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簡稱拼音排序)
1. “安明”,出自《明義士收藏甲骨文字》,許進雄編著,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1972年。
2. “村中南”,出自《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雲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
3. “存補”,出自《甲骨續存補編》,胡厚宣輯,王宏、胡振宇整理,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
4. “大墓”,出自《安陽殷墟殷代大墓及車馬坑》,劉忠伏、孔德銘著,載國家文物局主編《2005中國重要考古發現》,文物出版社,2006年。
5. “大司空刻辭牛骨”,出自《河南安陽市殷墟大司空村出土刻辭牛骨》,何毓靈著,載《考古》2018年第3期。
6. “大辛莊”,出自《濟南大辛莊遺址出土商代甲骨文》,方輝著,載《中國歷史文物》2003年第3期。
7. “德瑞”,出自《德瑞荷比所藏一些甲骨録》,雷焕章編著,臺灣利氏學社,1997年。
8. “合”,出自《甲骨文合集》,郭沫若主編,中華書局,1978-1982年。
9. “合補”,出自《甲骨文合集補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語文出版社,1999年。
10. “赫赫宗周”,出自《赫赫宗周——西周文化特展》,蔡玫芬、蔡慶良主編,臺北故宫博物院,2014年。
11. “花東”,出自《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雲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12. “懷”,出自《懷特氏等收藏甲骨文集》,許進雄著,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1979年。
13. “輯佚”,出自《殷墟甲骨輯佚——安陽民間藏甲骨》,段振美、焦智勤、党相魁、党寧編著,文物出版社,2008年。
14. “京”,出自《戰後京津新獲甲骨集》,胡厚宣編集,群聯出版社,1954年。
15. “旅博”,出自《旅順博物館所藏甲骨》,中國社會科學院甲骨學殷商史研究中心、旅順博物館編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16. “美”,出自《美國所藏甲骨録》,周鴻翔編著,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1976年。
17. “明後”,出自《殷虚卜辭後編》,明義士著,許進雄編,臺灣藝文印書館,1972年。
18. “南坊”,出自《戰後南北所見甲骨録》之“南北坊間所見甲骨録”,胡厚宣編,來熏閣書店,1951年。
19. “拾遺六”,出自《殷墟甲骨拾遺(續六)》,焦智勤著,載宋鎮豪主編《甲骨文與殷商史》(新二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20. “拾遺五”,出自《殷墟甲骨拾遺(續五)》,焦智勤著,載《紀念王懿榮發現甲骨文11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21. “屯”,出自《小屯南地甲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中華書局,1980年—1983年。
22. “西周”,出自《周原甲骨文》,曹瑋編著,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
23. “西周1號卜甲”“西周2號卜甲”,出自《試論周公廟龜甲卜辭及其相關問題》,董珊著,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北京大學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編《古代文明》第5卷,文物出版社,2006年。
24. “乙”,出自《殷虚文字乙編》,董作賓主編,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48年。
25. “殷遺”,出自《殷墟甲骨拾遺》,宋鎮豪、焦智勤、孫亞冰編著,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5年。
26. “英”,出自《英國所藏甲骨集》,李學勤、齊文心、艾蘭編著,中華書局,1985年。
27. “周公廟薄姑腹甲”,出自《論周公廟“薄姑”腹甲刻辭》,李學勤著,載《文博》201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