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同事—小智哥,他有一天给我讲他家的狗相当调皮,一度让人崩溃,于是家里人把它送到专业教练那里。教练说他家的狗体能好,先放养一周,让它七天内能够天天释放天性再说。于是,就开始了大时段奔跑放养。结果,狗狗到第二周突然变得非常听话—“温良恭俭让”。
狗且如此,更何况人呢?其实,绝大部分人这辈子没有活得很好,主要就是其天性—动物性没有释放完,毒没有排空而已。
在你我身边总会有一些小时候在大山里或在农村长大的人。如果他们后来学习不错,也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的话,你会发现他们童年那些捉过蜻蜓、下过河、摸过鱼、掏过鸟蛋的生活是多么令你羡慕,而他们讲起这些经历也是那么地幸福。
我在做《生命》系列访谈的时候,采访过一位台湾的哲学家。他跟我讲了他在抗战时期的经历。那时,他们一家人颠沛流离,一路往西撤,因为日本鬼子就要打过来了。他说,就算是在那样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偶尔片刻的宁静也会让人感到很幸福(那时的乡村仍然有池塘、蜻蜓和青蛙)。
作为一个后来成为影响力遍布世界的哲学家,他认为在战乱的童年时代,在那些宁静的夜晚听到的蛙鸣声,看见的红蜻蜓交配的样子、蝌蚪游来游去的情景,甚至驴发情时兴奋的神态,构成了他人格当中最重要的一环。
有一年,正安私熟做了一个挺有趣的课程,组织一帮4~7岁的小朋友去西双版纳。其中一个环节就是要求他们在傍晚的时候穿越一片原始森林。当时,天色渐黑,绝大部分小朋友非常害怕,因为那不是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
我儿子也参加了那个课程,开始的时候,他非常害怕,必须牵着大人的手。后来,他慢慢地放开大人的手,学会独自在原始森林里面走。最后,穿过那片原始森林的时候,他的兴奋和快乐,绝对是电子游戏给不了的。更重要的是,在未来他成为大人的时候,这段经历将极大地滋养他的生命。
将来,你肯定很难回想起小时候玩某个游戏的情景,或者某款电子产品带给你生命的影响。但是,如果在你生命的深层烙印当中,有过一些与大自然更加亲近的状态,那么,你可能会成为一个更有魅力的人。
有趣的是,像我们这些成年人该如何看待这一切?
我那位参加过身心灵课程的朋友说,他后来还去了非洲。当他坐着热气球目睹狮子是如何捕食一头羚羊并把它吃掉的时候,他突然产生一种强大的自由感—终于理解了在温情脉脉的、文明的社会的底层,仍然是丛林法则在决定着一切。如果一只既不会咬也不会跑的动物活在世间,其实也是一种悲剧吧。
这恰恰就是庄子分享给我们的一种态度,活着并不是要隐忍,而是要了解、观察并接受自己天性的一面,然后再疾驰,发展出不对抗的性格,最后发展出自己社会化的一面。
有机会就带你的孩子去非洲,起码去广州动物园看一看吧。
很多时候,
我们都会不小心把手段当作目标,
而“无用”只不过是手段比较标配的方法之一,
本身并不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