意图。许慎说解字形,“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于所不知,盖阙如也”,所说皆有来历,不轻下己意。因此,我们首先明晰许慎说解的真意,今人说解有可取者,列出以备对照参考。少数许慎说解难明者,依据古文字字形作说明。许慎说解与今人据古文字所作说解都合构形意图者,如“至( )”有“到达”和“顶点”两义,许慎释为“鸟飞从高下至地”,今人释为“矢射至地”,两说构字意图并不冲突,不必据甲金字形否定许慎说解,说不定造“至”字时,弓箭(矢)还远没有发明呢。

本书讲解的字根(文),是汉字系统中最基本的构字部件和基本字形。《说文》540部首,还有70个未列入讲解,或为单一笔画,或很少参与构字,或为凑足“六九五十四”而收入的合体字,其说解可参见本人《〈说文〉学导论》第二章“《〈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说文》收录了9353字,本书只就字根讲析涉及了一小部分。本书讲解了“六书”内容,《说文》涉及的内容还有很多,均可参阅《〈说文〉学导论》。

在行文体例方面,本书讲解顺序为:先列甲骨文、金文及相关古文字字形,有的附列示意图片,以便直观理解构形意图。次列字头,加注汉语拼音,用引号引列大徐本许慎说解:依原式先列小篆字头,次列说解。接下来才是我们的分析讲解。为方便读者检索学习,文后特附录关键字音序索引。

因字形分析的需要,所引许慎原文用繁体字,行文涉及构形解析者用繁体字,其他一律用简化字。

万献初
2016年12月
于珞珈山东山头寓所 JdWbVzaSNnhq6btk4miIWLiAA9XvhVI5jKIc7RG4bQh2vdIb1fAsCUXK41fGBzr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