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切交流的本质都是“先迎合,后引导”

颜阖在去做卫灵公太子的老师之前向蘧伯玉请教,如何与这个“小野兽”相处?在古代,这是个案;在今天,这就是普遍现象。我们如何与家里的“小野兽”相处呢?儿童教育的本质在哪里?

蘧伯玉开出的方子很有意思,他说:“如果他天真烂漫,你就跟他一起天真烂漫;如果他愚钝无理,你就跟他一起愚钝无理;如果他放荡不羁,你也跟他一样放荡不羁;然后,再慢慢地把他引到正途。”

此话怎讲?一言以蔽之,一切交流的本质,都来自六字箴言“先迎合,后引导”。

我听说市面上有一种脑波助眠的仪器。在睡觉的时候,每个人的脑波应该在某个频率—假设是B频率,那么人清醒的时候就是在A频率。

这款设备的原理就是先检测人的脑波,比如测到的是A频率,设备就会先用A频率与你现在清醒的状态合拍。不知不觉中,两个频率就合成了。然后,它一点一点地调,慢慢慢慢地,调到该睡觉的B频率上。你是不是觉得这款设备的原理与蘧伯玉讲的道理类似呢?

现在回想起来,对我影响较大且真正教导我的,都是在小时候能够跟我玩儿到一起的人,我们互为知己。我与一位年轻的长辈(类似于表哥或堂哥)的关系就是这样。

小的时候,剪纸和“火柴盒”是我们经常玩儿的东西。剪纸就是把《三国演义》画册里面的人物—比如骑着马、拿着刀的关羽—从纸上剪下来。我们互相吹对方的剪纸,如果谁剪的“刀”砍在了对方人物脸上的话,他就赢了。那时候,如果一幅剪纸的马大、人小,且棍棒很长,那真的是一件非常厉害的“武器”。

“火柴盒”其实不是真正的火柴盒,而是烟盒。把烟盒的纸叠成有点儿弯的船形,然后拿手去扇。如果谁把对方的“火柴盒”扇翻过来的话,就算他赢。现在,这些最好的东西都不知道去哪儿了,但在那个时候,我极其珍惜它们。

我那位年轻的长辈常常和我分享他最好的东西。所以,我心里对他既喜欢,又崇拜,又亲近。后来,他跟我讲的很多东西都深深地植入我的脑海,直到今天,仍然在这本书中发挥作用。

由此可知,儿童教育的开始并不是去教育,而是首先让成年人成为儿童。

有很多貌似“弱智”的游戏,你觉得玩儿起来没有意思。但是,如果和儿童在一起玩儿,那就很有意思。因为他们会认为,你跟他们是一“国”的。

从前,有一个王子疯了,他躲在柜子底下,认为自己是一只鸡,他要像鸡那样生活。对此,所有医生和老师都束手无策。这个时候,来了一位远方的高人,他说:“我来试试。”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跟鸡一样发出“咯咯咯咯”的声音,然后走到王子面前跟他交流:“他们都不知道,其实我也是一只鸡。”于是,这两只“鸡”就开始聊起来了。一开始,王子感觉自己不被他人理解,所以充满极其强烈的愤怒和对抗情绪—世人皆人,唯我是鸡。

然而,在强烈对抗的时候,他发现有一个同类。于是,他就跟这个远道而来、号称也是“鸡”的人相谈甚欢。聊着聊着,这只远道而来的“鸡”居然拿了一件人的衣服穿上。

王子问:“你怎么能够穿人的衣服呢?”那人说:“嘘,我骗他们的。虽然我是只鸡,但我可以装作人,跟他们玩儿,你也试试看啊。”

之前,王子已经把衣服全脱了,身上披着羽毛,觉得还挺好玩儿的。现在,他听从这只老“鸡”的意见,穿上了人的衣服。

后来,那个人又说:“我们也可以吃一些牛排或其他动物的肉。”王子说:“鸡怎么能吃肉呢?”那个人就煞有介事地对王子说:“作为一只体验各种生活的鸡,应该了解一下人是怎样去感受生活的。”

于是,慢慢慢慢慢慢地,这个认为自己是一只鸡的王子被带了出来,重新“演”了一个人,最后还自鸣得意地觉得“我就是一只长得像人的‘鸡’”,到最后他也分不清楚自己到底是长得像鸡的人还是长得像人的“鸡”。时间长了,他也就回归了人类社会。

小梁认为,这个故事非常具有代表性。开始的时候,你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就会心生对抗。

如果有一个人说,他跟你是一样的,他和你一起共同对抗这个世界,然后慢慢慢慢地让你去理解并融入这个社会,或许时间长了,你也就真的完成了这个过程。其实,这就是儿童教育的本质。关键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对抗。

其实,所有对抗和恐惧都是心智习惯。习惯性的恐惧就变成了“恐”,习惯性的对抗就变成了“嗔”。 8ILfbVRRVhuoNyGMPHobckwyEZrgOmEUexZkZkQzbjaexbJD3Gfozp6/G+s1NZ2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