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民国供给的经费

辛亥革命爆发后,经过几轮激烈交战,南北双方坐到了谈判桌上。经过南北两方代表反复磋商,最后达成清帝退位优待条件。《清帝逊位后优待之条件》共八款,涉及清室经费、私产的内容规定:“清帝逊位之后,其岁用四百万两,由中华民国政府付与。清帝逊位之后,其原有之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其中清帝岁用银400万两,议定待将来改铸新币后,“改两为元”,划拨银圆。

对于内务府大臣,袁世凯则指示,将来应改为供奉大臣,专为侍奉清帝之用。巨变之后,宫中一切状况如旧,只是不复往日的喧嚣。内务府中饱私囊也如往昔,只是收入减少,大有入不敷出之势。自走入共和之后,政界中人均将前清花翎顶戴、官服袍褂,废弃不用。只有内务府大臣及内务府大小司员、护军,均用清廷旧制,只是到了夏季时换戴凉帽。

内务府包衣,虽然属于上三旗,但一向被视为奴仆,属于旗籍包衣汉人。此上三旗的包衣汉人,必官至二品以上,有殊勋特赏者,方可列入八旗,谓之“抬旗”。在清室逊位条件中,也包括给旗人的优待。在八旗生计未筹定前,旗人俸饷仍旧支放,几百万旗人的粮俸,成为民国政府巨大的负担,加上清皇室的经费,每年耗费达千万两之巨。

辛亥革命之后,在发放旗人粮俸时,上三旗汉军包衣却未被纳入,“盖八旗人坚执成说,不认内三旗列入同等之故”。但旗人相当于户籍,而不是族籍,上三旗汉军包衣属旗人,不是满人。既然是旗人,照例也能享受待遇。为此上三旗汉军包衣纷纷向民国政府财政部抗议,要求补给粮俸。财政部全部予以驳回。该上三旗汉军包衣又找到“满族合进会”提出控诉,提交给大总统为其主持公道。一番交涉之后,又给民国政府开支上加上了一笔。

进入民国后,各方面还是有很多改变。如清室旧例,宗室子弟的纠纷,由宗人府处理,此后一概纳入法律,由法院审判。前清时期,内务府太监犯罪,旧例由慎刑司审判,此后一律归入民国法庭。所有各王公贝勒贝子等府第,均应遵守民国警察法令,一律详查,编入户籍。民国时已改用阳历,政府各部门行文均用阳历,只是在紫禁城内的内务府,还用阴历,并且使用宣统四年字样,被民国政府加以驳斥,严令改正。

此时刚进入民国,新政府财力艰难。隆裕太后曾派内务府大臣世续告知袁世凯:“申明优待经费,不妨从缓交付。”隆裕太后只是给民国表个姿态,宫内的各项开销已是日见局促,到了此年4月时,民国政府所承诺的每年400万两经费,仅给了14万两。徐世昌尽力催促,奈何政府部库之中,空空如也。

新政府未能兑现承诺,也带来了消极效果。此年10月,外蒙古呼图克图活佛致电袁世凯,询问如果取消独立,中华民国政府将给予何等优待。又称听闻前清皇室优待条件中,中华民国政府承诺的优待经费,至今未曾兑现。如果外蒙古取消独立,则恐中华民国政府不能实现承诺云云。袁世凯立刻回复,“极言谣传之不足信,且谓如果取消独立,则中国政府自当尽礼待之”

在袁世凯担任大总统期间,对清室优待经费尚能恪守承诺,予以发放。此时民国政府经费紧张,袁世凯通过各种途径,筹集清室优待经费,为此甚至一度自停年俸。袁世凯之后的历届民国政府,多不能按时发放优待经费,欠款成为常态。对于贫穷的中华民国而言,清室优待经费乃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当时的评论认为,中央政府财政开支首为军费,此外是各部行政经费,再则就是每月清室优待经费。

拨给清室的经费常常不能发放,无奈之下,逊清小朝廷不得不屡屡哭穷,索要经费,哪有当年稳坐大清江山时的气势。1918年,眼看着端午节即将到来,内务府中空空如洗,大有无米为炊之势。不得已之下,由内务大臣世续致函国务院,请务必于旧历五月初二日以前拨给优待经费60万元,以资维持清室体面生活。国务总理段祺瑞也是前清臣子,给了老主子面子。不过段祺瑞事先申明,现在中央财政紧张,只能先给40万。到了6月,清室又哭着过来索要经费,段祺瑞下令财务部迅速拨出优待经费333333元。看着此时逊清小朝廷的表现,不由让人感叹,真是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段祺瑞掌握权力的时期,尚能勉强给清室发放优待经费。至1920年段祺瑞皖系战败,新掌权的直系军阀对前清的感情,没有袁世凯、段祺瑞这么深,小朝廷又过起了干瘪日子。1922年时,有风声传出,民国政府将取消清室优待条件。此年吴佩孚入京,拜访大总统黎元洪时,就主张废除清室优待条件。

此消息传出后,逊清小朝廷很是惊恐,议定了三项应对方法:(一)数年来积欠清室优待经费,要求民国政府发清;(二)调查清室所有财产之价值,以谋自给;(三)关于经费规定以外之优待条件,拒绝变更。

为了应对清室优待条件被取消后的财务窘迫,逊清小朝廷搞起了小动作,将贵重财产移入东交民巷外国银行保管。经过清室内务府堂官钟某、绍耆和载洵、载涛等人操作,1922年6月3日(旧历五月初八日)开始,由西华门开进汽车三辆,入西新门内装载宝物,再运赴东交民巷外国银行,如此持续数日。

清室优待经费长期被拖欠,财用日匮,每遇年节开支,靠着变卖、抵押文物而勉强维持。溥仪此时出卖、抵押的,均为珍贵文物,如十二金编钟。乾隆八十大寿时,各省督、抚进贡有黄金编钟一套。溥仪手中缺钱,就将这套十二金编钟及金器数百件,抵押给了某外国银行买办,得洋45万元。十二金编钟价值远在45万元之上。1900年庚子之乱时,曾被八国联军抢去一个编钟,后以10万两的价格方才赎回。至于其余数百件金器,单以黄金重量而论,已值60万元左右。

如此坐吃山空,长久以往,小朝廷势将不支。为了开源节流,溥仪也开始整理产业,派人查验在奉天、热河、近畿三处的房屋田地,以备出租。对于宫中古董,雇专家加以鉴定,以免出售、抵押时吃亏。对宫中各项费用,开始严加核销,每年可节省下数十万元。“又以内务府积弊最深,决即行裁撤,而别设内务处管理一切,以清积弊,惟此事体大,究能实行至若何程度。”

溥仪将大量文物藏入外国银行,又将文物暗中拍卖抵押,激起了当时文人的不满。1924年3月,李燮阳等66人,联名提出质问书,限逊清小朝廷三日之内,答复陈宝琛、郑孝胥等串通溥仪盗卖文物之事。同时要求民国政府,根据法律,将清室手中的文物悉数提出,或交内务部派专员妥善保存,或交给博物馆,以供人民观览。

根据内务部拟定的《保存古物暂行办法》,凡国内一切古籍古物,均不得出售给外国人。清室出售的珍贵文物,大量流失海外,内务部不得不出来表态,要严加处理。内务部通知逊清小朝廷内务府,要求此后凡清室手中的古籍古物,非经民国内务部核准,不得随意移转出卖,并请将陈宝琛等变卖文物情况迅速查明汇报。

逊清小朝廷也开始四处活动,找人帮忙,竟然说动了当时颇有实力的大军阀,又通过大军阀运动了国务总理孙宝琦,请其帮忙通融。孙宝琦插手过问,责令军警机关、内务部不得过问清室文物事宜。此后清室又可以私藏、倒卖文物了。风头过去,京师就有消息称,不日清室又将有大批贵重文物出押或出卖,中外资本家纷纷筹集款项以备买入。

虽然在1922年做了一定准备,清室没有想到的是,清室优待条件的取消很快到来。1924年10月23日,当直奉大军在山海关一线激战正酣之际,本属直系的冯玉祥突然班师回京,发动政变,囚禁总统曹锟,以黄郛代理国务总理,并摄行总统职权。数日之后,在冯玉祥授意下,黄郛以大总统名义向溥仪出示《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宣布永远废除皇帝尊号,将其驱逐出宫,又将皇室优待费由原来每年400万元减至50万元,这实际上等于废除了优待条件。

冯玉祥一直痛恨清皇室,认为让他们留在紫禁城是民国的羞辱。早在驱逐张勋的战役中,冯玉祥就曾想把溥仪驱赶出紫禁城,但被阻止。这次北京政变后,借机将溥仪从宫中赶出,于是也就有了电影《末代皇帝》中溥仪落魄出皇宫的一幕。负责驱逐溥仪的是北京警备司令鹿钟麟。到了宫里,鹿钟麟问溥仪:“你愿意当百姓,还是当皇上?当百姓我们保证你安全,当皇上另外处置。”溥仪一听,马上表示愿意当百姓。鹿钟麟也不废话,说愿意当百姓就马上出宫。溥仪被驱逐出宫,带来的好处是,故宫博物院得以成立。溥仪出宫后,李石曾等人组织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接收故宫以及前清内务府所属一切财产,约集社会各界人士合力工作,于民国十四年(1925)十月成立故宫博物院。

就1924年的驱逐溥仪出宫事件,当时及后世有诸多争议,争议的中心在于,驱逐溥仪出宫,削减优待经费,是否违背法律?支持冯玉祥者认为,驱逐溥仪出宫,削减清室优待经费,并未违约,其理由有三:一、清皇室未依约迁出宫禁;二、溥仪参与复辟;三、溥仪愿做自由公民。

说清室赖在宫中不走,不是历史真相。实际上,清室一逊位,隆裕太后就提出,要搬去颐和园居住。1912年3月20日,前清总管内务府大臣世续拜会袁世凯时,提出隆裕太后想尽快移驻颐和园。 1912年3月25日,隆裕太后召见满洲王公及内务府总管,商议迁宫之事。最后议定,旧历四月初一日迁驻颐和园。世续随后又至总统府,请求拨付款项100万两,作为迁往颐和园的费用。袁世凯此时手中哪里有钱,竭力劝阻世续,谓大可不必多此一举。“袁总统仍极力挽留,词意恳挚,甚至泣下数行。”民国政府手中没钱,清室又有诸多事务牵绊,迁往颐和园之事最后不了了之。

到了1924年春,溥仪命郑孝胥管理内务府。郑孝胥主张履行条约,准备派庄士敦整修颐和园,并安排溥仪巡游颐和园。只是因为直奉开战,颐和园远在郊外,一旦兵火蔓延,恐有不虞,小朝廷手中又被财力限制,遂告中止。

至于张勋复辟时,溥仪年不过12岁,尚未“亲政”,属未成年人,自然谈不上法律与政治责任。且满人大臣,哪怕是铁杆保皇派,在复辟中基本未曾参与,内务府大臣世续始终拒绝参与复辟。在张勋复辟中,出力最巨的,却是张勋、康有为、雷震春、顾瑗这些汉人。

就冯玉祥取消清室优待条件,唐绍仪曾道:“认为此项条件有更改之必要,亦当以合法之程序表示其意。”通过强力手段改变优待条件,实如胡适当日所言:“这真是一件最不名誉的事。”到了1926年,冯玉祥宣布下野,并准备将国民军退往西北,自己前往苏联考察。溥仪乘机命内务府致函国务院,要求归还故宫及私产。国务院审核后认为:“民国十三年十一月五日之修正条件,并不苛刻,无再变更必要。”

此次以内务府的名义致函国务院,中间却又有故事。1925年4月16日,清室在景山西设清室办事处,取代内务府,管理清室经费及财产。待冯玉祥一走,1926年7月13日,溥仪又恢复内务府,命载润为内务府大臣。载润当即用内务府名义,以平行公函致国务院,要求点交故宫及其附属财产。

国务院轻率接收公函,又发交内务部办理,激起舆论哗然。新闻界纷纷主张,应照处置“谋叛伪机关”方法,处置此内务府,逮捕伪内务府大臣载润云云。同时指责国务院,接受所谓内务府平行公函,无疑是默认溥仪帝号。焦头烂额之间,国务院只能严厉训斥小朝廷。于是内务府名字再被取消,复改为清室办事处。

到了1928年,国民党北伐成功,躲藏在天津日本租界的溥仪,实际上已被遗忘。对于逊清小朝廷的优待条件与每年经费,自诩为革命政党的国民党,自然不会再拨付。为了管理清室内务府官房田地,国民政府财政部特意设立河北官产处,将逊清小朝廷管得服服帖帖。小朝廷一老实,地方上就有人不客气了。1928年9月间,有人抢占清室的官房和田地,擅立卖契。河北官产处致函溥仪时,称呼颇有意思——“溥仪先生,请多加留意,派人接洽处理”云云。

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准备扶持溥仪做傀儡。就在溥仪要离开天津之前,国民政府突然派人至天津劝说溥仪,称可以恢复优待条件,恢复帝号,每年全额照付优待费等。溥仪则愤恨地道:“国民政府早干什么去了?优待条件废了多少年,这才想起来优待,我这个人是不受什么优待的。”此后的溥仪,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R/btPmPrKlpRCCADN1qgwao4mVxU8WvSf5oDfL34MjwO+p4/Z87iKfcLIBOmTuK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