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理解人心的多变和险恶,不抱怨

继续往下读孔子和叶公子高的对话,我们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孔子对于同样的问题给颜回和叶公子高两种不同的答案呢?我想,可能是因为孔子有因材施教的习惯。

其实,在《论语》里,他也说过“有教无类”,但还是要“因人而异”。孔子很了解颜回,知道他生性敦厚仁慈,内心有强大的道德自我约束力,智商也很高。所以,颜回只要人在那里,即使他什么都不做,也容易让别人产生“自己是坏人而颜回是好人”的感觉。

而叶公子高呢,他本身是外交官,比较善于沟通协调,甚至有强大的“小宇宙”,联想力也很丰富。我们知道做外交官的人大都善于察言观色,具备“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能力,他和颜回的区别是,他太懂人性的恶—当然,我指的是古代的外交官,这些都是他们的职业素养。

因此,孔子给他们提出两种貌似不同的建议。让我们看一下孔子后来追加给叶公子高的建议吧。

他说:“当皇帝的人,自我存在感是很强的,认为世界因他们而变。所以,他们对于喜欢的就很喜欢,对于自己不喜欢的就很暴躁。而你在齐王、楚王两个诸侯王之间传话的时候,切记不要过于投其所好,因为你不知道自己的表达是否真的恰当。幕后委托你的人,和你需要前去沟通的人,他们的想法都非常危险。他们可能在沟通时希望你这样,一旦你真的这样做了,过两天他们的想法又变了,但他们不认为是自己的错,反而还会认为是你的错。因此,你只需要做一个转述就可以了,不要添油加醋,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加入过多自我主观意识,把话传到即可。”

在没有电话的古代,使臣的角色非常重要。同样一句话,以不同语气讲出来,可能传递的信息就会不一样;同样一段话,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以及说话的节奏不同,都会让对方产生不一样的联想。

在古代,一个使臣在自己传递信息的两国可能都会建立功勋,使两国实现共赢。但是,双方也有可能因为使臣的沟通而产生隔阂。虽然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但有些时候因为使臣不够恰当的语言,致使君王生起气来直接把使臣杀掉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派使臣出使的君王,还可能会听信旁人的添油加醋,说使臣在别的国家是怎么说的(一般情况下,君王会再派一个人从旁边观察使臣的一举一动)。旁边观察的人反馈回来的信息,就会影响到使臣回来后的命运。总之,使臣是一个非常危险且微妙的职业。

孔子给叶公子高的建议是:请做一个好的“超导体”—按照本来的意思,不添油加醋。他的原话是:“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死!夫子其行可矣!”

意思是,做人臣子的,固然有不得已而做的事情。但是,只要尽力按实情去办,不顾及自己的身体,自然不会起贪生怕死的念头。

在这两段对话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智慧就在于他深刻地理解人心的险恶,甚至对于这种险恶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因为这就是实情,就像老虎要吃兔子一样。

分享一个我儿子小时候最喜欢的故事:一只兔子在解手。突然,一只狗熊走了过来。兔子对狗熊说:“狗熊,你也解手啊,你有纸吗?”然后,兔子从衣服兜里拿出一张纸把屁股擦得干干净净,高兴极了。这个时候,狗熊拉完了,它一把将兔子拿过来擦屁股,之后就把兔子扔了。

每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儿子就哈哈大笑。不过,我告诉他,这是正常的。对于一只狗熊来说,它想都不想就拿兔子擦屁股,又软、又舒服、又干净。对于这件事情,你有什么好抱怨狗熊的不道德呢?它不讲仁义礼智信、不讲规矩、不为兔子着想……一切都没有意义,因为它是一只狗熊。

对于那些很不靠谱、显得人心很险恶的事情,你一点儿也不需要抱怨、生气。试着想一想,从大概率事件上来说,当这只“狗熊”蹲到你身边的时候,你擦屁股并跟人家说“我擦得很干净”,这是你的蠢,狗熊做什么都不是狗熊的坏。

同样,孔子也是用这种方法来告诉颜回和叶公子高:“那些诸侯君王的内心变幻莫测、喜怒无常,这不是他们的错,但如果你不了解这些,那就是你的蠢。”

但是,在了解“人心惟危”之后,孔子对他们的不同劝诫来自对这两个人性格的洞察。他很清楚颜回是什么样的人,叶公子高是什么样的人。 qPNvdfnxn+zmECkVIbN5AewpojI4kvGVMOld3jdA+Fiwb93b3e47j5i8kqTb187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