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磨叽:注重说话效率体现着尊重

孟非: 没成功不说明心不够诚、动机不够好。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每个人都希望花费最少的时间做出最多的事情。所以我们平常在与人交往时,能够重视说话效率,不把时间浪费在没有实际意义的话语上,既是对自己社交行为的负责,也体现着对别人宝贵时间的尊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遇到过一些说话拖泥带水的人。他们要么抱着一个良好的社交初衷,想用委婉的语气或者旁敲侧击的方式达到某种社交目的;要么碍于学识和修养、词汇量、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的欠缺,不能用最精准的话语一步到位地表达出心中所想。总之,只要他们开口,就会给人一种“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的感觉。这样的交流场面并不少见,对于社交而言是百害而无一利的。除非与你交谈的是与你关系非常亲密而在情感上能够容忍你慢慢表达的人,或者是性格出众而不计较你浪费他的时间的人,不然没有人喜欢花费大量时间接收很多无用的信息。

我们生活在一个一切事情都讲究速度与效率的快餐时代,当你与人交流时,只有处处为别人着想,干脆利落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意见或要求,用最快的时间使对方明白诉求并完成交流,才是切合社会实际、符合时代特点。我们通过各类媒体,看到或者听到过各行各业的很多优秀人士,他们说话时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干净利落脆”。他们能够用最少的语言最准确地表达观点、传递信息或者讲述故事,其中有学养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日常社交或者工作中,通过客观因素的“逼迫”和主观意识的重视,逐渐锻炼成了说话很有效率的人。

我们熟知的著名主持人孟非老师,就特别讲究说话效率。无论是在主持节目时,还是在接受采访的日常社交场合,他都能给听众一种特别干练的感觉。我们从孟非在2011年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的对答中,便能深刻体会到这一点。

《新京报》:有人认为《非诚勿扰》进入了调整期,话题渐趋温和,不再那样劲爆。

孟非:我不觉得进入了某种调整期,起码我们不这么认为,但是观众的感受我们不太知道。某种话题的出现是和某种类型的嘉宾出现相关的。这种话题会阶段性地、因报名嘉宾的不同而出现,并不是我们事先想要做什么话题而操作的。

《新京报》:有些女嘉宾太过表现自己,会被质疑是冲着出名来的。

孟非:我拿什么判断她是想找男朋友还是想出名?我们不能因为我们个人判断她是想出名的而拒绝她。只要符合单身的条件,节目对所有人敞开大门。出名也许是一种结果,是她来找男朋友之后的一个事实,或者说是一个副产品。

《新京报》:有的嘉宾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反而遭到质疑甚至炮轰。

孟非: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机会表达真实的自己,我们也鼓励这样做,但是毕竟真实的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为什么节目要有主持人呢,我们要有审片呢,就是这个原因。

《新京报》:在主持过程中,会掺杂个人的情感偏向吗?

孟非:我尽量不表现出来。对某些男女嘉宾的观点,有明显不认同的,我也会找一种合适的方式表达,我们要讲导向。

《新京报》:《非诚勿扰》的成功率如何?有媒体报道称牵手成功的嘉宾仅有一对结婚了。

孟非:我们自己都没有统计过!我认为的成功率,就是牵手率,从节目播出到现在大概是在24%、25%,我也不知道高不高,因为没有参照比例。我们只是提供一个交友平台,成功率不说明什么。没成功不说明心不够诚、动机不够好。

《新京报》:节目有想法去做这方面的跟踪反馈吗?

孟非:了解这个东西的意义在哪里?他们是一出门就领证,还是掰了,都可以,他们离开之后跟我们没有约束关系,而且他们也没有结婚了要告诉我们的义务。我们不愿意把节目做成电视直销的那种:“啊,我们成功率高,你们快来报名吧!”有点儿恶心。

《新京报》:生活中,你会为亲友解答情感困惑、指点迷津吗?

孟非:我绝对指点不了迷津,这是乐嘉老师爱做的事情。

不管孟非回答的是有关节目质量本身的问题,还是节目在社会上产生的一些影响的问题,或者是他本人对节目的感受与看法的问题,他都能够用三两句话回答出来。更重要的是,他的回答并没有因为用语较少而有丝毫敷衍和搪塞的意思,每一句都是针对问题给出的有实际意义的话。比如记者提到有些嘉宾参加《非诚勿扰》是为了出名而来,这样的问题本身是不利于栏目方和栏目的,但是孟非并没有像很多人一样,一听到哪怕一丁点儿与自身利益相关的风吹草动就长篇大论地去做解释,而是直面问题本身,不但回答清楚了这档栏目设置的真正目的和宗旨,而且合理表达了对于之前出现的那些不良现象和言论的看法。从整体上来说,孟非对记者所提到的嘉宾是否为出名才参加节目一事在社会上引起的讨论做出了最好的评价,也表达出了一名主持人最该传达给广大观众的想法,没有一句绕弯和多余的话。

同样是2011年,孟非在接受腾讯娱乐频道记者采访时的对答话语,也能明显看出他说话不磨叽的风格。

腾讯娱乐:你介意别人把你定位为娱乐主持人吗?

孟非:我不觉得我是哪一类主持人,我就是电视台的一名员工,领导需要做哪个类型,我就做哪个。我做过很多节目,有成功的,有不成功的。我很感谢观众,成功的主持人最应该感谢观众,观众给了他机会。

腾讯娱乐:节目做到一定时期,就会出现瓶颈或者其他的问题,你现在主持的两个节目有遇到什么问题吗?

孟非: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只要观众还愿意看,就没什么问题,等都不愿意看了,就有问题了。

腾讯娱乐:之前你说过如果观众只喜欢主持人的话,那是主持人的失败,但是很多观众看电视是冲着你去的,你不觉得这是你的个人魅力吗?

孟非:感谢观众的好意,大家很疼我,但是我觉得,一个成功的节目,主持人应该是其中一个符号性人物。过分膨胀或者谦虚,都不是实事求是。

可以看出,孟非在回答每一个问题时所说的话都非常简练而到位,有时候甚至比记者提问时所说的话还要少。当然,我们提倡说话不磨叽,注重说话效率,既为自己也为他人节约社交时间,并不意味着一刀切地鼓励大家少说话,而是说,当你可以用几句话清楚表达意思的时候,尽量不要因为各种没必要的因素而考虑过多,致使自己的话语太烦琐而显得累赘不堪。

从本质上来说,说话不磨叽与话语的多少是两个层面的概念。有的人因为性格使然,可能相对比较沉默,而他在与人交流时,又因为不经常锻炼说话水平而使得口头表达能力相对欠缺,于是在表达观点和陈述事实时,虽然说不了几句话,但是句句都似乎拖泥带水,一点儿都不干脆清爽。有的人可能会根据不同的问题与社交场合,说不同数量和分量的话,但无论话多话少都不影响他的说话效率:话多的时候必定是需要表达较多的意思,话少的时候也一定是说清楚了想表达的意思。我们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片段,就能够深深体会到。

当诸葛亮到江东游说东吴联合抗曹时,初来乍到就受到了群儒围攻。其中面对东吴资深名士张昭的讥讽时,诸葛亮结合蜀国以往诸多国情实例,详细做了对答:“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尪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与张昭等几人辩论完之后,面对薛综所说的曹操已经天下归心的言论,诸葛亮“厉声”反驳,虽然话语不多,但句句掷地有声,对东吴群儒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不足与语!请勿复言!”当诸葛亮说完后,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

诸葛亮与张昭和薛综的辩解,仅从话语多少上来看,差别的确很大;但如果仅从话语多少来判定诸葛亮说话是否啰唆,显然是错误的。诸葛亮对于张昭的讥讽之所以能够有理有据地细致辩解,是因为张昭针对的是诸葛亮本人自比管仲和乐毅这些古代大贤,但却在一开始并没有为蜀国取得明显的治国和打仗成效的事,所以诸葛亮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讲述清楚,如果少了哪怕一个要点,都可能打不开东吴儒士的眼界,影响到未来孙刘双方的结盟计划。因此诸葛亮虽然说了很多话,但却没有一句不该说的话。同时,在对待薛综的问题时,诸葛亮草草几句了事,并且在最后直接告诫对方不要继续说下去,是因为薛综所说的内容直接违背了当时甚至整个历史事实该具有的现实原则。因此,诸葛亮虽然只说了短短几句,但他一针见血地反驳,已经表明了立场,起到了效果。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话语的多少与说话效率的高低并没有直接关系,而且,如果在需要大力论证或者解释的时候,你放弃了机会和权利,这并不叫说话讲求效率,只是呆板地败给了“效率”这个生硬的概念;同样,如果在几句话就能理清或者需要点到为止的时候,你偏揪住“远交近攻”不放,摆出不吐不快的架势,那更与说话效率没半点儿关系了。无论哪种情况,不管你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之举,都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尊重听众、浪费听众时间的事实。

因此,在现实中应多注意说话效率方面的主动自我提升,使自己传达给别人的信息既准确又快捷,节省自己表达的时间,节约他人倾听的时间,不纠缠、不磨叽,才是创建良好、和谐、高效的话语环境的基础。 5QJS5aDEAoewo8E1HZAfh9492kqkxLP7eQ0YNXVfGrnQJfn5cLqqZRQGMZdtyEv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