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社区心理咨询的意义和重要性

学习目标

了解社区心理咨询的重大意义和重要性。

社区心理咨询是指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遭遇重大灾难后,心理专业工作者对受灾人群所提供的应对因灾难引发的各种心理困扰、心理创伤,以及逐步恢复正常心理状态的所有心理帮助的途径与方法。

2008年汶川地震后,在2008—2011年,卫生部和其他政府部门、有关非政府组织、地震灾区和对口支援省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业务技术机构密切配合,引导、规范各方资源开展汶川地震灾后心理咨询,对缓解灾区群众的心理压力,延缓、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卫生部收集并分析了汶川地震3年来灾后心理咨询工作的有关信息,以便为将来突发公共事件的灾后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参考。将心理学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外心理学家呼声很高的一个议题。

习近平同志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讲:“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尊老爱幼、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都体现了中国人的这种观念。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一、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与矫正

青少年犯罪往往与家庭、学校、社区环境密不可分。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和程度不断提高,社区日益成为城市基层管理和社会生活的平台。社区规模越来越大,社区内因为各种原因失学、没有适合工作的青少年人数日益增加。还有的青少年父母离异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家,缺少亲人的陪伴,这部分人因为遭遇了生活中、学习上或者工作上的挫折而情绪缺少稳定性,他们是潜在的不安定因素。

对这部分人的心理安抚也是社区心理干预工作的重要内容。所以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展开的诸如挫折教育、人际关系处理、自我疏导、倾诉和排遣等活动,对青少年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有意识地培养其健全的人格有积极的意义。

在青少年犯罪的社区矫正方面,越来越多的相关部门,如法院、劳教所等,都在积极尝试社区心理矫正。如徐素娣等人对上海某社区的服刑青少年进行调查发现,具有抑郁感和焦虑感的人所占比例较大,其中,自认是失败的人占22%;认为前途一片凄惨的占11%;为所做过的事情后悔的占44%。

这说明,社区服刑人员面对生活方式的改变,不但要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极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怀和帮助。之后,通过组织管理干部开展心理讲座、组织社区服刑青少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咨询中心等活动,使很多矫正人员走出了人生阴影,并极大地促进了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

综上所述,社区心理咨询工作对社区失学、失业、失管及无业青年走出困境,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和价值意义非凡。

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

孙志红等对《住公寓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住老年公寓的老人存在大量的心理问题,孤独(67%)、抑郁(82%)、焦虑(20%)、强迫(13%)、敌对(15%)、精神质(31%),其中抑郁和孤独的比例最高。心理问题的几率差异显著( P <0.05),并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孤独高于女性( P <0.01),女性强迫高于男性( P =0);关于生活满意度,公寓老年人显著低于社区老年人。老年公寓的老人急需进行心理护理和心理咨询。

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痛之一,必须帮助居丧者认识、面对、接受丧失亲人这一事实,这是干预成功的第一步。居丧之初,往往存在否认的倾向,为了接受这一事实,需要对居丧者与死者的关系及其他有关事件进行回忆,必须鼓励居丧者表达内心感受及对死者的回忆,允许并鼓励居丧者反复地哭泣、诉说、回忆,以减轻内心的巨大悲痛。

居丧者在经受了难以承受的打击之后,往往无力主动与人接触,因此必须动员其亲友提供具体的帮助,可暂时接替居丧者的日常事务,如代为照看孩子,料理家务。必要时还需提醒居丧者的饮食起居,保证他们得到充分的休息,帮助他们分析事情的轻重缓急等,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三、帮助产妇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

产妇在产前过度焦虑和恐惧可导致一系列生理、心理反应。如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以及其他内分泌激素的改变,可致子宫收缩减弱,疼痛敏感、产程延长、出血较多,并进一步加重产妇的焦虑、不安情绪,从而成为产后抑郁症的促发因素。

产妇在分娩后心理退化,情感脆弱,担心会承担太多的母亲责任,以及由新生儿诞生而产生爱的被剥夺感,加上对孩子性别期盼过度等都会对她们的情绪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帮助产妇针对发生抑郁的原因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化解,改变错误的认知,充分发挥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可以增强产妇的自信心,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

四、提高对意外事故及灾难的心理承受力和应变能力

各种意外和灾难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提高对意外事故及灾难的心理承受力和应变能力极为重要。近年来,心理咨询正在成为继生命救援、物质救援之外的第三种重要救援方式,在救灾和重建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008年汶川地震后,心理咨询工作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立足国情、统筹兼顾、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对缓解灾区群众的心理压力,延缓、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有力地促进了灾区建立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充分地运行了“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精神卫生工作机制,成功地检验了政府落实和谐社会建设、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卫生职能的能力,为完善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设和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五部分指出:“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着眼于增强公民、企业、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把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突出思想教育内涵,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以相互关爱、社会服务为主题,深入开展城乡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建立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由此可见,党中央十分重视社会和谐,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方式在社会和谐中的作用。

五、社区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性

2011年11月29日,中纪委、中组部、监察部就关心干部心理健康、提高干部心理素质,发布了《关于关心干部心理健康、提高干部心理素质的意见》。当前,从总体上看,干部的心理是健康的,干部队伍的心理素质是好的。但同时也要看到,少数干部心理状况存在与形势、任务不适应的问题,有的出现心理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定的现象,甚至发生因心理问题导致严重焦虑、抑郁乃至非正常死亡事件,不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不幸,也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带来不利影响。

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心理应激因素日益增加,焦虑症、抑郁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逐年增多,心理应激事件及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时有发生,老年痴呆症、儿童孤独症等特定人群疾病干预亟须加强,我国精神卫生工作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目前,我国精神卫生服务资源十分短缺且分布不均,全国共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1650家,精神科床位22.8万张,精神科医师2万多名,主要分布在省级和地市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体系尚未建立。部分地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现、随访、管理工作仍不到位,监护责任难以落实,部分贫困患者得不到有效救治,依法被决定强制医疗和有肇事肇祸行为的患者收治困难。公众对焦虑症、抑郁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认知率低,社会偏见和歧视广泛存在,讳疾忌医多,科学就诊少。

总体上看,我国现有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及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需要。世界卫生组织《2013—2020年精神卫生综合行动计划》提出,心理行为问题在世界范围内还将持续增多,各国政府应当高度重视。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以健全服务体系为抓手,以加强患者救治管理为重点,以维护社会和谐为导向,统筹各方资源,完善工作机制,着力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健全患者救治救助制度,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维护公众身心健康,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全面发展。

到2020年,应普遍形成政府组织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家庭和单位尽力尽责的精神卫生综合服务管理机制。健全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精神卫生预防、治疗、康复服务体系,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卫生服务需求。健全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保障制度,显著减少患者重大肇事肇祸案(事)件发生。积极营造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提高全社会对精神卫生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公众心理健康,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到2020年,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协调机制应更加完善。省、市、县三级普遍建立精神卫生工作政府领导与部门协调机制。70%的乡镇(街道)建立由综合治理、卫生计生、公安、民政、司法行政、残联、老龄等单位参与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

到2020年,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基本健全。健全省、市、县三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服务人口多且地市级机构覆盖不到的县(市、区)可根据需要建设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其他县(市、区)至少在一所符合条件的综合性医院设立精神科。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相关工作。

到2020年,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紧缺状况应得到初步缓解。全国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量增加到4万名。东部地区每10万人口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量不低于3.8名,中西部地区不低于2.8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配备专职或兼职精神卫生防治人员。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师基本满足工作需要,社会组织及志愿者广泛参与精神卫生工作。

到2020年,严重精神障碍救治管理任务需有效落实。掌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数量,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到80%以上,精神分裂症治疗率达到80%以上,符合条件的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全部纳入医疗救助,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特别是命案显著减少,有肇事肇祸行为的患者依法及时得到强制医疗或住院治疗。

到2020年,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防治能力应明显提升。公众对抑郁症等常见精神障碍的认识和主动就医意识普遍提高,医疗机构识别抑郁症的能力明显提升,抑郁症治疗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0%。各地普遍开展抑郁症等常见精神障碍防治,每个省(区、市)至少开通一条心理援助热线电话,100%的省(区、市)、70%的市(地、州、盟)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发生突发事件时,均能根据需要及时、科学地开展心理援助工作。

到2020年,精神障碍康复工作要初具规模。探索建立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社区康复机构及社会组织、家庭相互支持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70%以上的县(市、区)设有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社会组织开展康复工作。在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的县(市、区),50%以上的居家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服务。

到2020年,精神卫生工作的社会氛围需显著改善。医院、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监管场所普遍开展精神卫生宣传及心理卫生保健。城市、农村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70%、50%。高等院校普遍设立心理咨询与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室)并配备专职教师,中小学设立心理辅导室并配备专职或兼职教师,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

刘义林博士寄语:心援助善举,功德利社区 成长促和谐,情绪可积极 人生有意义,何患路崎岖 试看天地间,博爱永不息

卡尔•荣格

(Carl Gustav Jung,1875—1961)

瑞士心理学家。创立了荣格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提出“情结“的概念,把人格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主张把人格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层。他的理论和思想至今仍对心理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著作有《心理类型》《金花的秘密及评论》《人及其象征》。 AS3LAewn/WYvjctCGAYTHWDWWp1aoK/Fp5SwKyQLIWtMpWwqS2/wX5wgl2TlQlx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