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 序

文学这根琴弦把古今神话有效地沟通起来了:积数十年的学习和经验,终于使我明白了这个道理。这个道理虽然并非高深,可是我却冥冥摸索探讨了几十年,今天才能较有把握地明确地将它说出。

神话固然不单纯属于审美范畴的文学,但神话的第一属性,却是文学,然后才是宗教以及原始先民用神话思维去探讨的其他多种学科,如天文学、地理学、哲学、历史学、动物学、植物学、医药卫生学、人类学、民族学,等等。神话在其产生之初,即在原始社会前期的活物论时期,是以动植物和自然现象为题材而进行创作的,此时宗教的观念薄弱,文学的涵意深厚,因而我们说神话的第一属性是文学,文学是和神话有生俱来的。

尔后,到了“万物有灵论”时期,人类开始有了灵魂的观念,同时相信万物也都有灵魂,在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原始巫术等宗教活动中,神话不自觉就成了宗教的奴仆,它身上便会沾染上许多宗教迷信的杂质以及用神话思维横向发展作科学探讨的变形学科的杂质,它原先固有的文学光辉在此时期自然便会隐而不彰了。但是,神话继续向前发展,终于还是会逐渐从混沌形态的多学科综合体中分离出来,首先是从宗教中分离出来,而还它固有的文学的本来面貌的。从神话发展的主线看,神话之所以为神话,是因为它姓“文”(文学),不姓“神”(宗教),并且也不姓“综”(多学科综合体)。我经过多年研究整理神话的实践和反复思考,才得出如上所说的结论。

固然,我们须要周密细致地研究处于混沌形态多学科综合体中的神话,因为原始神话的绝大部分是在这种状态中展示其存在面貌的,不这样不得神话之真。然而我们还须放开眼光,上下探索,看出神话的本质,始终在于文学,在于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文学。这是从人类心灵深处流露出的审美的因素,精神的升华,全世界人民都能在这当中找到他们共同的语言。不看到本质上是文学的神话在历史的长河中上下贯通,非仅限于原始社会的某个阶段(虽然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就不能得到神话之全。既真且全,这才是我们要研究并向群众推广的神话。

我提倡广义神话,广义神话就是放开眼光探索在整个历史行程中发展状态的神话。它一点也不排斥古典派学者对神话在发生时期所作的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毋宁说正是这些辛勤的、卓有成效的研究丰富了它的内涵。广义神话只是除此而外,还扣紧神话的文学本质,上伸下延,从它真正起源的时期,一直注意到它发展演变以至于今的时期,既见其真,兼顾其全罢了。

多年来我对神话所做的研究整理工作,是比较侧重于神话的文学属性这方面的。在工作的开始,也并没有什么高瞻远瞩的认识,只是暗中探索,偶然契合,神话的这根文学的琴弦无形中导引着我自上达下,以至于今,使我能纵观神话发展的全程,并且使我似乎有些豁然贯通,明白了广义神话和神话本身的文学属性并行不悖的道理。回顾以往所走的道路,虽仍有些小周折,但是总的趋向自信尚无大谬。

《中国古代神话》是1957年我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部继此书的简本之后增订出版的文学体的神话专著,以整理为主,研究为辅,夹叙夹议,将中国古代神话的大概面貌比较有系统地钩稽出来。书出版后,国内外的反应还不错:国内除商务印书馆而外,又经高等教育出版社及中华书局等出版单位重印了数版,国外则先后曾被翻译为日本、苏联、韩国等几国文字,闻世界语和英语的翻译也正在进行。我知道这并不是此书学术造诣高深的表现,只不过是神话中原有的文学琴弦发出了洪亮的声音,召唤了无分地域的中外读者,使他们对具有深厚文化基础的中国神话感到了兴趣。

但那是一部连缀神话资料碎片加以演绎使成为故事的书,虽然夹叙夹议,究竟是叙多而议少,重在整理而不重研究。只有当所集资料或有阙佚、或前后矛盾抵牾时,才由作者从叙述中探出头来,说几句他是如何弥缝、安排这些资料的,一般只是埋头叙写,不作惹厌的饶舌。在整理过程中,时时感到有些神话的团块(即集零散神话资料为一团的较大的构件),值得对它们作些较细致的梳扒和较深入的研究,而这种题外的论述,却是故事书中发挥不出也不适宜在故事书中发挥的。此念梗隔于胸,几经世事沧桑,不觉便过了将近二十年。

是十年动乱的末期,大的风暴已经过去了,还有些小的风浪时起时伏,但已和我干涉不大。我只把自己关在穷巷的一间小屋里,做些人笑其痴的《神话词典》的编写工作。然而资料来源相当困难,编写工作也就只好时作时辍。本书的初稿,就是在编写《神话词典》停工待料的间隙中勉力完成的。初名《中国神话漫谈》,子目概论二十,分论八十八,合共一百○八,适符梁山好汉之数。虽然解决了些神话团块中存在的问题,却也厌其丛杂琐碎,无心更作清理,便弃置至今,一晃又是十二三年。

现在各项工作,大致已了,家居稍暇,又将它从书橱中检点出来,翻看一遍,觉得也还有些意思,可以作为《中国古代神话》的补充,让它从研究角度来探讨中国神话的整理问题,使二书能互相依存,并行不废。因而又费了数月的心力,补充,删汰,修订细节,边抄边改,调整概论子目为十二,分论子目为八十七,合共得子目九十九:不充梁山好汉之雄,但存《易经》“未济”之实;又易原拟的书名《中国神话漫谈》为《中国神话通论》,取贯通而论之的意思,本书的面貌和微旨就大略于斯了。抄改既毕,聊赘数句,希望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出版单位予以出版,让它对爱好神话的莘莘学子多少有些帮助。

袁珂
1989.9.24
于成都 OiZBe6QTq1c7Ak3402ylqyBhEPw30NX2aa8/O8VRT2zOtezI/rPdfru0zrkI7ut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