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做人做事,不要老想着去证明“我是谁”

《庄子·内篇》的前几篇,《逍遥游》讲的是人如何在内心突破自我局限的问题;《齐物论》讲的是世间万物如何相互咬合后共同形成统一场;《养生主》讲的是人如何在宇宙中游刃有余,并让自己的生命之火薪火相传的方式;而一到《人间世》就开始接地气了,讲的是人如何在世间不受伤害的秘诀。

颜回要去卫国做个不大不小的官,他的老师孔子担心像他这样能力品格都极其优秀的人会在世间受到折磨,于是对他谆谆教诲。

你看,庄子就是用这样一个故事提醒我们,一个觉得自己相当不错的人,要如何面对人心难测。

人总是觉得自己了不起,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有原因的,自己付出的努力多于常人,甚至有人觉得自己其实很漂亮,只是没有PS照片或者整容而已。还有,每一位母亲都觉得自己教育孩子是成功的,每一位父亲都觉得自己在外面为家庭打拼不容易……这些都是人心的惯性。

孔子希望颜回在去卫国的时候,要做好斋戒。身体的斋戒约等于辟谷,而“心斋”就是放空自己的心,不带某种成见(习惯),甚至不带自己隐隐的傲慢去证明什么。

说到此处,颜回说他心斋若干时间之后,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自我。为什么颜回会这样认为呢?因为他放空了。

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就像你便秘很多天,突然有一天不知道什么原因,一下子放空了,感觉从胃以下的部分都是通畅的。这时,你有没有一种两眼放光、身轻如燕的感觉?

颜回放空的是“心”,就是自己的意识。当一个人没有怀揣着想要证明“我是谁”的念头时,自然而然就会用心若镜。无论多大的内存,不管多少G还是多少T,它的存量总是有限的。唯独一面镜子可以将整个宇宙包容进来,来者不拒,去者不留,视为“用心若镜,不粘连”。

孔子看到颜回这样的状态之后,就开始给他讲更加具体的事情。作为一个在官场上游历多年,饱尝挫折的“老江湖”,他跟颜回说:“你进入卫国境内,不要因为想求得虚名而去感动卫国国君。卫君听从你的话时就说,不听时就不要说。不要因为说了什么话而留下把柄,给人可乘之机,可能有一些你的潜在竞争对手,会用你的话去跟卫君说:‘你瞧,这个颜回,他居然用为你好的名义在破坏卫国的根基。’千万不要让这种人有机可乘。”

对于“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这句话,南老曾说:“你还是受外界牵引的,这个‘名’字代表了外面的事理,一切事,一切理,一切外物,都还能够牵引动你。”

孔子告诉颜回要到不得不说的时候再说话,这样就离大道不远了。 WBTzR93C8R1RVWaQ/4dGtBRFQ+IqUsrfnTVvozf0eR4/lU7b6JpVbtm41svTSmB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