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们的所有痛苦,源自没有把自己放空

这段对话中的“心斋”,意思是让自己的意识放空。而庄子这位“编剧”,居然借孔子的口讲出这样的修行法门,真让我不得不发出深深的赞叹—我甚至觉得这一段是后来孔门的人改写的。

但是,我又觉得这样的想法太虚伪、太不应景。为什么我们不能相信这就是庄子向孔子的致敬呢?总之,在《人间世》里,庄子借孔子的口对颜回说:“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那么,什么叫作“虚而待物”呢?南老对此的注解是:“虽然内心虚灵,但与外面物理世界还是相对待的。这是第一步的修养,你先能够达到内心的虚灵就对了。”

举个例子,某人做营销很成功,是营销总监,后来被人挖到另外一家公司做营销的VP。在新公司里,他做设计、调研、广告、危机公关……好像也都很有章法,但他自己总觉得不对劲儿。

原来,他后来的这家公司根本就不是市场驱动的公司,而是产品驱动的公司。那么,也许在产品驱动的公司,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把以前那套组合拳迅速熟练地打起来,而是去学习像产品经理一样研究消费者,研究其使用场景和使用习惯,并成为产品经理的好朋友,甚至互相分享对消费者的洞察。

其实,我们刚刚到一个新环境的时候,所有的痛苦都源自没有把自己放空。如果别人不提醒的话,你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不空”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随身携带过往的认知和经验。

试想一下,假如你去见男朋友的父母,无论你来自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你都要把自己的习惯放下。就算你原来在自己家里不洗碗,不给父母盛饭盛汤,吃完饭之后斜躺在沙发上玩手机,父母还得把银耳羹送到你的手里……如果带着这种“惯性”去他家,你会怎样?

我有一位朋友,他以前爱在大排档吃饭。每次吃完饭后,他嫌拿牙签麻烦,就“啪”地一下掰断一根筷子,直接用掰断的筷子剔牙。后来,他交往了一个“大家闺秀”女朋友。

这一天,他穿着笔挺的西装,把头发梳得油光发亮,去女朋友家吃饭。一开始,他和女朋友的爸妈聊得还算不错。吃完饭,他习惯性地,把筷子“啪”地掰断了。当时,老两口都吓傻了,心想这孩子疯了吧。我那朋友手里拿着一根折断的筷子,心里只能默念“这筷子也太不禁掰了吧,怎么一掰就断了”。

这就是生活中不被别人觉察的惯性。它总在最关键的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BP/txWjoYKMSxVenSqtRinHsWRp4BydAnwpiUWDd/7gEOcp3EYp8Hdxq6UBTtYs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