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不小心把手段当作目标

以前,在读这段的时候,我不太了解其意。现在,我发现庄子根本就不是一个推崇“无用”的人。

“无用”这句话很容易把我们引入歧途,好像“无用”就是待着,尽可能地待着。不是的,那只是手段。终极目标还是要通过没有攻击性的、谦逊的,甚至是显得没有价值的、在自尊上毫无帮助的生命状态来达到—活着—在这样的目标之下,你可以选择“无用”或者有一点点用,比如成为一棵社树。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不小心把手段当作目标,而“无用”只不过是手段—比较标配的方法之一,本身并不是目的。

我听过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一段分享,他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慈悲、欢喜、吉祥、自在、善恶,甚至所谓一些佛教里用的‘轮回’,都是不了义的。”相对于了义而言,不了义,讲的是在相对世界里面讨论的问题,但终将有一天,我们要超越这种相对时间,去到了义。

我就很好奇地问他:“什么叫作‘了义’?”他说:“就是解脱”。我又问:“那么,怎样才能解脱呢?”

他沉默了一下,举了一个例子:“佛陀在正悟的时候,是无语的,说不出来的,因为一说就必然会落入到某一方面去,就偏狭了。而将其涌在喉咙的那种状态是中立的,是知道无所谓不存在的。”

但是,我还是继续问他:“到底什么是‘了义’?”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说:“我努力试着说说,‘了义’大致是你知道世界唯一的确定性就是不确定,你知道世界的意义很可能终究是无意义的,是涅槃寂静的,是诸法空相的,是你不需要被一切所束缚和绑架的,甚至不追求快乐的。”

所以,他有本书就叫《不是为了快乐》。

在小梁看来,真的很是欢喜,因为我在他分享的这些东西里面,看到的全是《庄子》中提到的话题。于是,一个新的问题就来了。

如果开心也没啥意思,吃肥肠也没啥意思,就像《武林外传》里面的一首歌唱的“你是不是饿得慌呀,呀呵依呵嘿你要是真的饿得慌,湘玉给你熘肥肠,湘玉给你熘肥肠”。如果连熘肥肠你都觉得没意思,那解脱又有什么意思呢?

我告诉你,其实还是有意思的。

一个痛风病患者会告诉你:要是你真的不能解脱和超越对熘肥肠的执着,那么就算认识全中国最好的医生、吃最好的药也没用。

这个故事就是讲一个道理—真正最大的“用”就是要超越这一切,并且了解这一切都不会给你带来不快乐—快乐倒不一定是值得追求的事情,就像那棵栎树所说,世人认为的“有用”是能够做桌子、做板凳,但这些没什么意思,甚至“无用”本身的名号也没有什么意思,这都只是为了追求一种叫“长生久视”的状态。

庄子几乎用他的思想做到了这一点,不是吗?虽然他已经死了,但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对于这则故事,南老总结出这段话:“我们还在研究《人间世》,还没有跳出人世的范围。在庄子的观点,就是告诉我们怎么样处事做人。老子处世为人的方法,就是‘曲则全’三个字,拿现在的观念,也可以说是为人处世的一种艺术。”

拥有那些大家都希望拥有的东西,

将会成为一个很大的负担。 swHc+8L+cSrvINtxxxdWiwJYEqiCOUup3oFLFtcxno5IYhAyNwtmOLEQ8snRHqC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