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武器装备与作战技术的制约

中国自春秋以后,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从而导致了铁兵器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不过,尽管铁兵器的性能比青铜兵器优越,却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它们仍然属于冷兵器的范畴,在作战方面只利于近战杀伤,缺乏对城池、壁垒的破坏力。在这种情况下,防御的一方为了减少牺牲和避免在不利条件下的决战,普遍采取了据城固守和野战中坚壁筑垒的方法,能够以寡敌众。如《尉缭子》所言:“守法:城一丈,十人守之,工食不与焉。出者不守,守者不出。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千而当万。” 如果粮草充足,士气旺盛,守军通常能坚持很长时间。攻方即使兵力占有绝对优势,由于缺少有效的攻坚手段,也常常师老兵疲,久攻不下。三国时期就屡次发生过持久的城垒攻守战,尤其是在各座边防重镇,其结果往往是守方以少胜多,挫败了强敌的进攻。例如建安十三年(208),“孙权率十万众攻围合肥城百余日,时天连雨,城欲崩,于是以苫蓑覆之,夜然脂照城外,视贼所作而为备,贼以破走。” 建安十八年(213)曹操率大军进攻濡须,吕蒙“数进奇计,又劝(孙)权夹水口立坞,所以备御甚精,曹公不能下而退” 。建安二十四年(219)襄阳和樊城受关羽围攻,“时汉水暴溢,于禁等七军皆没,禁降(关)羽。(曹)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仁激厉将士,示以必死,将士感之皆无二。” 终于坚持到援兵前来解围。黄初三年(222)九月,“魏遣曹真、夏侯尚、张郃等攻江陵,魏文帝自住宛,为其势援,连屯围城。” 吴将朱然孤军应战,“中外断绝。(孙)权遣潘璋、杨粲等解围而围不解。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曹)真等起土山,凿地道,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怨意,方厉吏士,伺间隙攻破两屯。魏攻围然凡六月日。” 最终无计可施,只得退兵。太和二年(228)十二月,魏将郝昭拒蜀军于陈仓(今陕西宝鸡市南)。“(诸葛)亮自以有众数万,而(郝)昭兵才千余人,又度东救未能便到,乃进兵攻昭,起云梯冲车以临城。昭于是以火箭逆射其云梯,梯然,梯上人皆烧死。昭又以绳连石磨压其冲车,冲车折。亮乃更为井阑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填堑,欲直攀城,昭又于内筑重墙。亮又为地突,欲踊出于城里,昭又于城内穿地横截之。昼夜相攻拒二十余日,亮无计,救至,引退。” 景元四年(263)曹魏伐蜀,刘禅“召(阎)宇西还,留宇二千人,令(罗)宪守永安城” 。吴国闻蜀汉败亡,便派步协领兵西上,企图乘机攻占永安。“(步)协攻城,(罗)宪出与战,大破其军。孙休怒,复遣陆抗等帅众三万人增宪之围。被攻凡六月日而救援不到,城中疾病大半。” 在敌我力量众寡悬殊的情况下,罗宪仍然顽强固守,直到解围的晋朝援军前来。上述战例表明,“衢地”,即枢纽区域对战争的重要影响,还在于控制它的一方能够把当地有利的地形、水文、交通条件和城垒防御工事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难以摧毁的阵地。因此可以说,三国时期边防重镇的形成与长期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铁制冷兵器的性能及其作战技术的局限性而决定的。 FKN8/jnsz4jLV0VUcnX42J4mGN6O5rlIAplQz6Iuaim5N7pUeDJMWgUCjjOoD30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