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一般人做选择的时候,容易陷入哪四大误区

从以上案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一般人做选择的时候,非常容易陷入四大误区。

误区一:非此即彼,非黑即白

在上面的案例中,玲子把这个选择变得特别局限——要么到幸福家工作,要么就保持现在的工作,这就让其他选择变得根本没有可能。这是很多人在选择时会陷入的一个误区。

玲子刚开始就认为,保持现有的生活质量和赡养父母,与从事她喜欢的传播幸福的事业是矛盾的,只能两个里面选一个。这就是一个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陷阱。

但事实上,还有其他可能,因为这两者并不矛盾。如何避免这个误区呢?就是拓宽自己的选择。比如玲子,她可以既不放弃现在的工作,也不放弃心中的梦想,边工作,边探索,边尝试,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再做最终的选择。

误区二:貌似利弊分析,实则主观臆测

除了第一个误区外,还有就是我们自己脑子里想的好处和坏处,可能都是自己主观臆测的,并没有经过实践证实。

我们认为现在的工作环境不错,工资也不错,还能帮自己还房贷,赡养父母……总之好处特别多,但就是没有真正去考虑坏处是什么——坏处就是有点儿不喜欢,但我们其实对坏处并没有特别清晰的了解。其实仔细想一想,如果接下来30年的生命都这样过的话,这一辈子也就过去了。

我们身边有很多人都像玲子一样,似乎心里都有一笔账,两个选择的好处和弊端,都非常清楚。但仔细一问,其实是一笔糊涂账。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利弊分析来帮助自己选择、做决定;但实际上所谓的分析,很大程度上都是自己想当然的产物。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曾经说过:人们其实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只不过是在为自己的想法寻找支持的证据和理由而已。

真正的利弊分析一定包含深入仔细的思考、分析、数据和证据。

误区三:做选择时受情绪影响,不够理性

当下很多人做选择是基于自己的情绪,比如出于内疚、愤怒、恐惧……比如玲子担心不能赡养父母,那就意味着自己做得不好,不是一个孝顺的女儿。

再比如,有的人脾气来了就口不择言,一吵架就分手,一生气就辞职。最常见的是基于恐惧做的决定,90%的人做选择都是基于恐惧和害怕,因此非常容易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保守方案。

基于恐惧做出的选择,一般都不会是最好的选择。恐惧中,人的首选是逃避和封闭;而在逃避和封闭中,怎么可能做出利人利己,让自己感到快乐和幸福的选择呢?

误区四:过分自信,自以为是

还有些人过分自信。比如说工作,有些人就觉得现在的这份工作能够给自己带来一个稳定的收入,并且这种稳定的状态一定能持续很多年。这是一定的吗?万一这家公司破产了呢?或者是被裁员了呢?

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是的决定,其实也不一定是对的。

很多人对于自己的判断非常自信,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比如说,有不少年轻人都有明星梦,觉得自己唱歌唱得好,可以当歌星;长得漂亮,就可以当演员。

我记得有一个年轻的女孩,觉得自己可以当歌星,就放弃了一切,去参加各种比赛,但事实上评委发现她五音都不全,不具备做职业歌手的基本条件。

还有很多家长认为,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把他们送进名校,所以千方百计,付出高昂的代价,甚至几代人搬迁,就为了让孩子进名校。

但实际上进名校和孩子成功、幸福,根本没有直接的关系。对有的孩子来讲,因为不适应,能力不足,常年落后于他人,反而形成自卑,造成心理创伤,影响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tNMcr67plwxBX6l/R2bo/5BAwWDJsdfKAqVCwn12/7/zfhHILGrFYMlrD0f/lub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