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人性本“恶”,不认同你是常态

前段时间,我的太安私塾第三期学生毕业了。毕业那天,我请同学们一起喝茶。我知道很多同学无论在知识、才华还是见地上都远胜于我,只不过我扮演的是老师的角色,他们交了学费就成为学生。现在大家毕业了,我和他们就是一样的。

我问一位同学:“这位同学,我知道你很有见地。当你坐在下面暖暖地看着我在台上吹牛不打草稿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你现在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这位同学本来挺谦卑,经常在我讲话的时候给我眼神上的肯定,并且总是在记笔记,显得很认同我的样子。结果,他发现我看出来他只不过是在眼布施于我,用赞同的样子布施给我信心的时候,就放下了。

他说:“老师,其实你有些时候讲的也就那么回事儿,甚至有时我都忍不住觉得还可以这样看这个问题。”

那一刹那,我既高兴又惭愧,终于印证了我的猜想—他其实早就对我不屑,只是装得很维护我的样子。当然,这只是好朋友之间开玩笑的状态。

所以,我就说:“毕业证已经发了,请赐教。”于是,这位同学就洋洋洒洒地把自己的观点阐述出来。我听着听着,就深刻地理解了一个道理。

在你面前的人可以分成两种:一种人直接表露骄傲,另一种人装作很认同你,但其实还是很骄傲。这就是人性,只有两种,没有其他。当你意识到自己每天面对的人也是这样的时候,对于别人不认同你这件事,有什么好生气的呢?因为我们也是这样的人。

庄子的可爱之处就是,他从来不批判人性的恶,知道这就是常态,这就是我喜欢他的原因。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这是《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一段的内容,讲的是我们可以善巧方便地去解决问题,对于别人的诋毁,要保持不愤恨,这起码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cq/nOUoG5i99MVh5F0unb3ClAMZGQWijZyYamoiRyxtvLJCc+ZjpY9hIYeX0Qu1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