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个有价值的人,可能仅仅是因为他没有习惯性对抗的心智模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一些人总是喜欢跟别人对抗。无论你说任何事情—哪怕他们受过很好的教育,他们都会点头说:“是的,但是……”

他们的重点是“但是”后面的内容,他们就是要显得跟你不一样。这就是“我嗔”。“嗔”就是对抗的心智习惯,可以称之为“习惯性对抗”。

儿童教育,不仅是要教育他们如何进入社会、如何学会谋生的技能、如何发现自我、如何证得空性……最重要的是,起码让他们不要建立起对抗性的习惯。

据我的观察,在某些家庭里面,妈妈总是扮演正直的角色,会和孩子有对抗;爸爸比较“狡猾”,因为工作忙,他们总是抓紧时间用各种方法来跟孩子玩乐,互为“玩具”,或者和孩子跑出去,到外面玩耍。

所以,一旦有事儿需要沟通的时候,孩子和妈妈之间就可能以对抗的方式来进行,而他们和爸爸就对抗不起来。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悄悄地被高智商和高情商的父母引导进入一个更好的生命状态,而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形成所谓对抗性的心智模式的话,他长大之后就是一个活得不那么纠结的人。

有很多自作聪明的人,就是喜欢说“但是”来有意无意地刷存在感,为了跟别人不一样,为了对抗而对抗,所以他们屡屡受到反作用力的伤害。

想想看,如果有一个人在你面前总是以开放的态度接受你的想法,然后慢慢慢慢地你发现自己所说的话和所想的事情,居然如此深刻地受他的影响而不自知,你难道不觉得那个人很厉害吗?

有一位IT公司的老总,在通常情况下,他都不以批评、呵斥、棒喝等方式和他的下属进行沟通,但最终他总能够让同事们找到一条双方都认同,而且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道路。

一开始,大家都认为这是因为老板性格很好。后来,大家才知道也许是他的原生家庭引导他成长为一个没有太多对抗性的人。

从理论上来说,如果我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庄子》并理解这个故事的话,我们这一辈子是很难去讨厌或者憎恨一个人的,因为我们没有这个习惯。

如果有一个这样的朋友在你身边,哪怕他不会开车,哪怕他长得不是很好看,哪怕他的能力不是很强,但他的温和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他真的不知道怎么跟你对抗,他只是暖暖地、温和地与你融洽相处。但是,慢慢慢慢地,他用自己的方式跟你调频,成为与你达成共识的人,你得多喜欢这个人呐!

这和技术变革有关吗?这和科技发展有关吗?这和O2O有关吗?这和EMBA有关吗?没有关系。

一个有价值的人,可能仅仅是因为他是一个没有习惯性对抗的心智模式的人而已。这种人,想要不成功,都难。 /nxPvn5hWW8YFrdnBRaOuUQxrJ0UWYzzrBrpgDFfZnU6IW34vesk0kRpeYTRjTH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